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加坡等长寿之国的启示:做好这三点,国人可实现体面养老

第七次人口数据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占比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占比13.5%,这已经超过了国际化公认的老龄化标准,预计十年后65岁以上人口将占比20%以上,进入超高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尽管近年来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养老金更是实现了“十七连涨”,但是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替代率=退休后收入/退休前收入*100%)全国平均水平不足50%,而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养老金替代率至少要达到70%,才能保证个人在退休之后生活无忧。

显然,与我们的老龄化速度相比,我们的收入增长落后不少,养老金还不能足够保障退休生活无忧,未富先老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那么对个人来说,如何才能实现体面的养老呢?

经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单就人口平均寿命而言,中国在全世界的排名远在50名开外,因此,我们不妨研究下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的国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我们能够找到解决养老问题的答案。

日本新加坡等长寿之国的启示:做好这三点,国人可实现体面养老

本文作者考察、研究了日本、新加坡以及瑞士等国家的养老情况,并结合国情,对国人如何才能体面养老做了一些简单的思考,以飨读者,全文约5300字,阅读时间15分钟左右。

一、日本人如何养老?储蓄+理财+轻负担。

都说中国人喜欢存钱,其实日本人也一样,就拿总存款数据来说,2020年,中国总存款差不多是日本的三倍,但是日本总人口只有1.26亿,是中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也就是说日本人均存款是中国的4倍多,这个结果恐怕很多人都没想到的。

而与中国有一点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日本人70%的存款都掌握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手里,根据日本卫生部的报告,日本 60-69岁居民人均储蓄为 13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2万),是日本社会可支配财产最多的群体,70 岁以上的居民人均储蓄也达到了 12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7万)。所以,日本的老人实在是非常有钱,以至于绝大部分日本老人在离世之前,钱都是花不完的。

日本新加坡等长寿之国的启示:做好这三点,国人可实现体面养老

手里有钱,日本人老年人自然就有底气,安逸的晚年生活就不再是奢望,不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日本老年人有钱,而是在于为何日本的老年人能够存下这么多的钱?

这其实与日本社会的总体运行机制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日本人的工作时间更长,退休年龄更是一改再改,现在已经延迟到70岁了,而且有一部分人在退休之后还会选择工作。其次,日本人的工作普遍比较稳定,而日本企业普遍注重年功序列,年龄越大薪资越高,所以很多人60岁的时候收入水平远超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而这要是在国内,只有体制内的工作才可以媲美。最后,日本人不会因为给孩子买房掏空六个钱袋,年轻人买房更多的是自力更生,依靠银行贷款。

此外,日本老人普遍具有理财和保险意识,除了小部分的保险支出外,很多日本老年人会将大部分的钱用于固收类债券、定投和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中,以至于日本有一些理财公司,专门做老年人的生意,相信,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将来国内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机构,专门给老年人服务。

因此,日本老人能够安享晚年的关键在于高储蓄,在于全社会在很多方面对老年人理财需求的照顾,也在于日本老人相对较轻的财务负担。

二、新加坡人如何养老?强制储蓄+延期退休+以房养老

新加坡是亚洲唯一一个储蓄率比中国还要高的国家,2020年总储蓄率达到了45.8%,全球第一比,中国还高出 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在国民养老方面做了很好的制度设计,尤其是他们推行的CPF(中央公积金制度)更像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是新加坡人能够体面养老的基础。

日本新加坡等长寿之国的启示:做好这三点,国人可实现体面养老

中央公积金(CPF)包括三个户头,分别是:普通户头(Ordinary Account, OA),特别户头(Special Account, SA)和医疗户头(Medisave Account)。其中普通户头的钱可以用了买房(支付购房款,首付以及月供)、投资、教育,类似于我们的住房公积金,但用途更广;特别户头就是用来养老的,类似于我们的养老金账户;医疗户头,顾名思义是用于医疗支出,可支付医院的病床费,门诊费,手术费治疗费以及某些获批准的医院的保健费以及买医疗保险。

普通新加坡人,二十二三岁开始工作,就会被强制缴纳公积金,由本人和雇主共同缴纳,个人缴纳月薪20%,雇主缴纳月薪17%,将来65岁退休之后,就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总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特别是新加坡的公积金利息非常高,目前差不多是5%每年,而且公积金是政府担保的,可以视作无风险,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国债,相比之下,新币的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一年只有1%多点,所以新加坡人都喜欢往养老金户头交钱,为什么公积金的利息可以这么高呢?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的主权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拥有的2个主权财富基金,都可以进入全球总规模前十,而且长期收益率比较稳定。

即便如此,普通人一个月的退休金也只有5、6百新币,远不能满足退休生活所需,所以很多人即使达到了退休年龄,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往往还会选择继续工作,所以在新加坡经常可以见到七十多岁以上的老人还在工作,因此新加坡人经常说“新加坡不养闲人”就是这个缘故,相比之下,国人其实要幸福很多,60岁(女55岁)就可以退休了。

但是70多岁的人还要工作,还是有点太残酷了,而且工作的时候不能领取退休金,所以新加坡也在推行“以房养老”,逐步完善养老制度,最近一些年,高龄工作者也在逐步减少。

由此可见,号称亚洲最富的新加坡人,在养老方面依然有不少问题要解决,政府推行的各项养老制度对个人养老来说非常关键。

三、瑞士人如何养老?雄厚的财力+完善的制度+专业养老院

瑞士,号称养老天堂,对养老的重视堪称全球第一,为了让老人们能够安逸的养老,政府可谓是操碎了心,而瑞士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人向往的养老圣地,除了瑞士经济发达、人们收入水平非常高之外,还在于他们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养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非常成熟的养老公寓模式。

日本新加坡等长寿之国的启示:做好这三点,国人可实现体面养老

瑞士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保险三个部分。

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带有强制性,旨在保证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费用。雇主和个人各自负担一半,直接从薪水中扣除,与雇主支付的部分,一起存入个人专属保险基金账户,65岁退休(女64岁)之后就可以领取。

职业养老保险,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完全由企业负责缴纳,两者所提供的养老金总额可达到投保人退休前薪水的60%左右,也就是可以达到60%的替代率,考虑到瑞士的收入水平,这个替代率非常高了。

个人养老保险,种类和花样繁多,具有很强的商业属性,个人自愿加入、自由选择,但是政府会有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个人购买养老保险。

这三类保险,也被称为三大支柱,相互之间可以有效补充,基本上可以覆盖全体国民,完美地解决了养老最大的问题——钱。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在制定自身的养老制度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参考了瑞士的经验。

在瑞士,有各种类型的养老院,其中大部分是公立的,少部分为私立,养老院规模普遍较小,服务人员与入住老人的配比能够达到惊人的1:1,因此养老院的服务的专业水准都是非常高的,而且比较人性化,瑞士政府对养老院进行资助并严格管理,养老院往往还有复合功能,比如与医生、治疗师紧密合作,请他们上门到养老院为老人进行治疗,做到医养结合。

四、中国人如何养老?高储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

关于老年人的养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写得很清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子女必须提供住房,不赡养、不探望老人犯法,国人历来有“养儿防老”的说法,这样的法规也有很广泛的社会基础,因为中国的父母为了子女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的模式实行了几千年。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国情了。

1997年,中国正式确立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混合型养老保险模式,但这种模式只涉及企业职工的养老,对农民、城镇无业人员都没有覆盖,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采取的类似领取退休工资的形势,替代率超级高,甚至退休后收入比在职要高出很多,在基本养老制度方面,弄出如此多元化的结构,显然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

时至今日,14亿国人之中,差不多有5000万人属于机关事业编制,这部分人在养老钱方面基本不用担心,差不多有5亿人属于企业职工,这部分的退休金替代料相对偏低,需要通过个人储蓄加商业保险的方式进行补充完善。去掉3.3亿的未成年人+大学生,再去掉2.6亿的老年人,而剩下的人群,就是要把他们的养老金账户做实,但是难度非常大,因为这部分人群基本都是无固定职业的人群。

因此,总体来说,国人的养老大部分是依靠家庭和个人的财富积累,而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当前正处于家庭养老往社会养老方向转变的过渡时期。

而在具体的养老模式上,养老院、以房养老都有所尝试,但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鲜有典范案例出现,究其原因,或许是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过快,为老人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仅少,而且不够专业,甚至我们很多公共设施在设计上,都很少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为老年人的服务的整体氛围。

未来,类似于瑞士的养老公寓模式很有可能会在国内流行,也就是社区养老模式。那种统一建设、统一装修的公寓,专门做适合老年人的设计,且方便子女定期陪同居住,社区配套、公园、娱乐休闲设施、医疗设施、生活额皮套设施等等,同时设有专门的服务楼层,社区的交通便利,如果再能结合以房养老等制度,大部分的城市家庭应该都是可以负担得起,最关键的一点是,按照产业发展的理论,集中养老之后,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岗位,同时催生出更多特色化的养老服务。

日本新加坡等长寿之国的启示:做好这三点,国人可实现体面养老

五、做好三点,国人可实现体面养老

在研究了很多国家的养老现状之后,我们发现国家的经济水平是养老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发达国家对养老问题的考虑总是更加完善和细致,逻辑上讲,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但问题在于我们国家发展的太快了,以至于很多细节问题、新问题在制度设计和立法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到,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5岁以上,但是国内35岁以后找工作难度很大,这就需要立法保护高龄就业者,再比如,在养儿防老、居家养老意识还没有转变的时候,社会上普遍缺乏养老公共产品,政府如何资助、考核和管理养老机构也缺乏很多详细、有效的规定,类似的问题有很多。

所以,本文只能从“个人”角度来谈养老问题。在笔者看来,无论我们的个人条件如何,无论我们的收入水平如何,如果能做好以下三点,未来实现体面养老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首先,培养好下一代是性价比最高的养老方式。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想法太功利了,父母养育儿女天经地义,应该不讲回报,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儿女培养的越出色,越独立,父母将来的养老助力也就越大,“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但“我想养你”和“我能养你”、“我能养好你”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我们注意到,有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会尽最大可能为孩子创造成长的条件,但也有一些家庭,甚至某些地区的父母并不是这样认为,显然,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子女未来的前途会有很大的差别,而从个人的经验看,对子女的关心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经济上的成本问题,纯粹是父辈的主动性和关注度的问题。

其次,“保护”好个人的养老金账户。

我经常讲,社保是国家给予每一个个人最基本的保障,也是个人养老方面最大的羊毛,怎么算都是划算的,所以,一定不要被“交养老保险不划算”的谬论给洗脑,现代人换工作相对频繁,甚至换城市也很平常,但是大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社保金缴纳问题,提前考虑好相关问题,尽量不要断缴,而且现在自由职业者交养老保险也是优惠政策的,手续也比较方便,未来的养老问题对一个人来说,是大问题,所以,个人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养老金账户。如果我们能够持续的保证养老金缴纳,长期坚持下来,退休之后的基本保障基本就有了。

日本新加坡等长寿之国的启示:做好这三点,国人可实现体面养老

再次,家庭的财务规划要趁早,越早越好

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飞速的变化,尤其是财富积累方式,在过去,一个家庭变富可能需要数代人的积累,但过去四十年里,我们见证了太多人的从贫穷快速走向富裕,我们对财富的认知、财务规划和管理的技能都缺乏必要的了解。时至今日,很多人对财富管理都缺乏基本的概念,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太多的人除了银行存款之外,对其他理财手段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用说美林时钟、三分法(四分法)这些在发达国家被视作理财常识的东西了,幸好这些年大家都学会了买房子。而老年人群,还常常被骗子给盯上,留下了很多惨痛的教训。

所以,养老问题不是我们等到退休那一天才需要去考虑的,而是越早越好,三十岁就考虑也不嫌早,我们今天的决定和行为会决定数年后我们退休生活的质量,家里的钱如何开源?如何节流?哪些钱是要用来做基本保障的?哪些钱是用来投资增值的?常见的投资方式及风险是什么?自己更适合哪些?这些基本的问题都要提前考虑好,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想好,那么就去学习,作为一个现代人,这些问题不能回避,只能面对。

而在财务规划的诸多细节里,有一点个人认为非常重要,那就是理性、客观对待保险,保险不是老虎,我们没有必要谈保险色变,比如意外险、重疾险等险种,只要很小的代价,就可以给家庭提供非常重要的保障,属于不需要犹豫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新加坡   日本   长寿   新加坡人   户头   瑞士   养老院   养老金   日本人   养老保险   体面   中国   老年人   国人   启示   老人   制度   家庭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