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视频加载中...

凡到庐山三叠泉游览过的人,都会有着不同的感受,或惊奇,或感叹,或赞美,或欢呼,可是我的感受却是一个“醉”字。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5月27日,雨后天晴,云雾缭绕,正是游览庐山三叠泉的好日子。于是我们几位南昌好友,在知名导游小凤的引领下,从南昌驱车经九江,过威家、高垅,行驶140公里,2个小时便到了庐山海会的东大门。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据名导小凤介绍:藏在深谷幽壑的庐山第一风景——三叠泉,以往从庐山山顶五老峰下来,要往返3 000多个石阶,行走13公里的山路方可到达。加之山路崎岖,沿途险象环生,非体力强盛游客是难以看到三叠泉的。“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这便成了众多登临庐山的游客们的一件憾事。近些年来,热情好客的庐山人,为了解除游人观赏“庐山第一瀑”的三叠泉瀑布之忧,自筹资金,开山炸石,建桥铺路,打造了这条登山的游步道。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车到庐山东门旅游集散中心,我们把车停好,购买门票后,花上19元坐上来回返程的观光车,行驶12分钟,便到达了三叠泉登山小径。导游小凤告诉我们,三叠泉在海拔1500米的山腰上,从这里要拾阶而上走1600个台阶,大约要走1个小时,才能抵达。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我们沿着用山石铺成的登山小径向上攀登,小径很平整,每走10来步便上几个台阶,像似闲游散步在溪前林间,并不感到十分劳累。小径顺着峡谷的边沿,向上曲折延伸着,时而跃过山溪,时而穿越树林,时而贴壁而攀,时而绕水而过。与大自然如此的亲密接触,真有一种拥抱大自然的冲动和幸福感。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行走间,只见对面半山上两块大岩石之间镶嵌着一块圆圆的石头,像龙口含着一颗珠子一样。像是“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在哪儿吐纳,身着红衣短裤的导游小凤告诉我们,这便是“含珠石”。再往上看,有一道流金溢彩的黄色岩壁,宛若一面高墙,高宽数百米。气势雄伟,高不可攀,故称黄碧岩。继续前行,便来到一个深潭,潭边刻有古人燕山龚氏所书“宝映悬殊”四字,笔锋遒劲有力,洒脱飘逸,乃石刻之佳作。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走近一看原来是两股巨大泉水冲出岩缝,像似从“龙口”喷出,似白练飘空,隆隆的巨响震耳欲聋,甚为可观。穿过中秀洞前行百来米,我们来到两块相交的岩石构成了一道三角形的天门,上面写着“天门潭”三字。这里是由两块巨石相拱,天然形成洞门,自然成趣,别有洞天,叫做“天门潭”。走进洞门,但见一股白练从岩石顶端倾泻而下,注入这圆圆深潭,激起阵阵浪花,腾起层层的水雾。周边郁郁葱葱林木,撑起一片诱人的阴凉,清凉的山风扑面而来,给人一种舒适无比的快意。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走出天门潭,不久便发现山道边的有一块颇似硕大的苍鹰巨石,蹊跷屹立在幽谷之中的 “飞来石”,这块数十吨重的岩石块仅靠在一块圆石上,似乎有风吹欲动之感,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样。据考证,这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杰作,为冰川漂砾,独特的冰碛地貌—— “冰桌”。让我们惊叹这大自然不可思议的威力。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观驼桥”上,遥看不远处有一座岩石构成的山峰——骆驼峰。远观似一头卧地的骆驼,引颈向西,面对着三叠泉,如饥似渴地望着。或许它刚刚从西域大漠干旱中走来,想痛饮这里的甘泉。“骆驼”在蓝天的映衬下,形象逼真,楚楚动人。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走过观驼峰的石桥,不久,抬头猛然发现头顶似乎压着一块硕大无比的岩石,如刀削斧劈,似钢壁铁墙,高宽三四百米,苍崖如铁,故名铁壁峰。铁壁峰崖石为砂岩,褶皱发育,层层相叠,除岩缝中偶尔有几株野草黄花,在山风中摇曳,这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的硕大岩石,着实让人有心惊肉跳之感。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我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小心翼翼地走了十多米,终于看到了仰慕已久的三叠泉。站在三叠泉下;仰望飞瀑,就好像雾蒙蒙的天撕破了一个口子,水从那口子里直射下来,矫捷似野马,凌虚飞下,跌岩奔腾,带起散珠细雾,直冲下来,水流湍急,转眼飞逝。阳光照耀潭中,潭水迂回旋卷犹如碧玉连环,十分壮观。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兴奋的导游小凤手指着三叠泉的顶端告诉我们:三叠泉的上游是宽阔的七里冲溪谷,这条山谷汇集了从庐山第三高峰大月山流淌下来的各条沟壑涧溪之水,形成滚滚巨流。水至九叠屏峡谷的上口,横空出现一块巨石,将水路拦截,于是水势陡增。回湍流波,经过一番蓄势之后,乃夺路而走。惊涛骇波,从155米的高度腾空而下,经过天然形成的三级石阶,跌宕跳跃,直扑谷底深潭。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我们抬眼望去,但见这三叠泉水各具特色:最上一叠,直垂而降,从高高的簸箕背上腾跃下落;中间一叠,稍有曲折,潆洄作态,喷珠溅玉,如旒如帘,摇曳沸涌;第三叠更是壮观,如洪流倾泻,巨龙行川,远行似雨雪交加,近看似大雾迷茫。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三叠泉旁有观瀑台,建在峭崖上,同瀑布遥遥相望,从这里可俯瞰瀑布和峡谷全景。导游小凤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这银河倒挂三叠泉。她说:庐山三叠泉为世人所知是在1191年,即南宋光宗绍熙二年之后,有一名樵夫上山砍柴,无意中发现这里隐藏着一处奔腾跌宕的瀑布,回去后对人讲述他的所见,这才渐渐流传开来。因此,不仅李白,即使在其之后的白居易、苏轼、黄庭坚、周敦颐以及朱熹都没见到过三叠泉瀑布,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或亲身游历庐山,或在庐山隐居,或在山中建书院授徒讲学,写下了大量赞美庐山风光的诗篇,却无一到过三叠泉。倘若李白、苏轼等大诗人得以亲眼目睹三叠泉奇观,一定会写下流传千古的赞美诗的。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气势磅礴的三叠泉,其景色随着季节和雨水多寡的变化而不同。这个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轰然疾下,震天动地。仲夏严冬雨水较少,则水帘如丝,风肠轻烟,轻盈柔美。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千秋。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对于三叠泉,历代诗人曾为之讴歌赞美。元代诗画家赵孟頫《水帘泉》诗云:“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诗中对三叠泉的月夜作了诗情画意的描述。宋代诗人白玉蟾却描写了它的磅礴气势。他在《三叠泉》诗中有“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寒山人谷吼千雪,派出银河轰千古”等佳句。明人王世懋描述三叠泉的壮观气象如是说:其声则蕴隆之候,风掀电驰,霆震四击,轰轰不绝;又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瓦缶相应。真乃天下第一伟观也。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站在观瀑台上,仰望三叠飞瀑,横空而降的瀑布之水沿崖壁一路跌落,激起喷沫四散,有如蒙蒙水雾,散漫空中,在阳光照射之下,染化成千万道微型的小彩虹,七色斑斓,明绮艳丽,煞为可观。而潭旁山谷,林秀峰奇,却因水雾衍射显出一片空蒙之色,犹如洇染的水墨图画一般。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此时我才真正领悟到,古人用“喷雪”二字来形容飞瀑,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你瞧!眼前一团团“泉雾”,如袅袅青烟,不停地向上升腾着,我的脸上、手上,乃至全身都沾满了“泉雾”,全身上下凉爽极了,说不出的快感,道不出的舒坦……我尽情地享受着,贪婪地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恩赐,忘却了世间一切。

醉游庐山三叠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此言果然不虚

渐渐地,我的衣服全湿了,人也醉了……三叠泉的壮丽美景陶醉了我,三叠泉凉爽的“泉雾”陶醉了我,三叠泉沿途的奇峰怪石陶醉了我。带着这浓浓的醉意,我们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归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庐山   龙口   天门   银河   水雾   飞瀑   小径   此言   巨石   骆驼   岩石   峡谷   壮观   瀑布   陶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