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格局?

什么是格局?

一份工作汇报,你想的是怎么让领导满意,我看重的是如何让团队有效开展;

一场篮球赛,你看到的是胜负结果,我看到的是球队的战术素养;

一个新闻事件,你看到的是事件本身的社会热点,我注意到的是背后的政治立场;

一次饭局,你品尝到了美味佳肴,我结交了有趣同频的新朋友。

高下之分,立见分晓。

做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格局?




格局,是一种具象的思维认知,没错,我喜欢用认知这个词语来形容它。

准确点说,就是你看事物的角度和你心里能承载的空间重量,不专注于眼前的苟且与得失,对将来的事情提前掌舵和规划,并带着理性客观的思考,把视野和眼界放得更远。

我想到一个很好的例子:

前两天看中国新说唱10进5,冠军热门候选人Gali在演唱后的环节说了几句话,大致意思就是,很想diss节目组,对这样的赛制感到不服,没有人情味,但又无可奈何。

车导当时是这么回复他的:

其实我们节目组永远都不是你们选手的敌人,从这个平台比完赛走出去,我们希望每个rapper都能有好的发展。

节目上我们可以请专业的评委、或者行业内的媒体人、测评人,为你们做专业的投票,但离开了节目,等你的作品进入了市场,你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听众,包括很多完全不懂rapper的人。

当对方打开你的音乐时,没有选择关掉,那才是你要一直努力去做的事。

这就是格局,放远目光,不计较眼前的得失。

格局分两种,第一种是初级阶段的物质格局,又叫利益格局。

当年高考完填报志愿时,我们的逻辑大都是能去大城市就不去小城市,能去一本就不去二本,但我班有一个同学,他报了个专科,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校。

换成别人怎么也不会理解,因为他的分数去个二本本科院校是完全可以的,去专科在当时外人看简直是不可理喻。

这么多年过去,以前的同学有混的好自己创业或者当高层的,也有在小城市拿着两三千一个月薪水的,我这个同学,虽然不是混的最好的,但绝对比大多数同学都强。

毕业就按部就班找到一家稳定的央企上班(毕竟是学校对口专业对口),二线城市有车有房,小两口的日子蒸蒸日上。

当初他可是被嘲笑惨了,但是人家不在乎,直接想到了以后的毕业就业和人生发展。

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困,愿意为长远的价值结果而牺牲短期的利益,这就是物质格局,这类人一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延迟满足,不急着从周遭中获得满足感。

第二种是高阶的思维格局,又叫认知格局。

为什么常说,一家公司的掌舵者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和未来发展,这里面不仅仅是领头羊的地位效应,还有一方面就是认知与思维的差异。

如果领头人能突破束缚和规则,不只追求眼前的利益,把目光放长远,释放品牌优势和价值,会有很大机会把企业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作为领导,对下属充分放权,给予员工充足的施展空间,而不是靠压榨员工无休止的加班、996、来为公司卖命,想尽一切办法克扣人力成本,甚至与下属争风吃醋。

两种格局,高下立见。

有大格局者,往往皆是沉着冷静之人,遇事三思,不会轻易下判断,但目光所到之处,皆非常人所能及也。情绪平稳,不会轻易大动肝火,凡事泰然处之,不急不躁。

比如跟女孩相处时,不要做个毛手毛脚的人,暴露你的动物本性,心里只想着那点事,急着去升级关系。

相反,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会更容易发现彼此身上隐藏着的宝藏,就算对方拒绝了自己也没关系,那只是暂时的,眼光放长远些,要相信,她早晚属于你。

专注于自我成长,正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就算同时有其他男人在撩她,无所谓,让她们去撩,反正这些对手最后都会被你干掉。

有格局的男人,会给女人一个可靠安稳的未来。

有格局的领导,会给下属一个真正可以成长进步的职场经历。

有格局的父母,会让子女的身心更加健康饱满。

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愤世嫉俗者抱怨现实,而成功者分析现实。”这不仅是富人和穷人的思维方式差异,更是有无格局带来的不同认知。

当然,这里的富人,不包含那些暴发户或者拆二代,而是凭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取得一定财富的人,他们的思维认知,要强于普通人好多倍。

前两年,网上有一个关于“富人思维”颇为经典的视频:

两个劳斯莱斯相撞,车主下车后第一瞬间,并不是发火责怪对方,而是相互递上名片,多结交一个人脉资源,说不定将来会有合作的机会,毕竟能开得起劳斯莱斯的人,社会地位一般也不会太低。

如果换成普通人,很难做出这种事来。

但是要说明一点,有格局,不等于伪自信。

什么是伪自信?

字面意思就是,不懂装懂,对一切事物迷之自信,又没有能力真正达成。所以格局,很关键的一点,要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去心系远方。

格局可以不断被重塑和打破,在这个不断改变的过程中,你的眼界就慢慢提高了。

平时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果有机会,多去接触一些高阶的人,慢慢的,格局就提高了。

比如我喜欢旅游,但旅游对我的意义从不只是游山玩水,其实更是一种学习和成长。每到一个地方,每一次新的体验,都让我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格局。

再举个例子。

现在很多年轻人毕业,首先想的是哪里安稳、哪个城市房价便宜,哪个工作工资高又不累,如果提到北上广,一想到要居无定所,那是一百个不愿意,打死也不愿意来。

如果只把眼光停留在这些因素上,那显然是格局不够。在大城市、大平台的历练,对自己的人生阅历会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刚毕业那几年。所以我一直觉得,年轻人不要刚毕业就想着回家,或者立即追逐一个安稳的状态,眼界放得远一点,现在的苦也许是你将来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就算历练几年再回家,也不算晚。

我当初也是如此,一毕业就进入了垄断性央企上班,但我很清楚那里不适合我,于是毫不犹豫的挣脱体制的束缚,来到北京,到现在看,至少从没后悔过当初的选择,这几年经历过很多事,也很庆幸自己的决定。


做人,为什么一定要有格局?

既然格局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升格局呢?以下是关于提升格局的一些小TIPS:

1、用强者的视角来解读现实。接纳现实的不确定性,拥抱变化,对目标笃定,对外部的负面因素要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够快速消化失败,复原力强;不被焦虑控制,大部分时候能够保持平静状态;活在理性的框架内,做重大决策时能够深思熟虑。“你承受的苦难并不比他人多太多,痛苦主要来自敏感和脆弱。很多人并没有被社会压力打败,通常都是自己被自己打败了,但因为人都有自怨自艾的天性。所以很快的原谅了自己,然后把所有责任和莫须有的罪名都扔给了国家,无辜的人。”

2、用长远的眼光驾驭欲望。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生俱来的欲望是最好的发动机。

3、用极简的标准进行自我管理。注意自身核心注意力的管理,把更多的注意力发到发展而不是生存上。

4、用有效的标准衡量实践。杨绛曾说:“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太少,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多,实践得太少”更为致命。然而如何衡量实践是有效的呢?不能为了加班而加班,为了努力学习而努力学习,而是加班是不是能取得高绩效,努力学习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这才是最重要的。实践的成果是否能够经得起市场的检验,顺利达到目标是最关键的。干,且干成,是成年人赢得自信的唯一方法。

5、优化思维模式。很多时候人们都受困于固有的思维模式,以至于无法突破成长,可以进行一些新的思维模式的学习和应用。比如复利思维-要做的事情是长期积累能够量变引起质变的,而不是单纯的数量的累积,比如搬砖和互联网粉丝积累,前者就是单纯的数量积累而后者可以在一定量后有突破性进展;灰度思维-成年的世界没有非黑即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某些事情上面可以允许一定的灰度存在,小孩子才看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交易思维-欲取之,先予之,予在前,取在后;舍得舍得,舍在前,得在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要看彼此是否有等量的价值交换,不管交换的是精神、物质还是信息等。

6、与高手过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身边找一些学习的对象,向他们学习和讨教,优化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后要总结和实践应用输出,多去见识更大的世界(旅游仅仅是浅层面的见识,需要更深入地参与一些更大的活动,更重要的事项,更宽泛的经历等)。

从思维到行动,动起来就是改变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格局   灰度   掌舵   眼界   安稳   认知   长远   下属   自信   眼前   思维   利益   现实   节目   同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