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山东企业家:从348万到3025亿元,从濒临破产到世界500强

一代商界传奇“谢幕”。2021年11月5日,72岁的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辞任董事局主席选择辞任。此前担任海尔集团总裁的周云杰成为新一届董事局主席,并出任首席执行官一职。

了不起的山东企业家:从348万到3025亿元,从濒临破产到世界500强

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家电公司副经理的位子上,接过了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职务。彼时,这只是一个营业额348万元的小厂,亏空却高达147万元,已经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人心涣散,旷工、偷懒、甚至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张瑞敏到来之前,厂长已经走三个了。面对这块烫手山芋,他没有丝毫退缩,把第一把火烧向员工管理,推出13条规章制度。然而不到一天,便来了个刺头。似乎想要挑衅新厂长一样,大摇大摆地从厂里扛走一箱原料。张瑞敏没有当场发作,隔天亲自贴出布告将这名工人直接开除。自此之后,生产秩序才开始好转。

了不起的山东企业家:从348万到3025亿元,从濒临破产到世界500强

紧接着,他开始严抓产品质量问题。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厂里选购冰箱,结果很多台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挑了好久才算找到一台满意的。这件事深深刺激到张瑞敏,朋友走后他立即派人清查仓库,发现400多台冰箱里有76台存在问题。

他把职工们召集到车间开会,问大家怎么办。要知道当时一台冰箱价值千元,是一个普通工人几年的工资。而且这属于紧俏商品,很多地方凭票都抢不着,哪怕有点小毛病也不影响销售。于是大部分人认为,便宜点处理给员工算了。

但张瑞敏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如果我允许你们把这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这样的冰箱”。他带头砸掉这些价值几万块的冰箱,也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三年后,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就此奠定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砸冰箱事件”成为中国产品质量的里程碑,后来很多企业都进行效仿。例如新飞冰箱的刘炳银,当着数百名销售商、媒体和员工的面,砸掉了400多台有问题的冰箱。同在山东的潍柴,厂长谭旭光抡起铁锤砸掉几百台不合格发动机。

了不起的山东企业家:从348万到3025亿元,从濒临破产到世界500强

在冰箱行业站稳脚跟后,海尔开启多元化发展,将产品线扩展到洗衣机、冷柜、空调等白电品类。90年代末,张瑞敏提出了国际化战略,要将产品卖到全球。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家电企业,先后在美国、日本、泰国、印度等30多个国家设有制造基地,形成了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策略。

去年,海尔集团实现营收3025亿元、利税总额超400亿元,连续12年稳居世界家电第一品牌(欧睿国际)。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物联网生态品牌,已连续3年蝉联全球品牌百强榜中唯一生态品牌。

目前,海尔集团拥有海尔、卡萨帝、统帅、GEA、斐雪派克、AQUA、Candy等七大全球化高端品牌和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旗下有3家上市公司,海尔智家在2021《财富》世界500强中排第405位,比上年提升30位。

结语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张瑞敏被誉为“中国管理教父”,提出了“人单合一”模式,让员工创造的价值和分享的价值能够合一。执掌37年间,不仅将一个濒临倒闭的电冰箱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还带领海尔完成了向物联网生态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派克   海尔   家电   电冰箱   青岛   厂里   山东   厂长   中国   车间   了不起   企业家   冰箱   员工   价值   品牌   数码   全球   世界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