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说到底拼的就是父母!

为什么说教育,说到底拼的是父母?

之前小编看过一个英国的纪录片,叫《56UP》。

该片的导演选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

对14个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

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

在这短短100多分钟的视频里,14个人的真实一生就过完了。

这个纪录片看得人非常难受,

因为,它是尖锐的、令人不喜的现实,

忽然噗的一声,戳破鸡汤、励志、幻想的薄衣,不由分说的扎到眼前来。

告诉我们13个字: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在纪录片里,60年一晃而过,走到后来,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1

真正的豪门,豪的是教育

“赌王的儿子”何猷君,在一档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一经亮相就惊艳了世人。

这个18岁就考入了麻省理工的少年,不仅拥有过人的头脑与显赫的家世,更是低调和努力的代名词。

教育,说到底拼的就是父母!

读书时,他在图书馆埋头苦读到凌晨五点是常事。

4年功课只用3年就毕业,成为麻省理工最为年轻的硕士,不过在这些头衔的背后,却都是他日夜拼搏的结果。

教育,说到底拼的就是父母!

在面对媒体的采访,何猷君温文尔雅又有些羞涩地回答:

“其实我很努力地读书,是为了我爸爸能够开心,他对我真的很严格。”

越是有底气的家庭,对自己的后代就越不会放松管教。

纵然有480亿的万贯家财,何猷君还是会自己做饭、自己打扫房间;出门坐地铁,坐飞机坐经济舱,毫不铺张浪费。

他的赌王父亲何鸿燊曾说:“我时常教小朋友要用功,财富未必会跟你一生,但读书永远受惠。”

何猷君听从了父亲的教导,他是这样做的,也确是受益良多。

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当你在睡梦中,我一直在工作;当你在工作时,我已经付出了双倍于你的努力。”

这样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教育,说到底拼的就是父母!

2

没有无用的教育,只有多余的想法

之前知乎上有过一个热门话题:

在哪一刻,你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某位网友:

我在记忆里搜索了一下,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出国。

那是我上高二暑假参加的一个夏令营,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出国,内心充满了忐忑。

在夏令营上,我遇见了一个印象深刻的女孩。

刚开始的时候,她不太起眼,总是跟在队伍最后,没什么朋友,也完全没有存在感。直到有一天,几个同学迷路,哼哼唧唧问不出方向,有人甚至直接哭了出来。

这时候,女孩突然从队伍里走了出来,朝着一个白人小伙子微微一笑,口吐莲花般地问:“Excuse me. I'm afraid I got lost. Can you show me the way to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女孩当时说英语的自信模样和脸上阳光般的笑容,我至今记忆犹新。

教育,说到底拼的就是父母!

那一瞬间,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竟然这么大。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无为的过程。

3

阶层的固定,造成流动的困难。

这种僵局的产生,到底源于什么?

有一个总结很棒,它是这么说的:其实除了硬实力(资源)的分配不均,更关键的是软实力(观念)的高低不一。

精英传给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从容、自率与不屈不挠。

穷人传给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视、暴戾、散漫与轻易放弃。

秉持不同观念的人,自然拥有不同的视野,匹配不同的行动,支付不同的代价,导致不同的结局。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于家庭。

它的果,在于父母。

教育,说到底拼的就是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麻省理工   赌王   夏令营   纪录片   说到底   阶层   穷人   差距   队伍   观念   父亲   父母   精英   努力   孩子   女孩   家庭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