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看3D!不要看3D!不要看3D

当电影院里久违地同时上映了两部海外动作大片,观众又想起曾经被那远古恶魔支配的恐惧。

它来自遥远的12年前,黑暗、神秘,令人眩晕。

2009年,中国IMAX 3D电影的老祖宗《阿凡达》在一片惊叹中问世。

而如今,预见到危险的人类,只想用生命发出振聋发聩的提醒:“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搞错了,他们喊的是——“不要看3D版沙丘!不要看3D版007!”

“狗都不看3D”,曾经只是流传在小众影迷圈子里的笑谈。

豆瓣上的“反3D电影联盟”小组,成立十余年也只汇集了57名成员。

图片

偶尔还会混进推销3D投影的。

但如今,2D原教旨主义者们终于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他们向那个庞然大物发起挑战,完成了自己的诺曼底登陆。

下面这张海报,堪称是众多檄文中的佼佼者。

以鲜橙色作为主色调,既呼应了沙丘漫天黄沙的基调,又吸引了路人的目光。

图片

网友自制海报

开篇提炼重点,中部分点论证,结尾强调诉求,一看平时上班就没少写周报总结;

“一部顶娄烨5部”,诙谐幽默中暗示了自己丰富的阅片量。

另一位007系列爱好者,连排版都是科技宅最爱的白底黑字;

末尾那句“善始善终”,堪称理性主义的泣血之鸣。

图片

网友自制海报

当后世回望历史时,大概率会把《沙丘》和《007:赴死》的上映作为这场战役的导火索。

这两部以视觉效果著称的海外大片,以万众瞩目的姿态降临,又因3D效果实在太烂而遭遇口诛笔伐。

我身边的某位大片爱好者,就在接连受到两次视觉打击之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2D原教旨主义者们的阵营。

据他形容,“甜茶父亲被暗算的时候,那个屏幕黑到我恨不得把脑袋都伸进去。”

图片

@未来科幻办

而另一个传说是,经典特工片007也走上了《速度与激情》那飞向宇宙的道路,在里面安插了奇幻剧情。

理由是,“大部分时间里,邦德都在跟一排飘来飘去的白牙并肩作战。”

但你如果看过宋小宝在辽宁春晚中的演绎,就会明白那根本不是什么都市传说。

只不过是片中黑人女特工的脸,根本无法穿透眼前的3D眼镜。

图片

没人清楚这颗种子是在什么时候埋下的。

或许就是在一次次受骗的愤怒中,“保卫2D”的信徒足迹已然遍布宇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最后将停止膨胀,并在星系重心吸引力作用之下向内部坍缩回奇点。

2D电影的支持者们也相信,电影的终极奥义一定是二维的。

图片

放弃吧,投降吧。

3D不过是让你在电影院里睡都睡不好的魔王,2D电影才是闪耀的人类感性之光。

于是在几组海报打响头炮之后,常年隐身的信徒们纷纷现身声援。

目的只有一个——不让2D电影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小有名气的电影从业人员们,负责组成头部。

一是利用知名度扩大影响,二是用专业知识为战斗提供“弹药”。

比如看完摄影师曹郁的分析之后,我一下子明白了007的3D版本烦人在哪里;

就像是你辛辛苦苦给照片P了图调了色,结果眼镜一戴,秒变原图直出。

图片

编剧张小北,则从肉体感受的角度分析了2D电影的先进性。

“3D眼镜一夹三四个小时,你耳朵是铁做的还是脑壳是铁做的?”

图片

再往前追溯,电影大师诺兰早就用他的方式告诉人类,靠视错觉得来的“身临其境”终归是虚假。

图片

所以他选择把“拍3D电影”从自己的愿望清单上划掉,并在《信条》里真真切切地炸掉了一架飞机。

图片

可能不是亲手,反正是他要求炸的。

但更隐秘的力量,依然来自民间。

他们不像执导筒的诺兰,可以用凭一己之力拨动电影命运的指针。

没关系,手中这张电影票就是最好的武器。

“不,看,3,D,听清楚了吗?我不看3D。”

图片

如果你只是凑巧买到了一张2D电影票,那么最重要的是全程保持谦虚。

观影第一法则:绝对不要小瞧身边的观影者。

因为根本不懂他们究竟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今天才能坐在这里跟你一起看电影。

“我的友情、爱情、工作、时间,通通都失去了。”

很多人大概也听说了,2D版本排片量过少是这次引起公愤的主要原因。

想周末在家门口的电影院就把2D看了?想得美。

必须穿越大半个城市找到百货大楼里的那家小小影院,才有可能在工作日的上午8点半,孤独地享受一场纯粹的平面艺术。

落座之后一打听,十个中有九个是翘班来看的。

图片

普通人大概会选择投降。

可最忠诚的保卫者们不会,“我为3D电影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会变成消灭2D的枪。”

只不过命运大多事与愿违,有人在网上精挑细选了一个钟头,才找到了价格可接受、时间可接受、路程可接受的2D场次。

结果电影开始后的第一个画面:“感谢您的观影,请您戴上3D眼镜。”

图片

是的,就好像影院也已经嗅到了针锋相对的气味。

不同于2D保卫者们的直来直去,他们的对手擅长暗中取胜。

具体体现为——你在网上订的场次是2D,拿到手里的票也是2D。

结果随着灯光暗下去,满屏幕的重影向你招手:“傻了吧你,爷会影分身!”

图片

网友小F上周就遭遇了这么一出。

为了确保没有买错,他还在下单前给影院打了个电话确认。

检票入场、按号入座,一切都很顺利。

像是最终胜利的前奏,又像风暴前的最后平静。

直到开场前三分钟,小F以为已经躲过了所有的明枪暗箭。

此时命运终于对他亮出獠牙——工作人员微笑着走进来,开始发放3D眼镜。

当时小F的内心感受如下↓↓

图片

“我不怕失败,怕的是以这样不明不白的方式失败。”

票上写2D,实际上放3D。

多少意志坚定地2D支持者,踩入了这个简单粗暴的陷阱。

还有人是被3D版本气到之后,特地买了IMAX版本打算二刷。

结果发现IMAX是没错,不过是IMAX 3D的——于是含泪又为敌方事业贡献了一份票房。

图片

@阿拉丁

而当你质问对方为何违反契约精神时,往往只会得到一句云淡风轻的回应:

“嗯?票应该是写错了。”

就好像在说,花2D的钱享受了3D的体验,明明你是赚大了。

可我只担心这工作人员如此糊涂,说不定明天就要被老板解雇。

要不怎么说,敌人是狡猾的,战斗是艰难的。

一些意志力较为软弱的朋友,已经率先使用了由阿Q先生发明的精神胜利法。

具体表现为——只要拒绝3D眼镜,我看的就是2D电影。

比如下面这位,明明屏幕上一眼望去全是重影,却坚称自己看得很清楚。

图片

@WoodTeak

要不是工作人员及时送来了眼镜,她大概就要这样坚持全程。

2个多小时的重影看下来,说不定走出电影院时会变成斗鸡眼。

不过也有网友提供了另外的思路,说她可能是从以前的立体图片画册中吸取了经验。

“据说只要能精准控制住两个眼球的位置,就能在重叠的平面里看到清晰立体图像。”

图片

看出来这张图里是什么动物的,请留言回复正确答案。据说只有2%的人才能体会这种2D与3D并存的感觉,剩下的98%都对眼了。

在围观了这场3D与2D的战斗之后,我每时每刻都在对世界有新的体会。

比如,碳基生物的历史进程的确是螺旋式上升。

十几年前用《阿凡达》惊艳全世界的卡梅隆大概很难想象——

如今的观众,已经发明了把3D电影转换成2D的技术。

3D电影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屏幕上同时出现两个重叠的画面。

通过两片方向不同的偏振镜片进行过滤,双眼就能分别看到不同角度的图像,形成立体视觉。

于是有人灵机一动:“我在一副眼镜上安装两片同样方向的镜片,看到的不就是2D图像了?

从此,无数曾被高速立体镜头晃到晕眩的观众得救了。

图片

不过对于依然坚守这场保卫战的人来说,所谓2D眼镜大概只是自欺欺人的骗局。

最简单的道理:因为原理依然是通过眼镜过滤掉一副画面,所以“暗”这件事依然没有解决。

只是以前看的是黑乎乎的立体模型,现在换成了黑乎乎的平面。

本就糟糕的视力雪上加霜,生生能把穿着蒸馏服的甜茶看成哭泣的桃金娘。

图片

对,就是虚成这个样子。

所谓的“抵制3D”,其实并不是真的对立体影像有什么反感。

不过是作品的呈现越来越差,而其他的选择又太少。

当年那些以视觉奇观见长的立体电影,也曾经给观众带来过真实的情感冲击。

图片

谁知发展到今天,就连普通的剧情片、动作片,都纷纷搞起了3D。

不过当大家抱怨影院不给2D排片的机会时,电影院自己也在喊冤:

“虽然网上声量很大,但现实中还是看3D的人多啊!”

某二线城市的影院老板第一天给《沙丘》排片时,2D场次是3D场次的两倍。

却被结果狠狠打脸——当天2D票房远远低于3D票房,无奈只能修改放映方案。

图片

在中国电影报道的采访中,也有影院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做取舍。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电影只是看个热闹。

至于“怎样拥有极致的视听觉享受”,大概没有那么在乎。

更何况在如今的市场上,3D往往与“大片”绑定,对下沉市场依然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要不是因为这次《沙丘》《007》的成像效果过于离谱,大概也不会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

图片

影院的排片向3D倾斜,是经营成本的考量,也是对大众口味的迎合。

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道理我都懂,但看不到一部作品在屏幕上呈现它最好的样子,真的难过。”

我们大概只能接受,这注定是场孤独的战斗。

同时怀着微渺的希望——希望那些对电影有着美学追求的观众,能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不过最后,还是想给各位一个提醒。

没地方看2D不要紧,重点是不要掉进4D的陷阱。

我表弟上周去看《沙丘》时特意避开3D,结果刚开场椅子就开始晃动,被迫收获了两小时的4D晕机体验。

图片

喷烟、频闪灯、大风扇吹风,还有小鞭子抽腿。

甜茶跟弗里曼人打架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脑浆都被晃均匀了。

图片

当影片结束,表弟终于从座位上站起来时,仿佛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我懂了,这不是电影。这是生活。”

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保卫者   电影票   沙丘   场次   票房   电影院   海报   影院   眼镜   工作人员   观众   版本   网友   电影   图片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