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般呢?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武艺发展的面貌。现代人对"十八般武艺"的理解是泛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


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般呢?

“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十八般武艺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

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般呢?


谢肇浙《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作了记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术”。

《水浒传》有谓十八般武艺是指九长九短: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钂、钩、、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杵。还有一说是刀、枪、剑、戟、棍、棒、槊、钂、斧、钺、铲、耙、鞭、锏、锤、叉、戈、矛;另一说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

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般呢?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4种说法:

第1种说法认为是“刀、 枪、剑、戟、 镋、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第2种说法与上述十八般的排列一样,但最后 3件改为:代、抉、弓矢。

第 3种说法是“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镋、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九长九短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这是近代武师一般不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第 4种说法,近代戏曲界有人认为是刀、枪、剑、戟、 斧、钺、钩、 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18种兵器。


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般呢?

后世还出现了“九长九短”、“六短十二长”,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艺内容说法。综合历代“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删去重复,共包括下列种目:

历代“十八般武艺”中所指的这些种目,并未能包括武器的全部。例如,飞刀、袖箭、三尖两刃刀、橛、匕首、鸳鸯钺、阴阳锐、状元笔、铁尺、绳镖、三节棍等均未包括。至于武侠小说家笔下剑造的许多“奇门兵器”,就更难以尽收了

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般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申报的“十八般武艺”入选,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5月23日,十八般武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武艺   翠微   水浒传   藤牌   绳套   南宋   兵器   文化遗产   近代   历代   说法   物质   武器   项目   内容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