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样机来源:自主采购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版

文章:狗鞭

图集:狗鞭


这两年降噪耳机发展的是如火如荼,尤其是TWS。在前两年还如日中天的挂脖蓝牙耳机,现在也跌落神坛,仿佛和智能手机的小屏旗舰一样,成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心头好,而索尼其实也是如此。1000X系列的降噪旗舰,TWS和头戴式耳机,都已经更新到了M4,而挂脖呢,emmmmm。


本次要测评的这款型号是两年前发布的WI-1000XM2,这款产品发布之初,刚好是降噪TWS产品初出茅庐的时候,也刚好是这两种入耳式降噪耳机形态开始从主流产品序列交替的时候。我们也完全可以说,它有些显得生不逢时。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01.包装与配件


包装方面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索尼味儿,白色的包装底色,左上角的LOGO和正面的渲染图,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产品系列多,统一设计风格已经是索尼一直以来的习惯了,即使是高端产品也亦如此。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包装盒正面


包装盒体积不大,表面并不是普通的白色卡纸,而是有一些粗糙的凹凸手感,非常有意思。从侧面把内盒抽出,你也看不到耳机的本体。因为这一次对于WI-1000XM2来说,是一个质的升级,索尼肯定也要想办法给你炫耀一下。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打开包装盒


索尼的1000X系列向来都是“配件狂魔”,毕竟是旗舰降噪产品,怎么可以丢面子。WI-1000XM2配备了三对“超级哥套”和四对加长版的刻度套,一条3.5to3.5的对录线,充电线和飞机插头一应俱全,另外还赠送了一个硬壳收纳包。当然一大堆“纸片儿”也是索尼一如既往的特色。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配件全家福


02.外观与做工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耳机本体


在外观设计上,相比起上一代产品WI-1000XM2的变化显然是巨大的,虽然我在写WI-1000X的时候,也认为那个产品的表现已经非常出众,但是仍然有一些硬性的缺陷,比如说项圈的设计,还是让人难以下定决心去购买它,而在WI-1000XM2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高性能主动降噪挂脖耳机的完全体。


首当其冲的便是WI-1000XM2的项圈变化,从一代的金属项圈到现在的硅胶项圈,终于不再是那么反人类了。WI-1000XM2的硅胶项圈可以折叠存放,这样大大减少了出门时的携带重量,并且让耳机也充满了灵活性。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可折叠的硅胶项圈


此外电池仓和电路板也被均匀地放置在了项圈的尾部,这与传统的降噪挂脖耳机无异。不过要提醒的是,WI-1000XM2的前端电池仓部分还是体积有些臃肿,相比起其他品牌的挂脖降噪耳机来说,仍然是略大了一些。


至于耳机本体,在外观上已经和前代完全不同,设计上变得圆润了许多。可以说挂脖降噪耳机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像TWS那样牺牲音质来换取体积。WI-1000XM2仍然是采用了一圈一铁的声学方案,而耳机腔体本身由于使用了前后双馈的麦克风设计,体积上只是稍大,但是并不会有TWS那种臃肿感。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耳机腔体


此外这一次WI-1000XM2终于加入了我们呼之欲出的磁吸设计,这个设计的好用程度不需要我再多说了吧?WI-1000XM2一共提供了两种颜色,分别是我手中的黑色,和一个1000X系列经典的“香槟金”色。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耳机的做工细节


整机的做工水准仍然是相当高的,并且在塑料部件的表面都喷涂了手感漆,虽然长时间佩戴肯定会出现油光,但是手感和佩戴舒适度要强很多。而其在这个耳机的所有部件上,你都无法找到一个锐利的直角,全部做了钝化处理。


在重量控制方面,WI-1000XM2只有区区58.2g,这是一个令人狂喜的重量,这意味着虽然它是一个挂脖耳机,不足60g的重量对于你的脖子来说是没有任何负重感的,根据我个人长时间的使用,长时间把它挂在脖子上也没有任何的不适感。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佩戴重量:58.2g


3.操作、降噪主观体验与续航表现


操作方面就有些意思了,如果你对上一代产品有印象的话,它的线控按钮是放置在项圈部分的,操作起来那个感觉别提有多酸爽了,而WI-1000XM2则是非常务实地将线控控制按钮做成了独立的,并且像往常产品一样安装在了线材部分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独立的线控


此外线控上还有一个独立的多功能按钮,它可以自定义更,当然你需要下载headphones connect APP来设置这些功能。时隔多年的完善与更新,headphones connect的功能已经非常强悍了,并且WI-1000XM2由于也搭载了索尼全新的QN1降噪处理器,所以它能给你一些在国产品牌上看不到的“先进功能”。


首当其冲的便是很多人在坐飞机时使用降噪耳机遇到的气压问题了,这会让人无比难受。WI-1000XM2也支持自动气压优化功能,并且可以根据你实时所处的位置信息来判断你的优化程度,我曾使用WI-1000XM2在飞机上实际体验了一下,这种完全没有耳压的降噪,别提有多爽了。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具备大气压优化功能


此外WI-1000XM2在降噪控制方面也不单单局限于之前的降噪开/关的简单逻辑,而是可以通过APP来识别你当前所处的位置,来自动调节你所需要的降噪优化强度,比如在安静的室内,它就不会给你把降噪做的太强。一切的降噪效果,都是根据你所处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定,而这个识别的效果,几乎是完美的。


而索尼将这个功能称之为“自适应声音控制”,也就是说,你只需要开启降噪模式之后,剩下的降噪水平、环境音水平,都交给耳机来自动识别负责。不过索尼仍然是给你了对这个功能极高的自由度,你可以自己去自定义这个场景识别功能,非常强悍了。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


此外,WI-1000XM2仍然是可以像前作一样去使用有线模式连接前端的,这对于很多不允许在飞机上使用蓝牙设备的航空公司来说,是必杀技。相比起前作需要使用一个Micro-3.5的转接线,占用充电接口连接3.5mm设备,WI-1000XM2则直接单独提供了一个3.5mm接口和对录线,使用起来就异常方便了。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独立的3.5mm接口


此外,NFC一触功能也在WI-1000XM2得以保留,在项圈的右边顶端,索尼还为NFC图标做了浮雕的设计,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在不拿下的情况下进行适配。这个一触功能不单单是配对时有用,使用手机直接触屏NFC区域,耳机在关机状态下就可以自动开机并且链接,再触碰一下断开链接,并且在一段时间后自动关机。


至于实际降噪效果?别问,问就是目前入耳式降噪耳机当中第一梯队,这个根本不需要你来操心。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NFC“一触”功能识别区


续航时间我们按照100%-0%、50%音量进行测试,主要测试单次续航时间和单次充电时间。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4.主观声音评价:


WI-1000XM2是支持LDAC编码器的,并且绝大部分的安卓手机都可以使用LDAC链接,这是基础音质的保证。此外WI-1000XM2由于仍然使用了和前代产品一样的动铁+动圈双单元的组合,这比起很多TWS耳机来说,都要有优势。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耳机内部单元结构


本次声音试听测评采用索尼ZX300A作为前端,采用LDAC链接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SONY/索尼 ZX300A 便携音乐播放器


整体声音表现评价:可以说WI-1000XM2是一个很索尼的声音,真的,非常的索尼。整体比较暖且偏重中下盘的声音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WI-1000XM2糊吗?多少有点,但不是非常的糊。它的听感,与XBA-N3AP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只是在基础素质上仍然和N3AP有些差距。但实话说,N3AP的素质也没高到哪儿。


那另一个问题,WI-1000XM2好听吗?好听,绝对好听。它的那种略糊,但又不是很糊的声音,至少比你手中很多TWS都要强。足够大的单元尺寸可以带来非常好的低频下潜和氛围感,而这个动铁单元应该是负责的高频部分,衔接上做的还是很流畅的,虽然它的动铁单元是完全怼到导管口的,但是并没有任何高频瞬态过快的问题。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可以清晰地看到导管口的动铁单元


WI-1000XM2的声音又不会像beats那样给你一个非常猛烈的低频,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索尼产品还是有些不同的。我认为WI-1000XM2这样保留着一定声音素质,再兼顾比较杂食的声音风格的做法是一个很聪明的事情,至少在绝大部分音乐上,你都不会认为WI-1000XM2“难听”。


所以说到底,WI-1000XM2的声音风格,就用两个字概括即可:耐听。是你使用很长时间都不会觉得累的声音,这与它本身强功能性的特性有关。至少在我看来,WI-1000XM2完全不会因为声音而被劝退,也不会因为声音从而让你在选购上心存芥蒂。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WI-1000XM2原始频响曲线


总结:但是现在再来写WI-1000XM2,多少都有种“49年入国军”的感觉。不过平心而论,在当下TWS降噪耳机大潮当中,挂脖式蓝牙耳机仍然有着TWS无法替代的优势,更好的声音、更高的续航,以及不用就挂脖子上的这种随性的携带方式,至少你裤兜里,不需要再踹一个小盒子。


这款WI-1000XM2是我在21年618活动中购买的,它的实际成交价约为1280元左右,已经远远低于它发售时2499的“天价”。在千元价位上,说句实话。如果你从功能性出发,想要一个哪方面都非常均衡的挂脖降噪耳机,除了WI-1000XM2以外,没一个能打的。




优点:续航较长,佩戴舒适,功能丰富,降噪强大

缺点:声音解析力一般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完全体:SONY/索尼 WI-1000XM2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索尼   前代   耳机   项圈   本体   硅胶   手感   体积   单元   重量   主动   独立   声音   功能   链接   报告   数码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