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越南寺庙众多,其中不乏规模最大拜顶寺,绝妙独特一柱寺,奢华精致灵福寺,而龙仙寺却以其寺内的众多汉字而闻名。

龙仙寺位于越南下龙湾附近,它与我国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在形状与色彩上颇为相似,只是在外观雕刻上显得更加精致,但没有灵隐寺大气,其规模却属越南中较小寺庙。藏匿在山间居民住所附近的龙仙寺,在周围居民楼的衬托下显得异常和谐,没有突兀感,居民楼与龙仙寺在色彩上相呼应,融为一体。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站在龙仙寺前,熟悉的汉字扑面而来,只见龙仙寺的牌匾和三层式结构左右的对联皆用繁体汉字书写,拱门用红木制造,古色古香。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这座寺庙供奉的是释迦摩尼和越南本土的两位神像分别为陈国峻和龙母。陈国峻是越南历史上的武将,因其在历史上的战绩被供入当地顺化富春京师武庙。龙母更是大有来头,在这背后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传说在古越南时期,下龙湾这片海域波涛汹涌,翻起巨浪可摧毁一大片山庄,老百姓对此无能为力,已有很多人丧命于此。百姓该走得走,该逃的逃,最后这片海域附近所生的居民寥寥无几。又一次海浪翻滚时,眼看房屋要被大海淹没,此时龙母下凡,用法力镇住了这片肆意泛滥的海浪,此后再也没有海浪侵蚀百姓。而龙母的举动则让百姓为此膜拜,称其为龙仙。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虽说此庙供奉的主位神仙为释迦摩尼,其他神仙的雕像也不少,除去龙母,门后也有一尊观音菩萨雕像立在中央,望着门外的行人。此像为银白色,素净通透,洁白无瑕,象征了观音的高洁典雅。其身后的红墙红瓦金顶无不彰显着中国风元素,再往深处走去,你会发现寺庙中的汉字无处不在。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在越南所有寺庙中,只有龙仙寺中出现中国文字大量且密集。虽然在其他历史景点中,也会发现中文的存在,但数量并不多,以至于游客没有在意。而这座龙仙寺出现的大量文字不禁使游客好奇为什么越南如此多的历史建筑中会出现大量的中国文字?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略知越南历史的人知道越南在几千年前与我国关系密切,所以出现汉字是寻常事,但其内在渊源却复杂良多。在我国古代时期,民族众多,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至此全国各地都使用汉字。汉朝时,儒家思想极为盛行,使越南人在此思想的熏陶下,也一直推崇儒家思想,并把汉字称为“儒字”。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南在当地建立多所学校,传播儒家思想,并最终确立儒学。曾经有段时间越南以“汉人”自居,在生活中汉字涉及到方方面面,书写史书用汉字,建立庙宇用汉字,文物上的雕刻也用汉字。甚至在李朝时仿照中国设置科举制,这一举动在间接上对汉字进行了深度的传播和理解。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这一切都在法国人的到来后发生改变,法国对越南进行了深度的清除和改变。清除越南和中国的一切联系,其中就包括废除汉字以及科举制度。在废除汉字的同时改变越南人的语种,让罗马的传教士教当地越南人本土语言,根据越南人的读音与发音方法创新出新型的方式。

在法国人的干预下汉字退出了越南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法文和罗马拼音。就这样几千年的汉字文化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完全摒弃,实在是可惜。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后来越南为什么没有延续汉字的普及呢?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因为现如今的越南人基本上没有懂汉字的,而汉字又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失去了以前的汉字基础,重新开始学习难度太大。如果是兴趣爱好,学学也罢,可要当成国语,可谓是天方夜谭。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二则是因为,越南是个国家,花费了几千年的时间终于不再是附属国了,应当有属于自己国家的语言,而不是一味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再继续生活在中国的笼罩中。

这便是汉字在越南从普及到摒弃的过程,其实看到寺中的中国文字,心里感慨良多,甚至是遗憾。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一个曾经举国上下都使用中国汉字的国家,到如今却无人知晓,说起来还是很可惜。文字是一个国家语言的记录符号,很多国家都是表音体系的文字,而汉字却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中国的文字在世界上以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

在世界上所有文字的中,属中国汉字的演化历程最为复杂,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体系。汉字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因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得名甲骨文。金文出现于西周时期,指的是在青铜器上刻的铭文。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后在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大篆又称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相传此字体为夏朝伯益创造。

小篆则是秦朝统一后使用的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一直沿用到了西汉时期。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字形呈扁平,且横长竖短。秦隶是古体字与简化字的分水岭。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草书则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狂草和小草。字形过于简单不适合成为主要字体。楷书也叫正楷,楷体,也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现代用处广泛,更有一种簪花小楷字体。行书则是书法字体的统称,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在以上这些字体中,只有隶书,楷书,行书为当代所用,并增加了黑体,宋体。隶书之前的字体如今只会出现在书本上,现在已经用不到了。

中国的汉字发展历程也历经了几千年之久,可见文字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以前的亚洲版图中,除去越南,日本和韩国也使用过中国汉字,可见中国汉字的文化源远流长且得到了广泛传播。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后来的韩国,日本,越南均废弃了中国汉字,但还是可以从本国文字中看出中国汉字的身影,日本文字便是从汉字简化而来,无论怎么改变,中国文化的影子一直都在。

回到龙仙寺中,不管越南的本土文化怎么改变,亦可看出中国文化的影子,在其中的一面墙上镶嵌着一副《西游记》的泥制雕塑。在越南的寺中见到关于西游记的雕塑让人觉得十分亲切,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越南和中国关系密切。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越南的建筑中体现宗主国的文化意识可谓非常强烈了。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不仅是龙仙寺,越南其他建筑中均可看出越南和中国的深厚关系以及中华文化对越南的深远影响。顺化皇城的建立是仿照中国故宫而建,越南武庙更是祭祀中国历史上的武将,阮朝皇陵里的内饰风格,均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多种元素。在这些建筑载体上,无一不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可能如今很多越南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国家会有如此多中国的元素以及风格特征,毫无本国的意识。更有中国的游客在观赏完越南的这些历史古迹后会认为,越南人不管什么东西都要学中国,并且学得不伦不类,既有中国的文化,又模仿西方的文化。

越南龙仙寺中存在很多汉字,本地人却不认识

造成这样的误会任何人都没有责任,只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若游客每个人都懂一点越南的历史便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越南在当时无法反抗,只能接受新的事物,汉字在越南被废除虽然很可惜,却也只能无奈收场。

不过汉字虽然已经被越南人遗忘,但具有汉字的地方却随处可见,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上的遗址来回忆曾经的时代。而越南人也可以通过这些古迹去回忆自己国家前世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汉字   越南   灵隐寺   释迦   大篆   越南人   楷书   隶书   本地人   寺庙   中国   时期   字体   文字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