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等21家企业被纳入黑名单,电信黑名单为谁而设

10月29日(昨天),工信部发布2019年三季度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和失信名单,腾讯等21家企业被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昨天正好是马化腾48岁生日,有网游侃称:腾讯被纳入电信黑名单,这生日礼物分量也太重了!

腾讯等21家企业被纳入黑名单,电信黑名单为谁而设

2019年3季度电信黑名单


其实,三季度电信黑名单与前两季度黑名单一致,三大基础运营商及诸多知名企业均榜上有名。但是,电信黑名单看似声势浩大,对基础运营商和民营增值电信企业一视同仁,但深究其背后,却会有不同的发现。

其一,受罚主体不同

三大基础运营商的受罚主体均是其分公司,而不是持有电信业务许可牌照的总公司。依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规定,被列入经营不良名单的企业,如三年内再次受到电信管理机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罚,或者具有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由电信管理机构列入电信业务经营失信名单。 被列入电信业务经营失信名单的企业,将不能申请新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这种影响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对于基础运营商来说,却是无所谓的事情,因为对持有牌照的总公司没有任何影响。

其二,所受惩罚完全不同

政策要求,重大业务进行招标时应将未被列入行业监管不良名单作为投标的入门条件,或者作为评标时的重要参考因素。这个对民营企业来说同样是致命的,但是对于基础运营商,则毫无影响。因为分公司被处罚了,换个分公司或者用总公司名义去投标就好了。

其三、惩罚机制的搞笑设置

按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和提供接入服务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向其他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网络接入、代收费和业务合作时,应当把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也即是说,增值电信业务服务商违规,基础电信运营商就可以拒绝和他们开展业务。那么基础电信运营商违规了呢?是不是所有增值服务商可以全部拒绝和它开展业务?关键是他们能够拒绝的了吗?

这样的“黑名单”制度设置,不知道法律依据在哪儿?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把一群狼和一群羊关在一个笼子里,设定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公平的游戏规则,“谁害怕后退,就惩罚谁。狼后退,打狼,羊后退,狼吃羊”。

此次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很多因为不配合行政机关调查而被列入,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为什么这些向来谨小慎微的民营企业敢逆命而行?到底是胆大妄为还是被迫?

2019年三季度,依据《电信条例》《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21家企业因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不配合监督检查、违反实名制规定等行为,受到电信管理机构行政处罚并被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此外,截至目前共有1家企业因行政处罚被纳入电信业务经营失信名单。现予以公布,详细信息可登陆全国电信业务市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https://tsm.miit.gov.cn)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腾讯   黑名单   电信   企业   电信业务   管理机构   牌照   经营者   民营企业   运营商   总公司   不良   名单   分公司   基础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