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乌兰浩特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结合看效果更佳!本篇照片不是很多。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乌兰浩特新貌 1997年2月5日 白斯古郎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乌兰浩特“五一”广场上新建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乌兰浩特纪念馆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乌兰浩特钢铁厂 同上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成吉思汗庙 同上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0年6月17日 白斯古郎

乌兰浩特鬃尾加工厂年产鬃尾五千多箱,畅销西欧、北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工人在检查马鬃的包装质量。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0年8月6日 白斯古郎

乌兰浩特皮毛厂,试制成功一台年处理绵羊皮三十万张的脱脂设备。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三合大队的各族社员在收打稻谷 1982年12月23日 白斯古郎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朝鲜族女育种员春子(左)等正在进行土壤分析

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公社三合大队1982年粮食总产330多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向国家交售粮食130多万斤,超额10倍完成交售任务。过去,该大队是著名的穷队。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7年11月16日留资 白斯古郎

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苏木三合村是朝鲜、蒙古和汉族共同聚居的民族村。这三个民族的农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现已走上共同富裕道路,1986年人均收入即达900多元。这是朝鲜族农民朴正义(右一)在指导蒙、汉族农民学习收割水稻技术。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3年3月15日 白斯古郎

突泉县社队企业局种禽厂引进非洲火鸡,供给养禽专业户喂养。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0年1月8日 白斯古郎

近年来,兴安盟的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目前该盟共有中波广播电台5座,电视差转台74座。广播、电视在全区的覆盖率分别达95%和85%以上。这是科尔沁右翼前旗归流河乡草原上建的电视差转台。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0年2月15日 白斯古郎

兴安盟1989冬至今春出动15万多名劳力、4000多台拖拉机和抽水机,掀起以打井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至元月中旬,全盟已打新井近2000眼,维修旧井500多眼,为今年春耕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科尔沁右翼前旗俄体乡干部和群众一起在打机井。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2年2月10日 白斯古郎

科尔沁右翼中旗图书馆工作人员携带图书下基层,向广大蒙古族农牧民出借蒙文书籍,受到欢迎。这个图书馆针对当地群众居住分散、借书不便的情况,积极开展图书流动借阅活动,仅1991年就到过8个文化站、26个村,借出图书22000多册,读者5600多人次。

兴安盟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2年5月8日 白斯古郎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蒙古族副教授乌力塔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主动到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科技扶贫,3年来为农牧民举办10多期养鸡、养猪培训班,学员达300多人,被评为自治区扶贫模范。这是乌力塔(右)正在鸡舍向青年农牧民传授配饲料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兴安盟   乌兰浩特市   乌兰   哈达   朝鲜族   蒙古族   科尔沁右翼中旗   科尔沁右翼前旗   汉族   乌兰浩特   新华社   农牧民   转台   大队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