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9月22日 宝音朝克图摄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额吉诺尔”(母亲之湖),盛产著名的大青盐。湖里的盐纯天然生成,不需人工晒制。盐工们正在扒捞大青盐,准备外运。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4年5月21日 宝音朝克图

宝德扎布,是东乌珠穆沁旗格布钦戈比公社白音杜兰生产队的优秀放牧员。他放牧的一群良种羊——乌珠穆沁肥尾羊,连续四年取得超过百母百仔的成绩。
51岁的宝德扎布在马背上度过40年的放牧生活,积累了四季放牧的丰富经验,并且熟悉几十种草原植物,能有把握地观察和判断天气的变化。他根据这些经验,精心地管理羊只,使羊只长得肥壮,繁殖得也好。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4年7月14日 宝音朝克图

东乌珠穆沁旗格布钦戈比公社,为了加速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办了机械化剪毛训练班。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吉尔嘎朗图生产队社员在收割牧草 1971年9月3日 施长江、陆金发摄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生产队现在用上了汽油抽水机,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还能灌溉饲料基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自力更生办起了小型奶粉加工厂,结束了牛奶向外运、奶粉向外买局面。图为牧民用牛奶分离器在加工乳品

东乌珠穆沁旗宝力格公社吉尔嘎朗图生产队广大贫下中牧,遵照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依靠集体经济力量进行草原基本建设,兴办牧业机械化。现有拖拉机2台,拖车2辆,打、搂草机11台,解放式水车12台,还有柴油机、汽油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集体经济。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东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为参加那达慕大会的群众演出文艺节目 1973年7月30日 施长江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那达慕大会期间,东乌珠穆沁旗商业部门为社员群众准备了丰盛的商品

东乌珠穆沁旗最近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东乌珠穆沁旗人民在过去的一年中,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战胜了风雪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获得畜牧业生产丰收,牲畜总头数比去年增长一成以上。人们怀着丰收的喜悦,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次草原盛会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8年2月2日 白斯古郎

东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队员来到牧民的夏营地,为牧民演出歌舞节目。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4年8月21日 施长江

9名来自云南通海县新蒙乡的蒙古族学生,在东乌珠穆沁旗道木德高毕巴嘎蒙古族小学校学习三年后,1984年将进入盟里的中学学习。为了增进民族感情,通海县选送9名蒙古族学生到内蒙古学习。现在,他们已能阅读蒙文报刊,用流利的蒙古语会话。学习期间,他们还定期到蒙古包体验生活,逐步熟悉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5年9月24日 杨慎和

老一辈人为抵御北国的严寒只能喝烈性酒,新一代牧民在劳动之余畅饮的却是享有“液体面包”美誉的啤酒。随着生产的发展,东乌珠穆沁旗牧民的饮食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那达慕大会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 1986年9月24日 白斯古郎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大会上的摩托车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牧民乌其日拉图(左)一家拿出八百多元买了全套新蒙古包

东乌珠穆沁旗“那达慕”大会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吸引了许多购物者。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7年10月28日 施长江

东乌珠穆沁旗道木德苏木(乡)靠社会集资等办法在草原上办起一所寄宿制小学,使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这是该旗模范班主任查干乎在辅导三年级学生学习。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陶布格扎布一家正在开家庭音乐会 1990年10月23日 陆金发

东乌珠穆沁旗巴音霍布日苏木巴音霍布日嘎查(村)牧民陶布格扎布一家,近年来收入达到人均4500多元,是草原上有名的“牲畜超千头、生活达小康”的人家。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0年10月26日 陆金发

东乌珠穆沁旗道木德高比苏木额尔登乌拉嘎查党员玛桑布为帮助贫困牧民伊德木脱贫,无偿支援他1000多元发展生产,被牧民誉为草原上的好党员。图为玛桑布(左)帮助伊德木(右)作牲畜出栏计划。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0年12月18日 陆金发

东乌珠穆沁旗巴音霍布日苏木党委书记都仁扎那帮助牧民科学养畜。在他的带领下,牧民们兴建了水泥结构的畜棚101座,打井55眼,围建草库伦65000亩,还购置了66套打草机械,使这个苏木(乡)的牲畜总头数和牧民人均收入位于全自治区之首。这是都仁扎那(左二)在指导农民使用打草机械。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3年6月15日 白斯古郎

东乌珠穆沁旗科技兴牧,牧民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额和宝力格苏木牧民伦登(左)一家人均收入4000多元,家用电器俱全,过上了小康生活。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4年10月21日 白斯古郎

东乌珠穆沁旗牧业连续5年丰收,1994年牲畜头数超215万头,全旗人均收入2500多元,已有2900多户牧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占全旗牧业户60%以上。这是该旗白音呼布尔草原上的一代青年牧民。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6年7月18日 李欣

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东乌珠穆沁旗体委主任满都拉,从事民族体育工作20年,他培养出的18名全国健将级摔跤运动员和30多名优秀民族体育运动员,近年来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夺取摔跤金牌100多块。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6年9月2日 李欣

东乌珠穆沁旗图书馆蒙古族女馆长娜仁花,14年如一日为繁荣草原文化事业辛勤地工作着。常年深入到草原深处帮助全旗15个苏木(乡)建起了标准化图书室,被牧民亲切地称为“草原上的文化使者”。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8年7月15日 贺喜格

图为东乌珠穆沁旗百音忽卜尔苏木的民警与当地民兵在边境线上熟悉周围情况。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9年9月30日 李欣

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东乌珠穆沁旗的蒙古族牧民们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庆祝新中国50华诞。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六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9年7月8日 王晔彪

摩托车代替骏马成为蒙古族牧民必备的日常交通工具,同时轻便快捷的摩托车也是牧民们放牧的好帮手。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上有数家摩托车专卖部,生意都十分兴隆,周围的牧民是这里永久的顾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东乌珠穆沁旗   通海县   苏木   大青   吉尔   蒙古族   乌兰牧骑   道木   那达慕   生产队   牧民   人均收入   牲畜   畜牧业   草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