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即将离开,用16年时间交出的外交答卷,可圈可点

默克尔即将离任,担任德国总理16年里,在外交领域,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颇有出彩之处。

先看欧盟层面。

德国不仅通过推广“财政紧缩”方案、主导“治疗”欧债危机,彰显了欧盟“经济领导者”的角色,还与法国共同有力推动了欧洲政治和防务一体化进程,以谋求欧洲的“战略自主”。这无疑是一大突破!

默克尔即将离开,用16年时间交出的外交答卷,可圈可点

要知道,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的历史包袱,“德国问题”成了欧洲人的一块“心病”。“法国引领政治和军事、德国贡献经济”是战后欧洲一体化、特别是“法德轴心双‘引擎’”的固有运转模式。德国一直在充当“欧洲的德国”、极力避免被他国疑虑要搞“德国的欧洲”。

然而,遭欧债危机冲击,法国自顾不暇,在欧洲事务中作用弱化;默克尔带领下的德国成为欧盟“事实上的领导者”。尽管德国担心引发欧洲邻居的“忌惮”、并不愿单独出头,但随着欧洲接二连三遭遇危机,默克尔担忧德国也会与欧洲“一损俱损”,推动德国不仅在经济领域、更开始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承担更多责任。

默克尔即将离开,用16年时间交出的外交答卷,可圈可点

面对欧债危机,默克尔积极推动德国出资支持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和设立“永久性纾困机制”,同时要求受援国采取“紧缩政策”,从而在不触怒德国国内民意的情况下,推动欧洲逐步走出了债务危机。

面对乌克兰危机,默克尔一直坚持与多方周旋、以降低危机烈度。尽管危机极大冲击了俄欧关系,但德国始终坚持充当了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斡旋者和减压阀”,探索出管控乌克兰局势的“诺曼底模式”,力推“北溪-2”天然气管道工程,被评论者称为“德国战后首次在欧洲扮演地缘政治领袖角色”。同时,默克尔又适度牺牲德国对俄经贸利益、维护欧盟乃至西方的团结,共同制裁俄罗斯,可谓“灵活性与原则性并存”。

面对难民危机,默克尔虽由于舆论和民意冲击,加之初期误判形势,犯有“放难民过度涌入”的失误,却能紧急摸索出与土耳其签署协议、关闭西巴尔干通道、推动欧盟内部形成“摊派机制”并收紧国内难民政策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为缓解难民危机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默克尔即将离开,用16年时间交出的外交答卷,可圈可点

同时,在上述多重危机和英国“脱欧”危机的共同倒逼下,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与法国共同开启了新的欧洲防务合作机制“永久结构性合作”,显著升级了欧盟的防务联合水平。

上述几大危机,从经济、安全、社会等多个方面,对德国乃至欧盟发起了全方位立体挑战;此时,默克尔表现了出色的危机管理能力,屡屡“化危为机”,变“破窗”为“窗口”,德国在欧盟内的“多面领导角色”也得到了体现和巩固。

前波兰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甚至宣称:“相对于德国的强大,我更害怕德国的无所作为!”鉴于德国和波兰的历史积怨,这堪称德国在欧盟内地位被充分正视乃至认可的重要注脚!

再看多边外交及全球治理层面。

囿于历史包袱,“克制外交”一直是二战后德国外交的重要标签;但在默克尔任内,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明显上升,且颇有建树。例如,巴黎气候协议、伊朗核协议,以及管控乌克兰危机的明斯克协议,都是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所取得的多边外交成果。

默克尔即将离开,用16年时间交出的外交答卷,可圈可点

最后,却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德关系的稳步前行。

默克尔任总理期间,除了在执政初期因贸然推行“价值观外交”、特别是会见达赖,引发了一段不愉快的“插曲”之外,中德关系的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一些美国媒体不失“醋意”地指出:默克尔访华13次,是近年来到中国次数最多的西方领导人。德国在中欧经贸合作中始终处于“领头羊”的地位;2016年以来,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德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政治共识不断深化,在贸易、投资、安全等诸多领域,都保持和提升了沟通交流与务实合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外交   乌克兰   波兰   防务   法国   欧洲   德国   答卷   年时   难民   战后   欧盟   危机   协议   领域   政治   经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