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是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

本篇篇幅长,收藏慢慢看。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5月16日 董荣贵

山西洪洞县各人民公社在加强麦田后期管理的同时,积极修制收割、运输、脱粒等工具,迎接夏收。为了实现运输车子化,马牧公社机械厂工人正在检修轮胎。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马牧公社机械厂的工人,把碾场用的石磙装上滚珠,这样用起来轻快省力。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万安公社机械厂技术革新小组,经过二十来天的奋战,把双轮双铧犁改制成马拉收割机。这种收割机只用一个牲口拉,一小时可割麦三亩,比人割提高效率十倍。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7月18日 董荣贵

山西洪洞县万安公社社员用“一机多井”的办法抽水灌田,每天可浇地二十多亩。一机多井就是用机器抽水,再以抽出的水作动力带动另一部机器抽水。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3月28日 董荣贵

山西洪洞县马头公社水电站,内装本县自制的75千瓦的水轮机,年轻的女社员张赵英正在熟练的操作。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山西洪洞县马头人民公社兴建电站后,很快办起了公社广播站,活跃了社员的文化生活。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山西洪洞县曲亭人民公社秦壁电站积极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电力抽水上坡,灌溉高地旱田。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8月30日 花皑

山西省洪洞县生产资料公司积极组织货源,为农村“三秋”作好准备。来自各公社的车辆正在生产资料公司装运化肥。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1月25日 周树铭

……西藏青年们访问了洪洞县雄火人民公社社员梁吉庆的家庭。梁吉庆的母亲在看洛桑曲贞的藏族服装。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3月18日 张瑞华

山西全省产麦区洪洞县雄火人民公社……在1958年9月成立了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农业大学师生们帮助下,开始了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对麦田进行了科学管理,通过各种试验和典型示范,把群众的经验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大大鼓舞了群众争取丰产信心。
雄火管理区第六生产队张清顺(左二)、副队长张德顺(左一)、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教授孙渠(左三)都是农业科学研究所里的成员,他们正在研究麦苗分蘖生长情况。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5月16日 董荣贵

山西洪洞县各人民公社在加强麦田后期管理的同时,积极修制收割、运输、脱粒等工具,迎接夏收。洪洞县农业机械厂组织了大批机械修理人员,分赴各人民公社检修农业机械。工人们正在雄火公社修理联合收割机。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5月27日 董荣贵

山西洪洞县下纪落完小的学生们,今年搞一亩“红领巾”小麦试验田,麦苗长得很旺盛。他们发现了麦田里有红蜘蛛的虫害,就立刻组织了灭虫队,在麦田里撒药物灭虫。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4月5日 董荣贵

山西洪洞县雄火公社社员,正在小麦田里追拔节肥。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5月30日 董荣贵

山西洪洞县雄火人民公社雄火管理区的社员们,在麦田里套种玉米,争取多种多收。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6月6日 董荣贵

在小麦快黄熟的时候,山西省洪洞县雄火人民公社雄火管理区在做好麦收准备的同时,大抓夏种准备工作。这是社员们正往田里送肥。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7月22日 花皑

山西洪洞县雄火公社社员……集中力量给水地“吃偏饭”,即给水地加水、加肥、加措施,力争高产多收。雄火公社水利条件较好,1960年秋粮复种面积比1959年扩大了14%。目前,全社投入85%的劳力,水肥齐攻,精细管理,力夺25000多亩秋田超产。图为雄火公社社员在玉米地里中耕除草。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1月9日 董荣贵

山西省洪洞县雄火人民公社雄火管理区各生产队根据“一种就管,一抓到底”的精神,积极加强小麦越冬管理,为1961年多收粮食打好基础……雄火管理区的干部、老农、技术员深入田间,共商麦田冬管措施。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晋南专区农科所技术员牛贵林(右)和公社技术员等正在测定麦田土壤内的养分,以便做到合理用肥。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第六生产队的社员们用石硫合剂防治小麦病虫害。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3月20日 董荣贵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王正伦领导的山西省洪洞县雄火公社北官庄生产大队,去秋种植的400亩冬小麦,现已全部返青,生长良好。目前生产队的社员正给小麦追肥灌水,加强返青管理。这是洪洞县雄火公社北官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正伦(右)和老农郭如玉(中)等在一起观察麦苗返青后的生长情况。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3月21日 董荣贵

山西省洪洞县雄火公社,为帮助生产队做好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工作,最近举办短期训练班,提高生产队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财务人员在一起练习记帐,进行课外作业。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雄火公社会计郑月青(左)向各生产队财务人员讲解财务记帐方法,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6年3月17日 马聚盆

山西省洪洞县雄火公社上纪落大队的干部、社员,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1976年春一季植树27万株,平均每人200株。这是干部、社员在植树。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杨春生在研究棉花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1961年7月14日 董荣贵

山西省洪洞县嵇村人民公社后涧生产大队知识青年杨春生,三年多来努力在小麦、棉花、高粱以及瓜类等作物方面进行新品种培育试验。现在他已获得40多个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杂交材料,正在进一步进行研究。
杨春生在1957年冬天从省林业学校回到农村参加生产。为了培育更合乎人们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他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和老农、青少年共15人组成了业余研究小组,进行农作物嫁接和培育的科学研究活动。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杨春生培育的抗碱性小麦品种已在生产队种植。图为杨春生(右二)和社员杨双全(左一)等在观察这种小麦的生长情况。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7月7日 顾松年

山西省洪洞县道腔剧团最近在晋南地区巡回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1960年成立了山西省洪洞县道腔剧团,聘请老艺人收徒传艺,并组织专人发掘、整理道腔剧目和曲牌,使这支几乎绝响的艺术花朵重上舞台。目前,已整理出《龙虎山》、《石花景》、《度林英》等剧目和“平调”、“金钱子”、“采茶调”等道腔曲牌。道腔老艺人刘富(右一)和道腔音乐工作者在演奏道腔曲牌。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3月28 董荣贵

山西洪洞县电为生产服务,也为社员的生活服务。这是明姜人民公社用电力带动五盘磨,每小时能磨面300多斤。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7月20日 花皑

山西洪洞县明姜公社明姜管理区,从非农业生产部门抽调劳力加强生产第一线后,提前七天完成了复播任务,全管理区9830亩秋田做到了普锄、普浇、普追肥,庄稼普遍生长茁壮。明姜管理区社员一面在继续复种,一面在管好秋田。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7月19日 顾松年

山西洪洞县……从1957年到1959年间,先后建成了“五一”渠、“七一”渠、“跃进”渠等大小渠道35条,和“曲亭”等九个水库,安装电力灌溉机械27台,使全县的水浇地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2倍;同时,还兴建了104个水力站和电力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动力。从1959年以来,这里曾连续遭到旱灾,但因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使灾情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由洪洞、临汾两县人民共同建成的“七一”渠,全长70公里,可灌农田14万亩。
洪洞县明姜公社1961年建成的第二座水电站外景。这个公社曾因办起第一座小型水电站,而闻名全省。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11月10日 顾松年

山西省洪洞县在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来,水利建设的成绩很显著,现在这个县共有9座中、小型水库、35条渠道,使全县水浇地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两倍;洪洞县还有72个水电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动力。洪洞县明姜公社水电站里的水轮机,共两个机组,每台为84千瓦。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洪洞县“七一”渠的八孔泻洪闸。这条渠道全长70公里,可灌农田9300多公顷。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8年7月1日

山西省洪洞县城关公社战胜了严重干旱,夺得了夏粮丰收。这是社员在收割小麦。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2月4日 周树铭

一座年产30万吨的大型炼焦炉,最近在山西洪洞焦化厂建成投产。图为大型炼焦炉外景。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1年5月26日 马聚盆

山西省洪洞县马牧公社辛北大队和各生产队的干部,发扬实干精神,同社员一样种责任田,取得指挥生产的主动权。使这个队由穷变富,一年大变样。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责任田里套种玉米。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3年10月11日 董荣贵

山西省洪洞县甘亭公社西孔大队,在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连续获得大丰收后,社员们在生产队帮助下,集资打井,1983年秋天,他们已打井14眼,可灌溉1200亩土地。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6年4月22日 周树铭

山西洪洞县赵城镇官庄村农民1985年利用当地煤炭资源,集资建起一座年产原煤30万吨、精煤18万吨的洗煤厂。该厂产品质量高,受到用户欢迎。建厂半年,全村人均收入提高1.5倍。这是该厂洗煤车间和沉煤泥池。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6年11月8日 高玉柱

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前村退休教师王甲生,培育出国内罕见的簇生型无蔓南瓜。这种南瓜单株簇生,利用密植,比一般南瓜早熟,适于小拱棚栽培,每亩可产南瓜5000多公斤,比一般南瓜增产1—2倍。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7年3月29日 马聚盆

山西省洪洞县农机厂提早动手,加班加点赶制棉麦播种机,支援春耕生产,目前已生产“金马”牌畜力棉麦播种机8百多部。这种播种机质量好,使用方便,销售20多个省,受到用户的欢迎。图为该厂技术人员在检查播种机质量。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7年8月19日 高玉柱

山西省洪洞县积极组织各行各业为老红军、残废军人上门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图为县医院大夫到曲亭镇为一等残疾军人乔希堂检查身体。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6年4月26日 安小虎

每年的4月1日至10日,山西省洪洞县北一公里的贾村都会迎来数以万计的参加“寻根祭祖节”的游客。游客们在村西的一棵汉植古大槐树处进香燃烛,追思祖先,盘桓眷念,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是古代洪洞迁民的后裔。【多张,略】


临汾洪洞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6年7月29日 马毅敏

为纪念建军69周年和红军长征60周年,山西省洪洞县10多名老红军、老干部自发组织起来,分别到全县86座中、小学举办“讲长征、讲传统、育新人”教育课,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图为参加过长征,身经百战至今头部还留有弹片的老红军王绍庆白石乡小学授课。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洪洞县   秋田   洪洞   老农   临汾   山西省   播种机   人民公社   生产队   社员   山西   麦田   南瓜   管理区   小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