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6年10月27日 袁汝逊

临河县蓿荄乡蒙汉团结牧业生产合作社建社以来,由于蒙古、汉族社员的密切合作,互助学习,牲畜繁殖率很高,社的财富增加,90%以上社员增加了收入。这是清早放牧在草原上的牛、羊群。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8年3月19日 袁汝逊

河套行政区的各族人民为争取1958年达到亩产粮食400斤的指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兴修水利、增施肥料、使用新式播种机播种,农业社社员的出勤率达到了90-100%。这是临河县联丰社的社员在往田间送粪。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东风人民公社放牧的部分马群和羊群 1959年6月27日 宝音朝克图

临河县东风人民公社,由于采用了以林养牧,以牧护林和农牧相互支援的办法,解决了牲畜饲料问题,牲畜由1958年33000头发展到43000多头。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1年12月16日 刘云山

临河县1981年农业大丰收,粮、糖、油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农民争先购买农业机械。从8月以来,该县农机公司已售出170台青岛产的泰山牌12马力四轮拖拉机,还有一些农民付款等购。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6年11月21日 白斯古朗

临河市曙光乡庆丰村养牛专业户马福山用科学方法饲养肉牛,已通过外贸部门出口肉牛900多头。为国家创汇22万美元。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8年12月8日 杨慎和

内蒙古1988年甜菜获丰收,总产量达21.8亿公斤,相当于十年前的四倍。目前,各族农民源源不断地把甜菜运往收购点。这是临河市糖厂在收购甜菜。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8年12月16日 杨慎和

巴盟中医院主治医师赵连斌(左一)、张连奇(左二)、陈秀(右二)都是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年知识分子。1988年7月,他们三人承包了远离城市、缺医少药的临河市小召乡乡医院,仅4个多月时间,这个山村医院面貌大变,每天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这是他们和药房人员一道检查药品。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1年1月31日 白斯古郎

巴彦淖尔盟乌拉特旗蒙古族高中毕业生娜仁图雅花拉姐妹,冲破传统习俗,自筹资金20000元,半年前在临河市办起了第一家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奶茶馆,吸引了四方宾客。图为奶茶馆外景,左上为娜仁图雅和花拉。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2年2月17日留资 白斯古郎

内蒙古退休干部王俊明(左一)1991年投资近20000元,在临河市首次建造出钢木结构的二层楼蒙古包“爱丽”(餐厅)。餐厅楼上楼下可同时接待60多位顾客,既节省地皮又提高接待率。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1年11月7日 白斯古郎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最大的全封闭、综合型集贸市场——巴盟临河市金川市场投入使用10个月,所收取的税及管理费即接近总投资。这座市场占地19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800个摊位,经营商品种类达12类,万余个品种,日成交额27万元。

巴彦淖尔临河区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3年2月5日 白斯古郎

临河市电信大厦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这座大厦高50多米,面积5400平方米。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已投资6亿多元,建设邮电通信项目150多个。有11个盟市、23个县旗已通直拨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巴彦淖尔盟   巴彦淖尔   内蒙古自治区   新华社   人民公社   蒙古包   甜菜   东风   肉牛   社员   内蒙古   羊群   牲畜   多头   奶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