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在越南有一座建在山洞里的古寺,名曰:碧洞寺。

此寺建于山间,与大自然的清奇秀丽融为一体。去往这碧洞寺需要乘坐一条小船,行云流水于山间,享受着大自然的山清水秀,青松绿翠的植被在这天地间绽放。若隐若现的寺庙便出现于眼前。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这便到了今天所说的有着“南天第二洞”之称的碧洞寺。你在这头,碧洞寺在那头,想要前往碧洞寺,需要经过一段石桥。石桥立于水中,拼接而成,方块形状的柱子立于水底,承重着石桥的重量。

行走于石桥上,天地万物尽收眼底,清澈的流水在脚底缓缓流动,倒映出两岸的树枝岩石,石桥对面便是碧洞寺。此寺位于华闾宁海的长安山脉,一路行走间,山脉连绵不绝,高低可见。奇异各态,崎岖迂回。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山脉特有的棱角凌冽与江南水乡般的图画形成妙不可言般的碰撞,周围浑然天成的喀什特地貌为这寺庙添加了一丝突兀感。

这寺便背靠山脉,立于这洞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清旷幽静。走到碧洞寺前,古色古香的庙宇慢悠悠地出现在眼前,眼前便是通往寺庙的正门,虽说是正门,倒也没有这么拘束,整座寺庙只有这一座门。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整体观看这门的构造,很有徽派建筑的风格,因其年代过于久远,外观上已经损坏。壁身上的黑斑随处可见,依稀残留着古时的风韵。同样是拱形的门,曲线结构的融入使这门看起来柔和不少。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进入门后,又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走到头便是这碧洞寺,满满的陈旧气息以及古老的年代扑面而来。再往上看去,你会发现不只这一座庙宇,上面还有第二座,落于山体上方。原来建于1428年黎朝时期的碧洞寺,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且庙宇有三座,依山体走势建立,呈“三”字形,依次分为下庙,中庙和上庙。碧洞寺的绝妙之处就是把庙宇,洞口,山体,周边地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它的独特之处增加了一份奥秘。虽比不上“南天第一洞”的香积洞风景地貌奇特非凡,但它的独特之处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此时处于碧洞寺的下庙,石阶下方两座破旧的石狮像趴在地面,与前方的斑驳砖体相辉映,无不是彰显着这座寺庙的历史气息纯正浓郁。经过石阶便是寺庙,这寺庙不像寻常寺庙气派辉煌,金光闪闪,除去石制的供台,左边的石碑,以及在横梁上挂着的铜铃,里面所有的装饰均是木制材料。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在正中央的房梁上挂着一幅寺庙独有的吊幅,此吊幅用多种颜色拼接成,以红色为主,橙蓝黄绿四种颜色为辅。长长吊立,离地面只有短短20厘米,具体做什么用处,便不得而知了。这座庙宇供奉的是观音菩萨,中国从古至今,观音一直被世人所敬仰,甚至许多国外也信奉观音像,更何况是曾经与中国关系密切对的越南,寺庙中摆放着这座观音像便不足为奇了,且庙宇中含有大量千年的艺术品保存至今。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顺着山体走势的方向前往第二座庙宇,此庙宇越南语为Nhat Trung Pagoda,风格更为朴素,环顾外观,除了两旁最显著的石柱,外部的石制围栏,整座庙宇都是檀木建造。古色古香的建筑立于山间,别具一格。站在第二层的庙宇上,旁边就是凌冽的山脉,在这里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山上的局部细节,说不定在这奇山峻岭中长着奇珍异草。

在这庙宇附近有一口井,此井深不见底,关于这口井,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在丁朝时期,丁先皇为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将女儿嫁给身边掌握大权的臣子。公主因忍受不了丁先皇的统治,和丈夫两人逃往了敌对部落,南部的占城,在那时占城又称占婆国。脱离了丁先皇的统治一年后,公主又回到宫中。丁先皇得知后立即将公主囚禁,并派人把公主的头发剪光,送入第一座庙宇出家为尼,公主在这寺庙中度过了数十年。后丁先皇被刺杀身亡,手下人来到寺庙告诉了公主,公主得知消息后,含泪跳入附近的井中。这座寺庙和这口井便用来纪念公主。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第三座庙宇便是和丁先皇本人有关了,丁先皇这个人物的自身色彩是半神半仙,具有双层性格,既有佛教的观念,又有道教信仰。所以在这座庙宇中供奉的神仙不仅有佛祖也有道教的人士,所以也有内外殿之分。

这座寺庙不同于其他两座,内殿幽暗宁静,宽窄不同,且从外观上看,十分陈旧,隐藏在山体间,溶洞似的内部环境显得格外阴森恐怖,没有平常寺庙的神圣,柔和,且这座寺庙的建立也有一段渊源。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当时越南吴朝的开国人吴权去世后,各地方纷纷割据战乱,并自称“使君”,开始爆发12使君之乱。丁先皇在这个山洞间,得到了神明的指示称他会统一称王。不久后,丁先皇果然达成了神明的指示,建立了丁朝。此后,丁先皇命人建立了这座庙宇以此来敬畏在这洞间得到的启示。

再回到山下的碧洞寺,仔细看来却发现不是所有的建筑都是千年前建造的,似乎有新的痕迹仿佛后世人所建,寺庙中的石柱经过多年风吹日晒,早已破损不堪,而其中的木制圆柱却光滑圆润,不像千年所产。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据说1705年,两位和尚在碧洞寺的基础上,依据山势地貌把碧洞寺修改扩建,才有了如今的这几座庙宇,形成了庙群。这碧洞寺原是山间的一座小寺庙,两位和尚也是在机缘巧合下修建改造。这兄弟俩四海为家,宣扬佛法,经过碧洞寺时发现其风景清幽壮美,地理位置优异,于是便在碧洞寺的基础上扩建寺庙。这便是三座寺庙的由来。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在如今看来,坐落于山间的寺庙是非常奇特的,它脱离了平常寺庙的对地形地貌的束缚,不再是位于郊区亦或是市中心。这样的寺庙才是结合了大自然的魅力与建筑美学的艺术成就。位于山洞间的寺庙不仅吸引和大量游客的观赏,其香火也是非常旺盛。很多来参拜礼佛的游客都纷至沓来,以求心愿成真。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你见过下雨天的寺庙吗?

很多人只看过在普通地带的寺庙,雨后的寺庙仿佛被洗礼了一样,被风吹雨打的树叶落得满地都是,风压倒得树枝摇摇欲坠,雨天的脚印踩在庙宇中,凌乱毫无美感。这便是普通寺庙雨后的样子。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碧洞寺的雨后却是另一番仙境,山中的寺庙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被雨水洗去了身上的浮尘,焕然全新的面貌迎接着世人的检阅。雨后的山中,清空优美,宁静无忧。偶尔小鸟飞过,乌鸦鸣叫,岩石形成低洼的小池中,保留了少量雨水,叶片和荷花在雨水中荡漾着夏日的光波。溪水变得波光粼粼。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此时往庙宇处走去,道路上已经有了浅浅的积水,清澈见底。脱掉鞋子的你踩在水中,感受着脚背的凉爽,全身的暑气全部消散,不禁感叹自然的神奇境界。每年来这里感受凉爽的游客不在少数,人数越来越多,这些建筑遭到的破坏也就越多。中间不乏有很多小孩子亦或是不文明的游客在建筑上涂鸦,刻字,使建筑的外观添上一道新疤。历史古迹却遭到如此对待,不免让人感到可惜与心痛。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碧洞寺中的住持释灯寿尼姑对此现象也并没有办法,每次游客前来,都会在这些建筑上留下自己的“杰作”,非但不会意识到这样做不对,更是变本加厉。尽管用言语提醒过,也是徒然。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如今不少游客根本不懂这些历史古迹对这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文化底蕴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国家回忆历史最重要的载体,它承载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史和人类的艺术结晶。这些建筑都是人类用双手创造出的奇迹,旅游的目的便是为了感叹古人的杰作,近距离的与历代人的艺术进行灵魂的触碰,并不是为了在这些建筑上留下不属于它的东西。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涂鸦刻字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素质也会有所折扣。在异国他乡旅游最重要的不是观赏景点后的体会或是心得,而是在国外自身素质的体现。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对所在国家也省去不少麻烦。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景点是用来观赏的,需要用心感受而不是手。涂鸦刻画毁坏的不仅仅是建筑的外观,更是对历史的亵渎。它需要我们用尊重与敬仰去对待它,希望游客在观赏历史古迹的时候真正的用心灵去触碰它,感受它的魅力。

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依山势而建巧夺天工,背后蕴含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寺庙   山脉   先皇   越南   巧夺天工   山体   庙宇   地貌   山间   石桥   大自然   外观   游客   公主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