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涉赌监管的网络游戏角色——商人

逃避涉赌监管的网络游戏角色——商人

【兼评网龙旗下“魔域”涉赌事件】


逃避涉赌监管的网络游戏角色——商人

近日,媒体报道称,网龙旗下“魔域”涉嫌赌博,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该事件仍在发酵之中。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网龙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魔域”在法律上是绝对符合规范的,只是“玩家天性好赌,钻法律空子”。但是,长期以来“魔域”在内的众多网络游戏广受诟病,确是空穴来风吗?这还须从网络游戏角色设置、监管规则等方面客观分析。

赌博:网游的监管重点

据媒体报道,在魔域游戏“熔魂圣炉”环节,玩家可通过虚拟货币“魔石”购买道具“阿拉玛”,玩家通过重铸的方式将“阿拉玛”进行升级,有可能得到所花魔石的不同倍数的奖励,并获得一定游戏经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玩家重铸失败,“阿拉玛”将直接消失。可见,所谓“重铸”,即为监管部门禁止的“偶然方式”。

禁止赌博、洗钱等违法行为一直是网络游戏的监管重点。

为了禁止赌博和防止通过网游洗钱,监管部门曾出台监管规范(如2009年文化部和商务部《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和2010年文化部《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强力禁止网络游戏虚拟货币、虚拟道具兑换法定货币,也禁止用虚拟货币支付、购买实物产品或兑换其他企业的任何产品和服务,将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兑换发行企业所提供的指定范围、指定时间内的网络游戏服务(预付卡充值、预付金额和点数等形式)。

同样,监管部门对在网络游戏中使用法定货币、游戏中虚拟货币直接以抽签、押宝、随机抽取等“偶然方式”分配游戏道具的做法作了禁止性规定,以期杜绝“砸钱开宝箱”的实际问题。

文化部在2016年出台《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16〕32号)中,对网络游戏商家在游戏中变通设置了“可以直接兑换道具”的虚拟道具(与虚拟货币并无差别)的情形,也予以禁止。

监管部门只是禁止玩家以现金或虚拟货币直接购买游戏商家以“偶然方式”提供的虚拟道具,但是采取随机抽取或合成的方式提供虚拟道具,仍是众多网络游戏的通行做法。

监管部门在文市发〔2016〕32号文中,针对以抽取或合成方式获得虚拟道具方式设置了的“概率公示制度”,该制度仅强调网游运营商应当真实有效的公示随机抽取和合成的信息,但是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则来确保游戏商家所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单纯指望网游运营商自觉公布信息备查,这本身就是监管的悖论。

显然,监管部门试图框定网络游戏中“钱”的作用范围,游戏是用来玩的,不是用钱玩的,也不是玩钱的,但是网游中商人角色的设置可以变相的规避这些规定。

畸胎:网游中的“商人角色”

商人角色,可以说是在现行监管规则和产业现状下化生出的畸胎。

长期以来,在国内网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玩家付费习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众多网络游戏选择“游戏免费、游戏内道具收费”的内购盈利模式。

设置复杂的内购规则,已普遍成为国内网络游戏运营商和代理商在既定产业现状和监管政策之下,维持盈利的变通之举。商人角色的设置,更多的是出于这种目的。

“魔域”游戏涉赌事件中,最具争议和诟病的也是该游戏中的商人角色。

相比现实社会中的商人,网游中的“商人”更为自由,游戏中的所有玩家都是其交易对象,其交易行为没有既定的条条框框约束。网游的虚拟属性、匿名特征及名称变更的便利性,助长了网游“商人”的短期行为,不那么珍视商业信誉,投机倒把、坑蒙拐骗后改头换面继续游离于虚拟世界。

在网游中设置商人角色,成为游戏商家增强游戏彩头、维持盈利和逃避涉赌监管的最优选择,这样可以向外界名正言顺的宣称:自家游戏“在法律上是绝对符合规范的”,只是“玩家天性好赌,钻法律空子”。

警惕:商人角色的涉赌风险

游戏商人在不同的游戏场景中,或机敏、或贪婪,或利得、或利失,在虚拟场景中演绎着各色生存镜像。此外,游戏商家冒充游戏商人操控游戏内虚拟道具交易的情形,早已不是个例。

据媒体报道,“魔域”玩家甚至指称:“商人”是网龙公司的马甲。

“魔域”内游戏商人用来交易的物品及来源、交易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是否有违反监管规则的情形?网龙公司是否违规改变游戏规则针对勤劳玩家增添了“打怪”获得虚拟道具的难度,引导玩家氪金升级,助力游戏商人倒卖道具?是否“魔域”内商人角色本就是网龙公司自己的“马甲”?甚至是否绕开法律规则直接内嵌了赌博插件?种种问题,尚待监管部门逐一查实。

实际上,商人角色已成为玩家之间、玩家与第三方平台之间的纽带,部分实现了虚拟道具与实物、现金直接兑换的功能。网游内随机抽取或合成的方式获得虚拟道具的形式,成为部分玩家和商家继续游离监管之外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温床。

网络游戏中商人角色的设置存在的博彩性质和涉赌风险,监管部门和游戏产业界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趋势:或迎新一轮整顿

网游中存在的赌博隐患,一直是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网游中商人角色是设置带来的涉赌风险,已成为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

新一轮机构调整后,中宣部作为游戏产业监管部门,基于监管职责和职能定位的差异,未来网络游戏监管的思路和方式将会有较大的变化,网游内容的审查上更趋严格。

一方面,统一的网游监管新规将快速出台。随着文化部退出监管及《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废止,中宣部将尽快拟订关于网游的统一监管新规并推动快速出台。另一方面,网游产业中长期存在的涉黄、涉赌和违背社会公德的内容或面临监管部门的集中整顿,网游中商人角色的设置或会成为影响网游合规运营的关键因素。

逃避涉赌监管的网络游戏角色——商人

在监管部门和政策调整的窗口期,网络游戏商家应该未雨绸缪,调整运营模式,重视网络游戏全链条的合规审查(如:游戏内容的设置、游戏内虚拟道具“随机抽取”的设置和公示、游戏“色情暴力血腥”的判断尺度和标准、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的设置以及用户信息安全与保护等),主动防范法律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文化部   赌风   商人   阿拉   角色   网络游戏   网游   道具   货币   规则   商家   方式   玩家   产业   科技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