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本期编辑:叶橙子


电影《门锁》上映前,我原本对它抱有很大的期待。


毕竟各式宣发视频里,官方都在尽力展现电影对独居女性这个话题的关注。


预告片中,白百何饰演的小姑娘作为独居女性活得小心翼翼,但似乎还是被坏人盯上。


被公寓保安拦门、被上司强行进入房间,最恐怖的是她床下似乎藏了个陌生人。


宣传视频里,直接把“多少女性还在经历这样危险”的字句写上了,一副剧情贴近现实的架势。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电影还未上映,先喊响了好几句支持独居女性的口号,让人热血沸腾。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演员们还每人手写了一段话,在海报里“给独居女孩”加油。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海报里甚至非常有冲击力地列出了十数条过往新闻,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这架势,总该是现实题材电影了吧?


结果看完后,觉得自己看的是一部刑法大全。


自前天夜里开始,网友们就争相劝人别去看《门锁》,因为里面的反派仿佛拥有超能力、怎么都干不死。


而里面的女孩又仿佛脑回路打结,不论遇上多恐怖的事,坚决不在屋子里开灯。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快跑,别看,失望”。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在这个故事里,独居女性的身份只是一道为恐怖氛围添砖加瓦的催化剂。


而现实困境,反而被夸张情节反衬得不值一提。



01


倘若只看官方放出的预告片段,你估计会为《门锁》到底是什么片子而疑惑万分。


一会是白百何挥舞着木棍对着镜头怒喊“你以为我怕你吗?”,像是刑侦片的暴力片段。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一会是大男人看电影时捂住了眼睛,像是什么恐怖片、悬疑片的宣传套路。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有时是“好闺蜜片段”混剪,惹得读者感慨一波“我也好想有这样的闺蜜”,仿佛《小时代》再现。


剩下的,再就是前面提及的独居女性议题。


要素过多,不仅是《门锁》的宣传特色,也成了影片的大毛病。


独居女性之痛,在于平稳的生活随时随地会因为旁人的微小恶意击碎。


譬如遇上偷窥的邻居,被合租的男舍友纠缠,畏惧随时可能到来的骚扰。


而影片中的女主角,仿佛生活在刑法里的张三们都活过来的世界。


小日子遇上了一两个坏人,这是现实电影;


而《门锁》安排的桥段,是过着小日子却同时遇上汉尼拔、剪刀手与李丰田,这是恐怖小说。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影片故事本身属于恐怖片俗套里的“床下有人”,独居的女孩床底下藏着个变态,剧情是按照怀疑有人、确定有人、找出真凶的路线推动的。


女主方卉,身边除了闺蜜乔小曼之外,就没遇上过正常人。


她的租房中介,动手打人、言语威胁,甚至还掌握着撬锁技能,三秒钟把几道反锁的密码门给开了。


她的上司,以帮忙留住工作为由、试图进行暴力强奸,拿着女主用过的牙刷、意欲往嘴里塞。


她的保安,一个人可以打趴三个彪形大汉。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最离谱的还是影片里的最终大反派,不仅能和专业刑警打个平手,被车撞了两次后还能活蹦乱跳。


其中一次是女主开越野车冲撞过来,以能把墙撞碎的力度撞上反派,结果撞完后反派还能爬起来再打几轮。


这反派,不是去隔壁《西游记》剧组借的白骨精我都不信,得打上三次才能game over。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要说它是刑侦片吧,里头的警察破案总仰仗运气。


来调查线索刚准备走人,正好碰上凶手打架,趁机追了上去。


要说它是悬疑片吧,影片播到一半就已经毫无悬念,逻辑上还漏洞百出。


譬如女主怀疑反派身份后,以上厕所的托辞起身离开餐厅,结果离开后不报警,也没有保证自己留在公共场合。


反而主动选择了最偏僻、叫破喉咙没人应的货梯离开。


她坐上货梯的那一刻,电影院里至少有六七位观众异口同声地小声嘟囔——“报警啊,报警啊?”


要说它是恐怖片,前半段的恐怖氛围确实不错。


但从保安能打趴三个大汉、反派又能打趴保安、被车撞了还毫发无损后,气氛整体就往动作片的方向一去不返。


甚至打到最后,反派还掏出了一把大猎枪。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至于独居女性的身份,在整个故事中只将将起到让情节推动、氛围更恐怖的作用。


就像恐怖片必须安排主角去探闹鬼小屋,主角团必须“葫芦娃救爷爷”那般单独行动一样。


或许电影的确希望更多关注独居女性的困处,在影片结尾,特意附上了中国有9200万独居者、其中女性占42%的数据。


但就呈现结果而言,“独居女”在影片里,不过是件披上后更合理的外衣。


影片宣传效果与实际效果差别,请参照方便面的包装图片与蔬菜包肉粒。



02


《门锁》翻拍自韩国的同名电影,在情节乃至部分画面上都差不离。


而韩国那部《门锁》,其实又是翻拍自西班牙电影《当你熟睡》。


这两部前作的评分都不高,《门锁》6.9,《当你熟睡》7.3。


前作质量一般,本不应该对续作抱有过高期待。


但我此前之所以对中国般的《门锁》抱有希望,其实是因为翻拍过程中,原本透露出了关切独居女性的好苗头。


看到电影宣发中罗列的社会新闻后,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更关注现实困境的作品。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原作《当你熟睡》,是个纯粹的恐怖悬疑片,


视角直接从反派出发,拍他如何骚扰一位独居女性,展现他“偏要害你过不舒坦,我才快乐”的扭曲心态,令人毛骨悚然。


独居女性,在这部电影中甚至是个带点桃色意味的身份。


女主身材火辣,风情袅袅,继而被心理扭曲的反派盯上。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韩国翻拍这部电影时,把视角完全转换,变成了被偷窥的女生视角。


这一改动其实挺聪明。


《当你熟睡》上映于2011年,更多追求感官上的恐怖刺激,本身只是惊悚题材。


彼时,对独居女性话题的讨论也十分匮乏。


而韩国版《门锁》上映于2018年,韩国国内关于独居女性生活境况的报道数量不少。


倘若照猫画虎地拍一部好莱坞式恐怖片,恐怕卖不了座。


于是韩版《门锁》在电影开篇花了不少笔墨,去展现都市独居女性日复一日、不敢放下警惕的生活。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韩版《门锁》中,女主因助学贷款的压力疲于工作,没钱轻易换房


出门前会小心摆放牙刷的位置、盖上马桶盖,要是位置变了、说明有人来过。


在家里购置了一些男性衣物、鞋子、剃须刀,假装家里有男生同住。


发现密码锁上印上了陌生的指纹,立刻警惕地擦掉、换密码。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深夜坐电梯时,同行的陌生男子没按楼层,女主立刻进入警惕的防备状态。


好在,对方只是恰巧同楼层的住户。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摆牙刷、警惕跟踪、擦除指纹、买男性衣物……这些都是互联网上被议论最多的独居女性防身措施。


中国翻拍《门锁》,在呈现独居女性生活部分也不少借鉴了韩版。


但却在随后的情节设置里,输了一招。


对独居女性而言,最大的恐惧来源是“随时随地随人”。


不起眼的普通人突然变成了起歹心的恶人,而独居的自己成了最容易被盯上的羔羊。


惶惶不安难有休日,限于随时可能被盯上的恐慌。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厦门一独居女子回家乘电梯时被突然抱住、进行猥亵


于是韩版影片里,把骚扰女主的几个角色都设定为了更萍水相逢的路人。


譬如女主在银行工作,她出于推销储蓄产品的目的,只是与一位客户攀谈了两句什么职业、套近乎。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却因此被对方咬定是你先来勾引我的,并开始了无休止的纠缠。


最终boss,也设定为了从不起眼、女主根本没关注过的公寓保安。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而中版《门锁》,设计的角色却都冲突明确。


黑中介,想逼她搬走自己好卖房子。


上司,典型的等级压迫,索取权色交易,半夜赖女主屋里不想走。


保安也由于剧情设置存在感极强,大晚上站人家门口、抵住门,生怕别人不怀疑自己。


他们带给女主的威胁,是明确且清晰的。


并非“不知道哪天被坏人盯上”的无声恐惧,而是仨坏人脸上就写着“恶”字、牵着手围着你团团转。


其区别就像日式恐怖片与欧美恐怖片,前者是不知道何时电视里会爬出贞子,后者是一群丧尸正紧跟身后、张牙舞爪。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能看出电影有野心,选取的这几个角色分别对应一些社会问题,譬如黑中介对应租房难题,色上司对应职场性骚扰。


中间还夹杂着女主母亲不断催婚,又是一个年轻人烦透了的婚恋议题。


但当它们以极为夸张的方式,集中呈现在一个角色身上时。


这些现实议题反而丧失了其本身值得被严肃审视的价值,成了为情节矛盾而服务的荒诞剧。


“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想把独居、租房这些社会问题拍好,不可或缺的一点是——


它们可以轻易摧毁普通人的生活,让本该拥有的平淡与温暖化为虚有。


而《门锁》中,女主身上只有被强加的倒霉buff,没有美好生活。


03


其实从韩国《门锁》6.9的评分就能看出,这电影最后的整体质量不高。


它最大的问题,其实就在于展示完独居女生的谨慎、难处后,事情就完全和独居没啥关系了。


韩版电影中的一大转折点,是女主的上司好心送来落下的包时,她意识到自己未曾透露过门牌号,误以为上司就是跟踪犯。


她找了借口夺门而出去报警,带着警察回来,打开门却发现上司被勒死在了门把手上。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她不知道,上司是向公寓管理员打听、才知道地址,而她离开时凶手就藏匿于床底,出于嫉妒杀死上司。


这一情节尤为刺痛人心,独居的女主已经被随时发生的骚扰逼到了草木皆兵的状态。


而这份自我防卫的决心,却无意牵连了另一条生命。


在这之后,韩版《门锁》就变成了单纯的类惊悚片。


女主此前为独居生活做的种种谨慎举措,在高智商、高体力的杀人犯面前毫无用处。


犯人三下五除二地,能把来救人的警察给干翻。


最后女主能逃脱也只是临死前出奇迹,意外地把犯人推到了钉子上。


故事演到最后,变成了“独居女性想保护自己请好好练武,争取比能打过警察的坏人强壮”。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三年过去,我本以为得益于近年来社会舆论对独居女性的关注,中国再翻拍《门锁》时能摆脱掉这个荒诞走向。


结果没想到,中版更离谱了一些,反派的身体素质强到被车撞了还能打。


我其实并不寄希望于,一部电影能为独居女性的困境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它之所以是困境,就是因为现实中难以解决,更妄论电影能给出什么范本。


独居女性是个天然弱势的局面,女性力量与男性力量的差距、独居的无援决定了这群女性容易成为被盯上的对象。


根本解决困境唯有不独居,但这对诸多都市打拼的年轻人而言又很奢侈。


我真正期待的是,能有一部作品能切实地展现独居女性无声的、持续的惶惶不安状态。


展现它不是某个倒霉蛋才会遇上的悲剧,而是一种普遍的安全感缺失。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这至少能让大众更明白,那些能把“防身妙招”熟练背诵的女性,为自己购买了阻门器、报警器、监控、男性服饰的女性,到底为什么恐慌。


恐惧的源头不该是,因为漂亮善良、身边意外聚集了几个变态。


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擦肩而过的外卖员、邻居、路人、维修工……会换了一副恶人脸庞。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门锁》中,唯一让我觉得讽刺但又真实的细节是:


当一个独居女性被盯上时,一切谨慎与防卫都会变得无效。


女主已经做到了绝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谨慎,假装有男性同居、埋下隐藏细节、及时更换密码……


但当她被选中时,这些伪装会被轻易戳破。


就像电影中,多蹲点几天,就会发现家里没有男性出入;等到一次疏漏,就能窥见入门密码。


社会对独居女性的讨论,如今大多数时候只停留在“如何伪装”“如何更加谨慎”。


但或许,我们如今需要进入到下一步——


当危险真正发生时,有没有可能建立足够快的响应、救援、保护的机制。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有效的机制或许需要多方配合。譬如不久前发生的男子偷窥独居女孩事件中,警方对涉事男子予以拘留,且房东表示将对男子进行驱赶。


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地缩小了男子再度骚扰女孩的可能性。


很多社会新闻中,独居女性会面临更难取证的跟踪、言语或信息骚扰,以及突然即时发生的肢体侵犯。


这些困境,难以用那些个人的伪装与防卫去解决。


至今为止,舆论中的独居女性话题往往止于自述——


大家听完一个个悲剧故事后,彼此安慰着说“小心一点,保护好自己”。


那些防身技巧就像荒野上的篝火,试图驱散可能袭来的野兽。


可独居女性需要的,或许不只是凭自身力量、苦苦维系的一团火。


而是当她们遭遇险情之时,外界也能迅速燃起响应援助的狼烟,烽火相连。


使之不必困于无援的孤岛,使之不必陷于无助的惊惶。






不想骂它是烂片,但真把观众骗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反派   韩国   门锁   恐怖片   上司   坏人   困境   保安   情节   观众   男性   现实   影片   恐怖   女性   电影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