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猛将

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猛将,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应自秦末楚汉相争开始,后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金、元明,所以猛将也应出在这些时期。猛将与其他将领不同之处,就是猛将善于冲锋陷阵,单枪匹马冲入乱军之中都能全身而退。

在中国历史上有十位最厉害的猛将,他们分别是:项羽、霍去病、冉闵、斛律光、史万岁、苏烈、薛仁贵、狄青、杨再兴、常遇春。

悲情霸王--项羽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项羽是武将世家,祖上是楚国大将项燕,他身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天赋过人。少时书剑都没学成,他叔父项梁责备他,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体现项羽英勇的主要是巨鹿,彭城,垓下三战,前两战体现了项羽卓越的军事天才和英勇气概,而垓下一战则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

古代十大猛将

马踏匈奴--霍去病

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著名的少年英雄。霍去病的母亲是卫青的姐姐卫少儿。卫少儿的妹妹子夫做了皇后,霍去病也是皇亲国戚了。最初就因为裙带关系而得到刘彻宠信才被重用。他虽年少位尊,但精于骑射,为人少言寡语,胆气内藏,敢做敢为。刘彻想教他兵法,他答:"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为他建造府邸,他回答:"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元朔六年 (前123),17岁时霍去病随卫青第一次出征匈奴,这是汉武帝反击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他率800骑兵甩开大部队数百里寻歼匈奴,歼敌2000余人人,其中包括许多贵族,活捉了单于叔父罗姑比。第一战就有如此战绩,未及弱冠的霍去病就被封为冠军侯。

古代十大猛将

悼武天王--冉闵

冉闵为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另一说养子),当时是叫石闵,身长八尺,有谋略,勇力绝人,在石虎麾下他打仗就非常勇猛。

石虎死后,冉闵逐渐掌握了兵权,先后立了两个傀儡皇帝,石遵,石鉴,350年,他囚禁石鉴,复冉姓,改回汉人装束,不久,冉闵就杀了石鉴,在邺城称帝,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

称帝前冉闵就下达"杀胡令",汉人进献一个羯人首级者,文官升三级,武将拜牙门将军。冉闵执政期间,汉人与胡人多年的积恨彻底爆发了,北方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羯人的行动,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被屠杀,一时间是血流成河,仅邺城几天内就堆积了二十多万的首级。而汉人里长的比较象胡人那样高鼻梁,胡子多,皮肤白的也倒霉了,尤其在山西南部不少汉人也被误杀。其他少数民族冉闵也都要赶他们回原居住地,路上也死的十之八九,这场浩劫,羯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已经不复存在,其他不少胡人也遭受毁灭性打击。冉闵这么排斥胡人,胡人自然十分恐惧,都联合起来和他作战,在位的三年间,无时不与众胡军打仗。

古代十大猛将

落雕都督--斛律光

斛律光,敕勒族,字明月,朔州人,北朝北齐名将。斛律光出身将门,其父斛律金是齐的大司马,还封为郡王,《敕勒歌》就是斛律金唱出名的。斛律光马面彪身,神爽豪杰,不善言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时随父征周就大显神勇,射倒并生擒宇文泰的长史莫孝晖。546年,高澄至晋阳打猎,斛律光一箭射中一只大雕之颈。高澄取而视之,大加赞赏,当时称他"落雕都督"。

古代十大猛将

单骑退胡--史万岁

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少时英武,长于起射,好读兵书。15岁时史万岁就随父参加北周伐齐之战。两军将战于芒山,史万岁观察周围形势后,命部队马上撤退,随后周军果然大败,有了未卜先知的名声。杨坚称帝不久,大将军尔朱勋谋反被杀,他受牵连被发配至敦煌为戍卒。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击突厥,他至辕门自告奋勇。当时双方绝对一战定胜负,突厥派了个猛将上来挑战,史万岁一出马便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军大惊,不敢再战而退,于是授上仪同,兼车骑将军。史载的这种单挑定胜负可是非常罕见的。就凭此战,史万岁就够资格称为勇将了。

古代十大猛将

千古奇冤--苏烈

字定方,冀州武邑人。小说里颠倒黑白,把他设定为反角,为人阴狠反复,就是杀罗艺,罗成父子那位,而且和苏家和罗家是苦大仇深,恩怨纠葛了几世。其实苏定方不论武功战绩品行都远胜于小说里很多英雄,为唐朝解除突厥威胁立下汗马功劳,是一位外战英雄。

古代十大猛将


隋炀帝大业末年,父亲苏邕率领家乡几千人众,为自己的州郡讨伐贼寇。苏定方骁勇彪悍,力气过人,胆气超群绝伦,十五岁时,跟随父亲征战,多次率先冲锋陷阵。苏邕死后,信都郡(冀州)郡守令其接替父亲,统领部众。苏烈少时以勇猛闻名,后来迁居到始平县。

苏定方在郡南大破贼首张金称,杀死了他,又在郡西打败了杨公卿,追击逃兵二十多里,杀死俘获很多,从此叛军们不敢挨近州县边境,乡亲们都靠他保护。

白衣神箭--薛仁贵

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队 。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军。

古代十大猛将


645年4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6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装酷)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败。这一战看的李世民也非常高兴,回师时道:"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

面涅将军--狄青

字汉臣,山西汾阳人。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北宋名将,演义里经常出现,就是《杨家将》、《呼家将》里的平西王。

狄青16岁代兄受过充军,开始行伍生涯。 仁宗在位时,李元昊西北称帝,建立西夏。狄青被派去援边,成为一个下层军官,狄青的辉煌从这里开始了。打仗时狄青向来都是身先士卒,骁勇强悍,由于狄青相貌俊秀文弱,所以他仿效兰陵王,每次上战场他都是披头散发,戴着一副青面獠牙的面具,一马当先的冲入敌阵所向披靡,西夏人都以为是天兵下凡,想想这样的场景,确实够令人神往。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仍旧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后来狄青受得范仲淹赏识,逐渐高升。

古代十大猛将

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狄青发奋读书,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后来仁宗劝他洗去充军时脸上刺的字,但是狄青答仁宗"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因此被称为"面涅将军"。广西侬智高反宋,连败宋朝多次征讨,当时已经是枢密副使的自告奋勇,仁宗金銮殿亲自为他饯行,狄青到了广西整治军纪,鼓舞军心大胜侬智高,班师后官至枢密使,相当与全国总司令。

天纵神威--杨再兴

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据说是杨业后人。从小就被他的神勇所震撼,武力之高让人难以置信。杨再兴本来是流寇曹成的手下 ,这支民间武装以前自愿受宗泽节制,宗泽死后,脱离了宋军,流窜到江淮一代成为游寇,到处抢掠。岳飞奉命剿贼,杨再兴先后杀了岳飞的第五将军韩顺夫和岳飞弟弟岳翻,最终被俘。岳飞爱惜他是个人才把他收留了,成为岳家军的骨干。这样的草莽英雄桀骜不驯,但是最重情义,收服后肯定忠心耿耿。

古代十大猛将


之后杨再兴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绍兴十年(1140),金国撕毁盟约进攻南宋,七月初八,兀术(完颜宗弼)率一万五千铁甲精兵(又是拐子马,铁浮图,冲击力很强)进攻郾城,受到了岳家军的顽强的阻击,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想活捉兀术,不过没找到,一杆银枪连挑数百人,负伤几十处才冲回来,往来敌阵自如,其气势逼人,杀得以彪悍著称的女真人闻风丧胆。最后金兵受阻退兵。

天下奇男子--常遇春

字伯仁,回族,安徽怀远人。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常遇春。而历史当中的他是明朝开国六王之一,战功仅次于徐达。1355年,参加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破集庆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

在1356年2月,采石矶大战中,元兵守将蛮子海牙借地利击退义军的数次冲击,这时常遇春乘一艘小船,左手持盾,右手挥戈冒着乱箭直冲而上,冲到跟前时一跃而上,刺死守矶头目老星卜喇,左冲又突如入无人之境,这时义军一涌而上击溃蛮子海牙部。这一战常遇春名声大振,此谓常将军力拔采石矶。1357年,攻宁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婺州等城。随朱元璋军救援安丰的刘福通,到达时吕珍已杀死刘福通,率兵据守,朱元璋左右军都战败,常遇春横击其阵,三战三胜,俘获兵士马匹无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猛将   胡人   海牙   冀州   项羽   宁国   敌阵   骁勇   突厥   单枪匹马   冲锋陷阵   战功   汉人   匈奴   万岁   古代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