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媒体平台转载需本人同意方可!

甘南州照片不是太多,所以把所有县市都放在一篇里。合作市和夏河县可能会混淆,请原谅!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合作市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3年12月14日 姜国宪

甘南藏族自治区妇女干部训练班为各兄弟民族培养了各种妇女干部。这是卫生工作人员正在给学员们讲妇幼卫生课。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甘南藏族自治区的文化事业逐渐发展,这是印刷工人桑吉加(藏族)正在排字房工作。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5年7月26日 李生才

甘南的牧民踊跃把羊毛卖给国家。自治州的国营畜产公司收购站和流动收购组1955年7月上半月就收购了11万6千多斤新羊毛。这是国营畜产公司把收购的大批羊毛装上汽车,准备运往兰州。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6年2月29日 吴化学 

延安青、少年热烈欢迎前来开会的五省(区)青年造林代表。这是延安的少年先锋队员和第一批到达延安的甘南代表周挂甲(右起第三人)、卢世义(右起第四人)在欢谈。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5月14日 黄对岱

随着工、农、牧业的发展和牧民的定居,一座座新建的城镇在甘南草原成长起来。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合作”就是在草原上建设起来的一座崭新的城市。图为“合作”城里的一条大街。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这是新培养起来的当地藏族包装女工任草(左)和周毛可在工作 郝常耕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喷雾间 郝常耕

为了改善牧民生活和发展畜牧业生产,国家在甘南的合作草原上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乳品厂——甘南乳品厂
这个厂是我国目前较大的乳品厂之一。它的生产过程是高度机械化的,有完善的卫生消毒设备。出产的金牛牌全脂奶粉,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根据该厂的设计能力,全年可生产奶粉1500多吨。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乳品厂的外景一角 1959年5月14日 黄对岱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民革以后,甘南地区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全自治州现有新建的大、小工厂6000多个,许多藏族技术干部也成长了。图为由汉族工人培养的藏族青年工人在新建的甘南乳品厂工作。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11月9日 顾德华

中央和北京市负责人以及首都12000多名职工,1959年11月9日同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全体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联欢,共庆大会胜利闭幕。来自甘肃省的藏族代表导尔代(右二),是甘南乳品厂工人,在晚会上,和中央民族学院的各族学生们热情地交谈。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8年8月26日 格来

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区1958年青稞获得空前大丰收。在丰收季节,到处是一片金黄。图为甘南州委第一书记谢占儒(中)、书记道吉策让(右)和自治州州长黄正清(藏族左)在视察青稞丰收情况。【应该在夏河西区春光农业社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6月6日 刘庆瑞

1960年6月1日,领导人接见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主席团全体成员时,刘和甘肃省代表在一起。左第一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护士豆格吉,左第二人是甘肃省红旗教师李景兰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6月7日 刘庆瑞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1960年6月1日至11日,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84岁的浙江省代表、针灸医师马雨荪(左)在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会见了甘肃省代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助理护士豆格吉(藏族,右),中间是吉林省代表、和龙县德化人民公社柳洞管理区幼儿园教养员申淑子(朝鲜族)。这个22岁的藏族姑娘,在党的亲切教导下,8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亲切而又细致地看护病人,因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奖励,先后被评为甘南人民医院的红旗手,全省、全国的“三八”红旗手。


夏河县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3年12月14日 姜国宪

甘南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拉卜楞(夏河)鸟瞰。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5月14日 黄对岱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甘南拉卜楞人民公社的藏族社员在春耕。他们要在1958年丰收的基础上,力争今年更大的跃进。1958年9月,甘南人民经过反封建斗争胜利以后,普遍要求加入人民公社,全自治州已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58年自治州生产的粮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自给。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人民公社化后,农、牧藏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是甘南拉卜楞人民公社的藏族农民,在田间休息时,尽情的歌舞。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拉卜楞公社的社员们在欢度“浪山节” 1961年9月1日 李生才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甘南拉卜楞公社的社员们,最近度过了一次愉快的假日。每年夏秋之际,甘南草原上的牧民们在剪完了羊毛、接完了新羔、新犊后,都要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集会歌舞,庆祝辛勤劳动的收获,并迎接秋末冬初新的繁忙季节。这就是当地人民一年一度的“浪山节”。
民间艺人洛藏(前右二)等,在给孩子们弹唱自编的新歌。


玛曲县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8月19日 敏钟杰

1953年9月,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随着民革的完成,“塔洼”冲破了奴隶的枷锁,成了新生活的主人。
1958年这里成立了沙河人民公社,社员们依靠集体力量,迅速地发展了牧业生产。在国家的帮助下,这里修建了畜圈,设置了羊药浴池,购置了电动剪毛机,各生产队有了兽医防疫员。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当地人民每年大批牲畜和畜产品,支援国家建设,社员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沙河人民公社第二生产队的优秀兽医防疫员贾多贺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沙河人民公社第二生产队的社员在打酥油。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过去长期过着流浪生活的任邱巴,现在是党员、沙河人民公社主任。这是任邱巴(右)在同社员们谈心。


碌曲县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6月1日 张鹿彤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学校里,藏族和汉族儿童团结友爱,亲密无间

甘南洮江县尼玛人民公社,本着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的方针,大力普及小学教育。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解决了缺乏校舍和师资的困难,使小学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藏族儿童入学人数已占适龄儿童95%。图一是尼玛人民公社小学藏族教师阿老(左二)在课后帮助学生复习功课。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尼玛人民公社小学校用唱片来矫正学生们发音。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11月16日 傅振欣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藏胞热情款待解放军某部巡迴医疗队医护人员

解放军某部巡迴医疗队,长期巡迴在甘肃甘南草原上,为藏族人民服务。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一面为藏族人民防治疾病,一面宣传党的政策,作出了显著成绩。藏胞称颂他们是毛派来的好“曼巴”(医生)。图一是解放军某部巡迴医疗队的共青团员李文清正在为碌曲县红科人民公社加让生产队的社员治病。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4年7月20日 哲西

在甘南碌曲县的草原上,以尕海、玛艾、拉仁关三个乡为基点,从1964年6月下旬全面推广机械剪毛工作。县里培训的41名牧民机械剪毛手,使用20台剪毛机,开始为10多个人民公社的羊只剪毛。从尕海剪毛点的工作情况看,剪毛手技术熟练,剪过毛的羊只身体无破伤,比手工剪毛每只羊还可多剪出几两毛,受到牧民的欢迎。
尕海剪毛点的机械剪毛手,正忙着给人民公社的羊只剪毛。这里的一台剪毛机带着四把剪,每小时可剪完200多只羊的毛。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今年的羊毛收成好。这是尕海公社第二生产队售给国家的羊毛集中打捆待运。


甘南州县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多数机械剪毛手掌握了剪毛机的维修技术。这是机械剪毛手钟尕(女、前右)、次治木(左)正在维修剪毛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甘南   尼玛   沙河   剪毛机   碌曲县   藏族   甘肃省   剪毛   人民公社   生产队   社员   牧民   自治州   羊毛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