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昨天看明天,发展5G要有战略定力

“对于5G建设和发展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满怀信心。”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日前在华为2020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预沟通会上表示。

站在昨天看明天,发展5G要有战略定力

转眼间,5G商用落地已经满一年了,在这一年中,5G已经荣膺“新基建”榜首并且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从极大提升普通消费者的移动上网体验到行业应用实践的不断深入,5G点石成金的魔力正在逐渐释放。对此,鲁勇认为,中国有5G发展最优质的土壤,5G需要与云、AI、超算等其他智能相关技术协同发展,与行业信息化应用融合,与运营商及行业生态伙伴共同创新,这样的5“机”协同将创造5G新价值

发展5G要有战略定力

回看3G时代,有了3G网络和智能终端的出现,激发了社交媒体、电商等移动互联应用,使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的全新时代,提升了整体社会运行效率,同时推动了经济模式的变革。4G时代,随着网络逐步成熟,新应用再次应运而生,有了短视频、直播新的消费级应用,以及在线教育等垂直维度的移动互联应用,甚至还产生了“粉丝经济”与“知识付费”变现模式,知识付费的模式颠覆了3G时代移动互联仅靠“电商、广告以及游戏”变现的模式。而今在5G时代,历史正再次重演。

根据罗杰斯创新扩散曲线理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被使用的人口数量达到10%-20%,价值增长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又称“起飞阶段”。鲁勇认为,这说明面对新技术的发展和价值显现,要有一定的战略定力,我们不用过分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适当提前的投入担心,不必过分为未来担心,站在昨天看明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就会出现。

To C高速发展,To B正在起势

根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中国5G的基站数量已达到50万站,预计年底将超过60万站,或将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基站建设数量和覆盖范围已居于全球首位。各级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在降低建站成本,降低用电成本,优先配置产业资金,牵引产业联合创新,孵化培育5G创新应用及拓展。

当前中国的5G 在网用户连接数已超过1亿,5G手机累计出货量已达1.2个亿,面向个人(to C)的创新业务将很快进入高速发展期,例如去年国庆大典与今年珠峰登顶的5G直播,以及近期湖南卫视《舞蹈风暴》应用5G 360°自由视角直播与8K VR带来的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5G的行业应用(to B)也在逐步起势,在港口、矿山以及一些制造类的场景,5G行业解决方案正在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鲁勇介绍说,如在“抗疫”与“复工复产”期间,依靠中国强大的“联接+计算”基础设施,实现了防疫大数据、远程医疗、远程课堂等应用。依托中国移动5G网络、华为及相关伙伴的解决方案,湖南的华菱湘钢在疫情期间实现了中德工程师跨国5G远程AR作业辅助。华为与中国移动以及相关合作伙伴为南方电网提供的5G+无人机的巡检解决方案,传统模式下需要人工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在高压线上行走完成巡检,通过5G+图像识别的技术,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在地面就可以完成操作,“以系统智能分析为主、人工判断为辅”的崭新模式,原来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现场巡视工作,输电监控指挥中心现在仅需2小时就可完成,巡检效率足足提高了80倍,也最大化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在厦门远海码头、浙江宁波港、上海、深圳的港口,实现的5G远程的龙门吊或者轮胎吊作业,也使得天车的驾驶员不用在几十米高狭小的空间里,在高温或寒冷条件下,断食断水的工作。在山东、山西的矿区,基于5G实现的远程操控,也使得很多工人不必再下井进行几百米深的地下作业……这一切也都在说明通过5G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解放劳动者,对劳动者提供更强有力的保护,并优化劳动力分配。

“TO B的商业逻辑上,更多应该是价值定价,不是成本定价,构建良性的商业闭环才能走得更远。”鲁勇说,5G to B当前阶段还是要先根据区域特点做好行业选择,确定哪些场景具备先发优势,具备刚性需求,重点发力,做实做透,在实现应用价值闭环的同时,还要实现商业价值闭环。不求“百花齐放”,但求先发行业的“有的放矢”。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设计出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实现价值利益的合理分配,避免同质化竞争,对整体的产业参与者都能形成价值保护,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商业生态的正循环,卷入更多参与者。

5“机”协同,共创新价值

鲁勇介绍说,今年华为参加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的主题是“5‘机’协同,共创新价值”,指的是5G必须要与联接(智能终端与行业终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其他智能相关技术协同发展,并与行业信息化应用相融合才能产生聚变效应,释放出强大的数字经济驱动力,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动能,体现出5G的社会价值。

站在昨天看明天,发展5G要有战略定力

从5G当前首发的产业创新实践来看,也确实如此,无论是远程操控类的应用、图像识别类的应用、无人机器类等的场景应用,真正能够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起到作用,仅靠单纯的5G联接能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通用计算或AI计算”能力的加持,同时必须要与行业信息化系统结合,才能真正产生价值,这就是通过技术的协同将“共创新价值”。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场景及信息化系统,并且也已经有了很深的积淀,5G产业创新以及5“机”协同必须要与行业方案提供商、上下游伙伴、客户共同进行创新实践,也就是生态的协同,才能“共创新价值”。华为将尽己所能,开放自身的能力,为这两方面的协同贡献力量,共创新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华为   无人机   闭环   作业   定力   终端   中国   基础设施   场景   昨天   明天   战略   模式   价值   智能   产业   时代   数码   行业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