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2021年春,关于上海未来发展的最重磅政策,就莫过于“五大新城”了。不仅相关描述频频出现在各类政府文件中,而且包括人口引入、落户、医疗教育配套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让人们对于“五大新城”未来的发展充满了联想。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松江新城

但其实发展新城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上海所独有。所谓“新城”又可以称为“卫星城”,是指那些处于大城市周围,与大城市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

早在上世纪初,就有英国学者R·昂温,美国学者泰勒等人就提到了“卫星城”的提法,不过早期的“卫星城”,考虑更多的主要是疏散大城市中心过多的人口数量,其功能也相对单一,主要以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为主(俗称“睡城”)。这样的卫星城从功能上来说只是大城市的附庸和延伸,完全没有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其造成了工作日通勤高峰严重的交通问题。

而我国也很早将“卫星城”这个概念引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之中,并由于城市发展长期处于政府规划下,且基于我国城市化率长期偏低、交通方式长期较为落后(特别是在本世纪初及以前),再加上户籍制度等特色国情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卫星城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有所差异的发展道路。

第一代卫星城:“长”在城边的卫星城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随着大规模高校建设、大规模工业化的推进,在当时很多大城市周边兴建了很多立足于高校、企业等的“卫星城”,由于这一时期的企业、学校追求的是“小而全”,企业除了正常的生产外,还会兴建商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因此这种城市往往是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但受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这些“卫星城”往往距离主城很近,除了一些因为特殊工业(如依靠自然资源的城市,或者因为保密需要的工业城市外)而兴起的卫星城外,其与当时的主城距离往往不超过5km。而彼时我国的城市化率还相当低,大约刚超过10%,所以随着后续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第一代卫星城”迅速被主城所吞并,在如今早已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

这种卫星城的典型代表有:长春一汽汽车城;沈阳三台子、724地区;北京海淀大学城;上海五角场大学城等。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1970年代北京市区图(左上角红圈处为海淀大学城)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1980年代的沈阳地图(箭头所指分别为三台子、724地区)

第二代卫星城:特殊年代的特殊需求

随着当时中国同西方主要国家关系的缓和,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我国开展了“四三方案”,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工作。

这些项目往往都是石油化工业,具有一定的污染,因此在设立卫星城时,往往会放到距离主城相对较远的区域。而受限于当时的交通方式不便,这些卫星城相对的独立性较强,围绕工厂修建了配套较为完善的生活设施。由于其距离主城距离较远,所以这当中的绝大部分卫星城至今距离主城仍然较远。且由于其产业单一,因此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国企效益下降等原因,导致其迅速衰落,年轻人大量离开又导致了老龄化加剧。

这种卫星城的典型代表有:天津塘沽(石化厂)、北京房山迎风街道(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上海金山卫(上海石化)等。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房山迎风街道的家属楼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天津石化厂

第三代卫星城:以开发区和居住区为代表的单一功能组团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全国各地开始了兴建开发区的浪潮,因此在从大城市到县城周围,都大量兴建了开发区,用于招商引资。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些新涌入城市的人口也急需解决居住问题,所以在城市周边又兴建了大量单一居住功能的卫星城社区。这些区域其实很难被称得上是城市,因为其工作和生活的功能被严重割裂开来,而不在市区就意味着每天大量的潮汐客流,从而对城市的交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大型“睡城”北京天通苑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上海张江软件园

这种卫星城的典型代表有:北京天通苑、回龙观、河北燕郊,上海金桥、张江;武汉沌口等。

第四代卫星城:对周边县市的重组扩展

鉴于上一代卫星城造成的问题,有人觉得既然要起到疏散部分产业的作用,何不考虑将部分产业放在城市周边的县市,以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疏散城市功能的同时,也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由于在我国,作为主城的城市往往作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等具有较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再加上“市管县”的地级市现状,使得主城与卫星城往往存在着行政隶属关系。很多撤县建区的城市,走的就是这条路。因此这一时期的发展往往更多的体现了主城的利益。周边县市所承接的产业,往往是主城淘汰的落后产能。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种形式尚且可以一起做大做强;但在经济不是那么发达的地区,往往更多的体现了中心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吸血。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城市的轨道交通不断向远郊延伸,将这些区域也纳入到城市的影响范围

在这种模式下,很多靠近大城市的小城,因为承接了大城市转移的大量人口和产业,并通过接入轨道交通等方式与主城实现了同城化,从而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代表,便是广东的佛山与东莞,在承接广深产业的基础上获得了腾飞,在经济方面已经成为了可以和许多省会城市比肩的大城市了。

现代:重构都市圈

“都市圈”的概念虽然早已有之,但能真正落地还是要从高铁大规模成网之后的2016年左右开始的。随着各大城市周边高铁的陆续开通,使得大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也使得大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可以扩展到更远的地方。从本质上来说,第五代卫星城是第四代思路的延伸和拓展,但也略有区别。由于各城市之间并不相互隶属,有些甚至还会涉及到跨省,因此这类城市群的发展思路,更多的是差异化发展与“抱团发展”,以期能够在未来的城市群发展中取得先机。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夜色下的长三角城市群


其实严格来说,当今各城市修建卫星城,还是第三代到第五代的复合思路。比如说上海在航头、佘北等区域修建的大型居住社区,本质上还属于功能单一的“睡城”。而从本质上来说,本文开头提到的“五大新城”模式,就属于第四代卫星城。不过上海“五大新城”所规划的产业却并不是落后产业,上海此举考虑更多的则是对人口的吸引和疏散。而长三角、大湾区等的协同发展,则标志着这些城市开始向都市圈的方向发展,这些城市与其叫“卫星城”,可能不如叫“星团城”更为合适。

一文看懂:中国卫星城发展简史

夜色下的大湾区城市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卫星城   房山   简史   北京   上海   中国   大城市   新城   城市群   距离   代表   功能   我国   交通   产业   更多   城市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