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吸结构化思维职场上的黄金思维法则

在知乎、社群经常会看到以下类似的问题:总感觉自己思路很混乱,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感觉自己做事情没条理,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这些问题的背后,反应的是我们思维能力的缺乏。但一谈到思维,很多人就觉得抽象、无头绪,不知从何做起。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误解,思维能力就像开车、游泳这些行为技能一样,完全可以通过练习学会。与这些行为技能不同的是,思维只会在我们的大脑里发生,我们训练的对象,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结构化思维,我也将它称之为职场人必备的黄金思考方法。



知识与思维的关系


在说结构化思维之前,花点篇幅澄清下知识和思维的关系,因为我发现很多人经常将这两者混淆。有本书叫做《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叫做“理性障碍”。理性障碍是指个体在智力水平正常的情况下,无法理性地思考与行动。该定义包括个体在信念形成、判断信念一致性,以及根据目标采取行动等方面遇到困难。《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也会做出一些非常不理智的事情,出现理性与智力分离的现象。我举个炒股的例子。炒股赚钱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低买高卖,在低价的时候买进,在高价的时候卖出。这个道理,我相信所有炒股的人都知道。可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当我们看到一只股要死不活的时候,我们多半是没有买的想法,但一旦这只股票连续拉伸,很多人就开始心痒痒,立马跟进去。结果第二天,主力拉高出货,接着闷杀,一地鸡毛,很多人这时候慌不择路,纷纷割肉出局,低买高卖变成了高买低卖,给主力抬了轿子。因此,单纯拥有知识,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们还必须有足够强大的理性思考能力。查理芒格说:我的剑只传给能挥舞它的人。知识就好比一把宝剑,思维是使用这把宝剑的人。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概括下知识与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①知识是思维的养料。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知识就会变得呆板而缺乏爆发力、创造力,丧失知识本应该有的价值。②大量的知识储备是进行思维推演的基础。没有知识储备的思维,容易变成空谈,飘在空中,无法指导实践。



结构化思维是什么?


我们回到结构化思维,到底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


先说答案,结构化思维的本质是分类。


结构化思维的精髓有两点:



比如,马路上的红绿灯,本质就是结构化思维的结果。


设置红绿灯的原因包括两个:提高路口通行效率、保证交通安全。


从这个目的出发,确定了路口三种行车/行人的标准:停、行、慢。


有了这个分类标准后,进而设置了红灯、绿灯、黄灯,红灯停止、绿灯同行、黄灯缓行。


接下来再从制度上对规则进行保证:闯红灯要受罚、遇黄灯要减速、逢绿灯正常通行。


通过这种结构化思考,很好地达到了提高路口通行效率、保证交通安全的目的。


我再举个我实际工作中的例子。


前段时间,公司核心业务驱动部门A部门,出现了大范围的人员流失,公司安排我们专项解决,必须改变目前的局面。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流失人员中80%都是试用期未满3个月的员工,我们自然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个群体。


经过进一步访谈、分析,我们发现试用期员工之所以留不住,主要是因为员工进入公司后,每天面对的都是工作任务、没有人关心他们是否适应、内心感受。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大家在会上七嘴八舌。


有的说,是不是要健全福利,有的说,是不是要加强关怀,有的说,很多负责人压根不管新人……


此刻,我想请你暂停三秒,做一个思考:如果你是这个项目负责人,你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有答案了吗?


我分享下我的思考。


既然是对员工的关怀出问题了,那么我先根据关怀发出的群体,做个分类:



在以上每一类关怀中,我按照关怀等级进一步分类:



根据以上分类,我搭建了一个矩阵关怀框架:


麦肯锡吸结构化思维--职场上的黄金思维法则


这个框架基本上做到了“滴水不漏”,会上大家提出的建议,都可以“扔”到里面去。


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力量。


结构化思维的本质是分类,确定分类标准、在分类标准下确定具体的类别是结构化思维的精髓。


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啊,结构化思维不就是金字塔思维吗?金字塔思维的十六字方针: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我认为结构化思维≠金字塔思维,结构化思维是比金字塔思维更底层的思维,是一种普适性更强的思维。


金字塔思维的十六字方针,说了4个方面的事情,本身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应用,不是吗?


如果一种事物可以用来解释另一种事物,那么这种事物一定是更底层的、更有普适性的。



如何训练结构化思维?


了解清楚了结构化思维的本质,如何训练结构化思维其实很明确了。


我们需要训练的,有三件事情:



其中,第三个步骤,需要回归到具体的问题场景,综合运用其他的思维方法,在此不展开,我对前两个步骤进行说明。


第一步,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


比如,对人进行分类。


可以按性别,分为男人、女人;


也可以按年龄段,分为婴幼儿、青年、壮年、中年、老年;


也可以按地域分,上海人、北京人、深圳人……。


分类标准是无穷无尽的,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就不那么容易了。


什么叫合适呢?


这个标准一旦确定,能够很好清晰化你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如果我们要开发一款面向10-15岁孩子的素质教育类的产品,要去做一个潜在消费者分析,按照什么标准去分类更合适呢?


显然,按地域、按家庭收入去分类,比按年龄、肤色、性别等分类更加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标准本身也是一个大的分类,要做到严谨、无分歧。


比如,将人按性别分类,从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瑕疵的,比如“变性人”怎么算?


要补上这个Bug,可以将这个分类标准进行完善,比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的性别作为分类标准,就不会有分歧了。


先穷尽可能的分类标准,再根据问题本身选择最合适的标准,这是结构化思维的第一步。


第二步,在这个分类标准下,进行分类。


找到了分类标准,接下里就是分类了。


这个步骤要注意的是,分类的结果要符合“MECE”原则,MECE判断分类质量好坏基本原则。


MECE是英文“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简写, 是麦肯锡著名咨询师「巴巴拉・明托」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


MECE的中文意思是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的理解就是不重复、不遗漏。

麦肯锡吸结构化思维--职场上的黄金思维法则


比如,我们从年龄的维度,将人类也可以分成18岁以上的成年人和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你找不到这两类外的人类,他们也能覆盖整个人类群体结构,所以他们也是符合MECE的。


如果我们将人类分为男人和青年,就不符合MECE,因为有重复、也有遗漏。


麦肯锡吸结构化思维--职场上的黄金思维法则


这两个步骤,构成了结构化思维的核心,原理步骤并不复杂,但唯有在平时工作或生活中刻意训练,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写在最后


思维的训练有其内在的规律、外在的方法,找到每一种思维背后的模式,并加以训练、刻意练习,我们都可以成为思维的高手。

祝:不断精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思维   目的   绿灯   金字塔   智力   法则   本质   步骤   理性   合适   性别   事情   人类   员工   黄金   标准   知识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