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离任在即,没有默克尔的德国,继任者要解决哪些难题?

默克尔离任在即。尽管许多媒体称赞她为德国带来了媲美上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内政外交都成就斐然;然而,也有不少声音认为她“过分恋栈、早该下台”。

默克尔离任在即,没有默克尔的德国,继任者要解决哪些难题?

对默克尔的批评之声来自多方、内容也各有侧重,也确实指出了她为后任留下的一些难题。毕竟,“形势比人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长袖善舞如默克尔,也难免有左支右绌、力不从心之处:

第一,德国政局的稳定性面临考验。

通过炒作难民危机,极端右翼民族主义政党在德国乃至欧盟内部迅速崛起,并不断攫取着政治空间。“德国选择党”在2017年大选中获得12.6%选票,成为议会第三大党,这是极右政党在战后首次进入德国议会;目前,该党已进入德国全部16个州的议会,从联邦到州层面均成为德国政坛的一股重要势力。

默克尔离任在即,没有默克尔的德国,继任者要解决哪些难题?

相应地,德国主流政党主导政治议程的能力遭到削弱。同时,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不仅与其“姐妹党”基社盟执政理念分歧严重,本党内部裂痕也在加大,缺乏强有力的领军人物。

在“后默克尔时代”,德国政界确需综合施策,切实压制住极端民族主义政党的作祟,避免喜剧讽刺电影《希特勒回来了》中的场景成为现实。

第二,德国经济发展颇有隐忧,民众焦虑心态渐长。

从短期看,“出口主导模式”下的德国经济,受外部经贸和安全环境影响较大。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冲击、不少新兴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均对德国经济有直接影响。

就长期而言,更让德国政府和民众担忧的,是德国产业竞争力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即所谓德国会陷入“技术型衰退”。过去10多年间,也就是默克尔当政时期,德国长期向好、造福民众的宏观经济,却成了“双刃剑”,导致德国政府和社会危机感不足,以致未能有效推动改革、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和实施产业升级。

默克尔离任在即,没有默克尔的德国,继任者要解决哪些难题?

如今,德国基建设施的竞争力已连续多年下滑,德国人长期引以为豪的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均未能及时跟上更新换代的脚步;在5G、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上明显落后,特别是数字化经济推进乏力,在互联网引发的新产业革命浪潮中有落伍的风险。

此外,“经济发展和分配不均衡”这个德国统一之后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更埋下了社会隐患。德国东西部的差距依旧巨大,东部民众面临低工资、低就业率和年轻人高辍学率等问题,这又助长了民粹主义的兴起。

第三,德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外交决策仍存变数。

正如俾斯麦当年所告诫的:“强者必遭妒忌。”一系列危机掀起的风暴初步过去后,德国在其中(特别是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中)的强势表现,已引发了欧盟其他成员国的担忧;有关“德国问题”“德国的欧洲”的声音,重新被摆上了台面。默克尔在挂冠前的外交之旅中,在波兰受到的冷遇,就折射了这一点。

默克尔离任在即,没有默克尔的德国,继任者要解决哪些难题?

拜登政府推行的没有“美国第一”口号的“美国第一”政策,一再考验着欧美和德美关系。

更值得观察的是:默克尔的后任,能否抑制住“规范”乃至“民主改造”的冲动,摈弃德国国内一些政客对中国的浅薄偏见乃至无端的畏惧,继续稳健而务实地推动中德关系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德国   俾斯麦   后任   继任者   民族主义   难民   美国   政党   乏力   议会   欧盟   民众   外交   难题   危机   政府   经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