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维,一种比逻辑思维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深度思维的对立——浅度思维。

提到深度思维,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反正最开始我想到的是无限的思考,联想,分支,听起来十分的高级。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深度”的意义,我们不妨先来探讨,怎样的思维可以称为与之对应的“浅度”思维。

第一种浅度,思维链条的浅度,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

比如,下象棋的时候只能考虑1-2步,解数学题的时候只能往后推论1-2级,对某件事只能分析道最直接的原因。

第二种浅度,思考角度有局限性,不能灵活应对。

比如我们在沟通、规划、写文案等事项中,最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看法,很少能够想到站在其他的角度去分析。

我还记得,高中做题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为什么出这个题,想考你什么,有哪些坑可以给你挖。

做事最怕的就是想当然。

第三种浅度,对于大量信息的低处理能力。

我相信,如果让你在段时间里去处理大量的信息,对于大多数而言,思维能力是很难跟的上的,大脑或许会表示:我要罢工。

心理学上曾研究说:这种信息过载的状态既会带来思考效率的低下,也是造成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涌入我们的大脑,工作,生活,娱乐,无论哪一个都具有很大的信息流。

第四种浅度,目光不长远,只看眼前利益。

比如我们容易在日常的工作中精打细算,却未能对长期趋势进行研究、把握并据此进行人生规划;
或者我们常常只关注和研究个体,而对个体与环境的复杂关系缺乏了解;
又或者,我们紧盯手头一个个零散的事项,而对整个任务的宏观流程缺乏认知和掌控。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这四种浅度就是我们在思考问题的局限以及弱点。那么对应的,如果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加以突破和改善,最后获得思维能力,即为——深度思维。

叶修认为:深度思维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技术与格局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认真研究和学习的能力。在这个高压、高竞争的时代,处处充斥着阶层固化的焦虑,而深度思维将成为这个时代个体崛起的最可靠武器。

简易的解释深度思维:

拥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
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生态的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

那怎么样练就深度思维能力呢,我把自己学的几招,班门弄斧教给你

1、思维链条——5Why提问法

但是这里的“5”并不是局限于5次,可以是3、4次,也可以是7、8次。提问到你可以找出问题的深度原因,而又不会提问到一些无聊且没有意义的问题即停,如果你一直提问最后到了物种起源,那就没有意义了。

如图所示:

深度思维,一种比逻辑思维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并且,提问时要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提问。

因为针对某件事,我们总是有很多个角度可以去提问。比如上图中,有个答案是“东面墙上有很多蜘蛛,而鸟要吃蜘蛛”。

对待这个提问:1、为什么鸟要吃蜘蛛?2、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蜘蛛?

显然,第一个提问毫无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毫无意义。

2、换位思维——进入别人的视角

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想。

要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在他的视野看问题,理解他的想法,共同的经历是很重要的。因为经历决定认知,认知决定一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

第一:某些曾经经历过的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再次强调提起。

比如你要和一个小朋友交流,那你就不能以大人的角度跟他说话。你说了,他也不一定听的懂呀。你可以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事,那时候的自己喜欢干什么,不喜欢干什么,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与小朋友相处。

还有职场上的老手,在决定新员工的工作内容和环境的时候,不能咦老员工的想法解决问题。你得想一想自己刚来的时候,希望是什么样的体验,通过有意识的回忆,了解新员工是怎么想的。

第二:没有经历过的,可以临时尝试。

这种临时的体验方式,或许不会一下子让你和对方有着深刻相似的感受,但是如果我们尝试过,就会打开新的思维方式的大门。

比如你是一个记者,人物设定为:从小生活就很幸福的人。

被采访者:单亲家庭长大,小时候生活困难,过的很辛苦,所以拼命努力,最后成功地一位逆袭人士。

如果他在讲述了某一段自己的经历之后,你来一句:“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你自己会不会觉得这句话有点好笑呢?因为你从来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日子,你所谓的理解,只是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完全和对方的“理解”不一样。

而如果在采访之前,多次走访体验对方的辛酸经历,当你们再次谈话时,你就可以展开一些更有深度的话题,不会因为不了解而尴尬,这时你可有底气的说“我理解你的感受”

第三、找有相同经历的人帮助自己思考。

和考试之前求教经验是一样的。比如我没考过四六级,我可以找那些参加过考试的,传授自己经验;第一次当父母的人,可以去求助自己的父母,获得技巧和方法。

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调研,让用户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可视化思维——矩阵分析法

当面对大量的工作任务时,不知道先做什么,慌了阵脚。分享一个有趣的矩阵分析法,可以帮助你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矩阵你或许会想到四象限法,如下所述:

艾森豪格尔矩阵—四象限法

将所有的事情划分为四部分:紧急不重要,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不重要。

重要事情一般不紧急,紧急的事情一般不重要,所以大部分时间应该做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不做那些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并尽量减少去做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或者将此类事情交由他人去做。

把你手头的所有任务放入上面的四个象限中,你就知道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了。

深度思维,一种比逻辑思维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但我更喜欢叶修大大改良后的版本。

深度思维,一种比逻辑思维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矩阵的指导思想是:越重要的事情越先做,越简单的事情越先做。

把“容易”作为一个重要维度添加进去,正是瞄准了拖延症这个时代新病。

拖延症的成因繁杂,解决方法也很多。但其中不容忽视的有几点。第一是开始困难,很多人发现一旦开始真正做事情了,拖延自然就解决了,但是开始的第一步很难迈出去。

第二是畏难,一想到有很难、很麻烦的任务在等着我们,拖延自然就形成了。

正如沃尔夫在《专注力》中提到的,拖延的一个原因是错误的选项在当下显得很有吸引力,比正确的选项更有吸引力。

一想到下一分钟需要做的任务非常困难,它就更有可能把你推向拖延。

因此,容易的事情先做,这个原则应当成为被拖延症困扰的人的重要时间管理原则。

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思维工具都是矩阵或者表格吗?

因为图像类的东西强调了可视化,信息不会变得混乱;扩展了思考维度,将一维变为二维,内容更加丰富。

4、生态思维——淘金模型

个体的变化趋势不仅由自己的特性决定,更由他所处的生态所推动。当你研究一个事物时,你不仅要分析个体,更要观察整个生态、洞察复杂的规律。

多人有一个认知误区,就是太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力量,忽略了环境的影响力。我们习惯于喊一些类似“出淤泥而不染”的口号,但忘记去思考或许更好的方法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淤泥较少的环境。

淘金模型,顾名思义你或许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的淘金热。

如果你生在当时,会不会加入淘金的行列?去吧,因为人太多不一定可以淘到金子;不去吧,又觉得太可惜了。

生态思维告诉我们你要去,但是你可以选择不淘金,而是卖其他东西,比如做牛仔裤生意的李维·施特劳斯就因此轻松赚了大钱。

当你听到黄金的消息、看到淘金的人群时,你不能只想到黄金和矿工,而要想到关于黄金和矿工的整个生态。

黄金吸引了大量的人流,而且淘金是一个需要时间的活,人们需要生存,就要有食衣住行,而且淘金还需要工具。但如果仅仅局限于黄金,而忽略了淘金的整个生态,你就失去了一个很好地机会。

这就是生态思维的淘金模型。

黄金是刺眼的,而黄金背后的生态是隐形的,要想到整个生态,对你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一些。

好消息是,它对其他人的要求也一样高,你的竞争者也一样难以想到这一点。所以一旦你考虑到了背后的生态,你的收益往往会更大。

写在最后: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但是不知道读什么书的话,强烈向你安利叶修的《深度思维》,相信我,读完之后,你对这个世界会有许多新的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深度   思维   矩阵   链条   逻辑思维   认知   蜘蛛   事物   个体   角度   想法   事情   生态   紧急   高级   黄金   时间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