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这个村村民为乡村旅游发展,白天下田干活,晚上演传统戏剧


江西这个村村民为乡村旅游发展,白天下田干活,晚上演传统戏剧

东河戏是赣州古老的地方剧种,因其发源地和主要流行区域在江西赣州的东河(贡水)一带,故名。

明嘉靖年间,赣县田村、白鹭等地出现一种以高腔曲牌清唱故事的坐堂班。坐堂班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又将苏州昆腔的“雪聚班”与本地的高腔合二为一。

江西这个村村民为乡村旅游发展,白天下田干活,晚上演传统戏剧

在坐堂班盛行时期,每次乡间迎神赛会,必选男女姣童扮作神话传说中的神道仙佛及流行于戏曲中的人物,人们便肩抬游行于乡村之中。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赣县田村一带正式成立了第一个以演唱戏曲《西游记》、《三国》、《目连传》等高腔连台大戏为主的班社玉合班,这种玉合班就是东河戏的雏形。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从苏州又来了一批演唱昆曲的子弟,在田村组建了以清唱为主的“雪聚班”,后改名“凝秀班”。这两个班社的组建,标志着赣州一个以演唱高昆为主的戏曲剧种开始形成。

江西这个村村民为乡村旅游发展,白天下田干活,晚上演传统戏剧

当时戏曲班社的分布甚广,仅赣县东河一带,此类职业班社就有:坐堂班、凝秀班、清和班等。演出剧目中有高腔、昆腔、弹腔,之后才逐渐形成了赣州地方特色的东河戏,成为影响赣州东河一带的“赣州第一剧种”。上个世纪60年代,赣州东河戏迅速发展,挖掘整理出一批如《封神》、《白蛇传》、《疯僧扫秦》等优秀传统剧目。1956年,赣州东河剧团排演的《尉迟恭》一剧,赴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向国家领导人作汇报演出。

江西这个村村民为乡村旅游发展,白天下田干活,晚上演传统戏剧

一百多年来,古老而独特的赣州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今天,在赣州东河一带的乡村中,仍保留着众多民间东河戏班,在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时,人们都会邀请戏班唱上几台大戏。

江西这个村村民为乡村旅游发展,白天下田干活,晚上演传统戏剧

这里有一个吸引了无数行者驻足观看的地方,那就是演绎赣南地方戏曲--东河戏的古戏台。东河戏表演老艺人钟烈萱介绍,东河戏是在赣州东河片地区高腔的基础上,逐步融合了昆曲、宜黄调、桂剧、安庆剧、弋板、南北调、秧歌调等,发展成拥有高、昆、弹三大声腔较为完整的戏曲剧种。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又称东河戏。自乾隆之后的百余年间,发展迅速,在赣闽粤湘广为流传,主要剧目有《木莲传》、《断桥》、《花子弄蛇》等,曾经风靡一时。钟烈萱还非常激动地说,白鹭的东河戏是一种古老地方大戏,要不断加强挖掘和保护,全力抢救和传承好这一民俗文化。

江西这个村村民为乡村旅游发展,白天下田干活,晚上演传统戏剧

河戏舞台语音以中州韵为基础,杂以客家官话,也被称为赣州官话。其声平仄略与普通话相反:反之亦然,如“街坊”近如普通话的“解放”;“背景”近如普通话的“北京”。丑行有时纯用地方语音插笠打诨。昆腔戏唱叶音略近“吴音”。

江西这个村村民为乡村旅游发展,白天下田干活,晚上演传统戏剧

在白鹭村由一间祠堂改建的简陋剧场里,白鹭村的东河戏艺人表演了两出折子戏《送子观音》,百年前的古老戏曲东河戏今天在我们眼前依然光鲜照人。枯木逢春结新蕊,万紫千红看来日。一百多年来,古老而独特的赣县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今天,在赣南东河一带的乡村中,仍保留着众多民间东河戏班,在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时,人们都会邀请戏班唱上几台大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先贤   昆腔   高腔   赣州   婚丧嫁娶   赣县   戏班   剧种   旅游   剧目   白鹭   江西   大戏   客家   戏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