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未来一年有8万亿的账单待兑付,二次“去杠杆”迫在眉睫

中国企业的债务杠杆正在给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12个月内,国内企业的应付的账单高达8.3万亿人民币(1.3万亿美元)。这并不包括离岸市场的债务,未来12个月的到期离岸债券总额达1,670亿美元。

即使在全球的信贷狂潮中进行比较,中国企业的这份债券账单也很突出。

这比美国公司的债务高出30% ,比整个欧洲高出63%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债券即将到期之际,很多负债企业面临违约的巨大压力。

中国企业未来一年有8万亿的账单待兑付,二次“去杠杆”迫在眉睫

2021年,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未能支付的在岸债券金额约合998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2021年中国将连续第四年债务违约突破1000亿元大关。

债务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度的债务就是经济的毒药。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面临的都是一样的经济规律。

中国的融资市场一直存在两个结构性困境:

1、间接融资过度,直接融资不够;

2、短期融资过多,长期融资不足。

中国企业未来一年有8万亿的账单待兑付,二次“去杠杆”迫在眉睫


中国的金融风险,现在究竟是由谁在承担?

易会满主席曾经发文探讨过一个问题:中国的金融风险,现在究竟是由谁在承担?

易先生说,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经济主体分散决策、自担风险。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信贷市场一直受到隐性政府担保的支撑。这主要体现在大型国营企业和金融机构身上。(还有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

这种隐形的政府担保是长期以来中国行政性国有企业过度债务杠杆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债务最终都由国有银行和政府承担。而中国的证券市场由于制度原因,一直无法在融资市场上承担重要责任,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经济决策层渴望解决的问题。

决策者愿意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之间划清界限。他们希望向体系注入更多信用风险,改变投资者的思维方式,迫使他们更多地关注独立的信用风险,而不是猜测中央政府支持的可能性。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反思人们普遍持有的一种假设,即政府将为大型借款者提供支持。

中国的债务结构问题,既导致了国有企业承担过多的债务杠杆,又导致了其他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此外债务承担主体的非市场化,更加扭曲了中国的融资环境。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地方政府希望发展房地产拉动GDP,但是由此而带来的债务却全部沉淀在银行系统,这导致了央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目前中国银行体系去房地产化的根本原因。

中国企业未来一年有8万亿的账单待兑付,二次“去杠杆”迫在眉睫


长期融资不足与短期融资泛滥

此外,长期融资不足与短期融资泛滥是困扰中国企业融资的另一个重大难题。在中国出售长期债券很困难,因为缺乏长期资本——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是中国长期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但它们在债券市场的影响力有限。

同时,因为信用风险上升,所有人都希望通过只投资较短期债券来限制自己的风险敞口。发债方还希望出售较短期债券,因为随着违约增加,较长期债券的借贷成本甚至会更高。

由此导致了中国的公司债券期限正变得越来越短。今年第一季度发行的中国国内债券的平均年期为3.02年,低于去年全年的3.22年。

对较短期债券的偏好,加剧了中国的一个结构性挑战:长期机构资金的匮乏。中国经济管理层一直在采取措施吸引长期投资者,包括外国养老基金和大学捐赠基金。政府近年来取消了一些投资配额,并取消了对寿险公司、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所有权限制。

不过,即使这些努力取得效果,中国企业是否会接受更长的期限也不清楚。许多中国企业更喜欢发行短期债券,因为他们缺乏长期的资本管理计划。这甚至适用于国有企业,国企的高管通常每三到五年就要进行一次改组。

结果是,中国国内信贷市场面临着一个几乎不变的再融资和偿还风险周期,随着违约率上升,这种周期可能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这也凸显了中国当局面临的挑战,因为他们正朝着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努力:允许更多违约以降低道德风险,以及将国内债券市场转变为更可靠的长期融资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账单   中国企业   杠杆   结构性   迫在眉睫   地方政府   信贷   债券   债务   中国   国有企业   融资   投资者   未来   政府   国内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