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吴忠市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结合看效果更佳!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吴忠城市一角 1986年10月16日留资 陈思禹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7年3月10日 陈思禹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8年9月13日 陈思禹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0年2月7日 陈思禹

吴忠县左营大队地处交通要道,来往车辆行人很多,他们为了方便群众,新建了一所旅店,并附设食堂,每天营业十多小时,旅客什么时候投宿都能吃上热饭,增加了大队收入,受到群众欢迎。这是服务人员正在热情招待旅客。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0年6月30日 陈思禹

吴忠县东风公社为了切实搞好科学种田,从今年开始,开办了由公社和大队两级干部参加的农业科学技术学习班,请农业技术员当教师,结合农时季节,定期讲授有关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收到较好效果,得到干部和社员的好评,这是技术员在讲授防治水稻病害。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吴文彪摄

1981年宁夏遭到严重洪灾,人民解放军驻宁夏各部队全力投入抗洪斗争。9月11日,吴忠县陈袁滩公社柳条滩防洪堤出现险情,某部两个炮兵团的指战员、立即开赴险段,加固三千多米长的防洪大堤,为保卫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贡献。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2年3月5日留资 陈思禹

吴忠县古城公社古城大队科学实验小组副组长丁学礼(右一),带头开展各种农业科学实验活动,不断探索大幅度增产粮食的新路子,特别是对于引黄灌区改革水稻栽培技术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3年5月11日 吴文彪

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县支行青年出纳员梁建玲,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连续两年在全区银行业务技术比赛中获得多指点钞第一名,最近被评为自治区金融红旗手。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3年5月16日 吴文彪

吴忠县回民中学教师马玉兰,最近被选为自治区政协委员。马玉兰1953年从北京回民学院毕业后来到宁夏,三十年如一日,扎根边疆,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深受当地群众的尊敬。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8年10月13日 陈思禹

图为重建后的吴忠市回民中学教学楼。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马家湖公社李桥大队社员胡建保兄弟管理的家庭流动图书站 1983年6月6日 陈思禹

全国文化图书系统先进单位、吴忠县图书馆,经常派专人深入农村社队、农牧场和部队驻地,帮助基层建立农村图书室或流动图书站,自1981年以来,他们已先后在全县建起33个图书室和流动站,供社员和战士们借阅的各类图书达45000多册。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王学文现在已开始在外孙身上下功夫,培养他对篮球的兴趣 1984年4月12日留资 陈思禹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王学文(中)和大儿子王玉堂(左一)、二儿子王玉春(左五)、三儿子王玉成(左二)、四儿子王玉敏(左四)

吴忠县马莲渠公社马莲渠七队社员王学文和他的四个儿子一起,于1982年3月组成了一支家庭篮球队。近两年来,这支家庭篮球队曾进行35场正式比赛,从未输过一场,成为威震四乡的王牌队。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4年4月13日留资 陈思禹

吴忠市马莲渠公社社员王学文自筹资金,在新春时节举办了一次家庭篮球邀请赛,在有六个家庭队参加的11场比赛中,总共吸引了约三千名观众。这是比赛结束后,王学文(左)向获优胜的家庭队代表发奖。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5年5月12日 陈思禹

宁夏劳动模范吴忠市马莲渠乡马莲渠村回族农民、党员马兴惠(前),带领乡亲劳动致富。他向乡亲们传授草袋编织技术,并帮助推销产品。仅此一项,1984年就使乡亲们多收入8.5万多元。最近,他又和有关部门签订了20万条草袋的合同,使乡亲们生产的草袋销路有了保障。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6年2月14日 陈思禹

吴忠市马莲渠乡干部马占英(前左一)退休后,腾出两间新居室,办起了家庭文化室,添置图书500多册,并购买了电视机、象棋等文娱用品,为活跃山村文化生活提供免费服务。他先后被评为吴忠市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4年10月16日 陈思禹

吴忠县陈袁滩乡农民强志荣(左二)一家,利用自产的余粮、羊肉和禽蛋,发挥祖传的烹调手艺,办起回民清真食堂,一年多来,盈利一万多元。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6年4月24日 陈思禹

1984年毕业于宁夏医学院医疗系的共青团员李军,服从组织分配,来到医疗和生活条件较差的回族聚居的吴忠市陈袁滩乡卫生院工作。一年多来,他经常深入农村,热情为当地的群众防病治病,抢救危难病人,被提拔为卫生院院长。这是他(右一)正在为回族农民的孩子检查身体。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5年8月8日 陈思禹

吴忠市汉渠乡奶牛专业户马洪勋(左图)。1985年建起一幢面积为187平方米的住宅楼(右图)。这是当地回族农民自家建造的第一幢楼房。马洪勋从1979年开始饲养奶牛,几年来,他已向社会提供鲜奶20多万斤。马洪勋不仅自己勤劳致富,还热情向乡亲们介绍养牛经验,传授养牛技术。1985年5月份,他被评为吴忠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个人。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9年3月18日 陈思禹

吴忠市汉渠乡团庄村村长、党员马幸福(左)将自己家价值千元的良种奶牛赊给贫困户杨文玉家喂养,使杨文玉一家摆脱了贫困。在他的带动下,全村30多名共产党员纷纷建立了联系户,使44家困难户脱贫。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6年2月13日 陈思禹

吴忠市第三中学体育教师王玉春寒假回乡办起了家庭体育训练站,开设田径、篮球等辅导课目,40多名回、汉族青少年参加了学习和训练,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赞扬。这是王玉春(前)在马莲渠乡辅导青少年学习篮球比赛规则。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6年7月2日 陈思禹

吴忠市最近建成一座内设400多家商号和1500多个摊点的大型贸易市场。这座市场造型新颖,美观,富有民族特色,总建筑面积达21000多平方米。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7年7月15日 陈思禹

吴忠市生产资料公司创办的宁夏第一家“庄稼医院”,积极开展以科学用肥、合理安全用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咨询活动,一年多来,已接待7万多人次,为用户开出防治病虫草害的处方近500份。这是“庄稼医院”的“大夫”正在向农民介绍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和常识。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7年7月16日 陈思禹

吴忠市建成一座设备比较先进的图书馆,最近投入使用。这座图书馆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藏书29万多册。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8年9月13日 陈思禹摄

吴忠市皮毛厂生产的裘皮大衣,雍容华贵,远销西欧和香港等地。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吴文彪摄

吴忠市的青年在打台球。他们可不像父辈那样一辈子过着干活、吃饭、睡觉的单调生活。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陈思禹摄

美国游客在吴忠市农贸市场的服装厅。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王辉摄

吴忠农贸市场内的一个干货摊。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8年9月13日 陈思禹

吴忠市塑料编织袋厂马力(左)两年前出任厂长后,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加强企业管理,当年实现利税168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使一个濒临困境的企业一跃成为宁夏的先进企业。马力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经济技术人才银杯奖。

吴忠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9年5月18日 陈思禹

吴忠仪表厂厂长徐崇源(中)狠抓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促进了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1988年实现的产值和利税比1984年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这个厂曾被命名为宁夏先进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吴忠市   草袋   回族   马莲   自治区   回民   社员   宁夏   乡亲   大队   公社   群众   农民   家庭   图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