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2017年,华为手机靠着1.53亿台的销量和20.4%的市场占有率,稳坐中国手机市场老大的位置。


当大家都在庆祝这个里程碑时刻时,2018年初,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门的负责人王成录却向任正非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华为并不具备与巨大的手机业务规模相匹配的“根基”,华为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统。


任正非随即拍板决定,一直在筹谋的“操作系统项目”从软件部内部项目,升格为公司项目。


两年之后的2019年8月9日,余承东迎来50岁生日,这距离美国首次制裁华为已经过去4个月。当天,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揭开了鸿蒙系统的面纱。余承东生日蛋糕的照片和鸿蒙的名字,传遍了社交网站。


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鸿蒙在华为的高光时刻诞生,在华为陷入危机时走到台前。


如今,鸿蒙系统已经开始走向大众,人们免不了拿鸿蒙和安卓系统做比对。目前在体验过鸿蒙之后的普遍反馈都是,系统不错,流畅好用,还有很多新特性,而且无论看起来还是使用上,都跟之前的安卓系统好像没什么不同。


那么,鸿蒙难道只是安卓套了个套子吗?鸿蒙和安卓到底什么关系?能不能替代安卓?今天小渡就为你解密。




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什么是鸿蒙?



鸿蒙一直想统一所有家电的系统语言。


用鸿蒙生态业务负责人杨海松的话说,使用“鸿蒙化”家电的一大好处,就是手机无需下载任何APP,有NFC功能,即可跨设备操控。


按照华为的预想,鸿蒙是物联网时代针对所有终端设备开发的操作系统,安卓和iOS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以前,电脑、冰箱、空调和手机无法直接“沟通”,设备之间要实现交互,需要技术人员开发一个联网配对的协议。


若要便捷地实现“万物互联”,最好是这些家电都说同一种语言。


鸿蒙的诞生,就是来满足这个需求的。这个定位于物联网的操作系统,可以从系统层面去解决各个设备的互联互通。


从技术方向上看,鸿蒙和苹果更像。因为鸿蒙和苹果都是使用“微内核架构”,安卓使用的则是宏内核架构。


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2020年苹果在开发者发布会上定义iOS方向时,与鸿蒙思路基本相同,也是多设备在底层的融合互联。


这让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门负责人王成录感到些许欣慰——鸿蒙正在走的方向有了更多人走,鸿蒙就更可能成功。


但区别在于,鸿蒙开放,苹果封闭。鸿蒙会和第三方家电厂商合作,集合更多人的力量来推进这件事。


鸿蒙在2016年开始酝酿,到2019年加速诞生。从设计思路就可以看出来,本不是专门为手机准备的系统。但黑天鹅接踵而至后,备胎转正,临危受命。


无论是期待还是质疑,鸿蒙系统确实已经从PPT里走出来。




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没有安卓的底层,鸿蒙可以干嘛?



鸿蒙系统给人一种复杂难懂的感觉,但理解起来并不难,理解的关键就在于分布式,这是它和其他手机系统最大的差别。


通俗来说,鸿蒙的分布式技术可以将硬件类的各个模块进行封装调用,从而实现手机之外,电视,汽车,手表设备的互联和调用。即使是对于没有屏幕的设备来说,只需要将鸿蒙系统手机当作是操作面板就行。


现在,鸿蒙OS系统已经开发到了2.0版本,向开发者提供了开发环境、工具、模拟器和开发文档,而面向用户安卓应用只需要通过简单的二次编译就可以在鸿蒙OS系统上正常运行。


因此,鸿蒙OS系统在一定程度不会有应用和实用性问题的压力,用户也可以用得放心。即使是界面和操作逻辑上,最新的鸿蒙OS系统基本上和EMUI11的体验无差别,这是为了不让用户感到不习惯而特意做的。


这样可以减少用户学习成本,至于该体现鸿蒙系统特色、UI界面和操作逻辑风格的问题则可以在后续升级优化中不断被解决。


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虽然鸿蒙是全新的系统,但它也是在多少参考了安卓系统之后建立的。因为暂时无法解决的生态问题,即使华为鸿蒙OS问世,安卓系统也不会因此没落,毕竟微软与三星在此前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都是因为无法解决系统生态缺失的问题造成最终“失败“的结局。


所以对于鸿蒙来说,只要有生态就能开始逐步替代安卓。据华为透露,预计在今年底,至少会有3亿台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设备问世。如果实现了,3亿台是一个可观的数量,至少为鸿蒙的推广,奠定了一个好的开局。


目前看鸿蒙能跑安卓应用,但是安卓系统没法跑鸿蒙编译的应用。如果鸿蒙大力推广软件生态的话,有机会反噬,但是中间的难度会非常大,如何打动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发者去拥抱鸿蒙生态,这对华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鸿蒙可能成功吗?



大家都知道,一款操作系统想要以成功者的身份立足市场,最为关键的不是它有多少用户,而是生态!当年Windowsphone、MeeGo、Tizen等,都是很鲜明的例子!


它们,不仅有雄厚的财力支持,更是有大量优秀开发者的支持,但最终还是败在了生态这一环节!所以鸿蒙在推出之后第一件事做的便是兼容安卓!这样做不仅可以维持生态的过渡,更是争取到了大量持续开发时间,可谓是双赢的举措!


但争议也就此展开,很多人认为,鸿蒙既然可以兼容安卓软件,那么安卓的那一套体系,包括框架以及底层一些东西应该完整存在的,而且根据更新的用户体验表现来看,以虚拟机的方式运行安卓软件,对硬件以及软件无疑是种负担,不可能会有如此表现,所以便有了鸿蒙是套壳安卓的“伪”系统!


很多人都在关注鸿蒙是否为国产独立自主的操作系统,其实国不国产并不重要,国家现在需要的是自主可控,不被别人掐脖子才是重中之重。


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不论是安卓还是鸿蒙,其系统部分都是采用的Linux内核,如果要按照自上而下一体全由华为自主设计研发,显然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如果鸿蒙在应用层面有大的创新,那么它就是自主创新的,比如Android是linux的发行版,内核都一样,但因为针对移动端场景做了一整套上层的工具,那么可以认为是另一套技术体系;如果鸿蒙针对提出的万物互联场景做成了分布式系统,那么它就是自主创新。


任正非也说过“华为推出的鸿蒙系统并不会取代谷歌的安卓系统,鸿蒙如果能够有一部分生态,那也是补充,而不是主要的替代关系”


说到底Linux也只是个内核,只做内核上边的UI那算什么定制呢?把开源软件吃透,然后在不违法的基础上是可以做到自主可控的。


对于此前媒体报道的国产操作系统UOS和麒麟,都是同样的道理,它们都有自己就的UI以及各类函数库,只是基于在Linux内核上开始自主研发。


目前,相比于安卓和iOS,鸿蒙搭载的硬件载体,除了手机外,还可以搭载智能家居、汽车、手表等众多设备,但由于其还处于开发阶段,大部分应用还没得到适配;而iOS和安卓都是以手机为主,iOS虽不开源但很流畅,安卓则是开源状态但使用时会出现卡顿的状况。


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华为鸿蒙的微内核系统完全针对互联网,微内核的优势是高安全性、高扩展性、高可靠性、高维护性和支持分布式计算,这些对互联网设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宏内核系统无法满足的。


如今,华为鸿蒙系统首要的事情就是寻找新场景落地,而随着5g的部署,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速融合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或即将落地,华为鸿蒙系统已经蓄势待发,寻找新的应用场景落地,预计未来将首先在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场景应用。


现阶段的鸿蒙系统想要实现大规模应用的话,很多APP需要特别适配才能发挥其优势,而生态的发酵与成熟依然需要时间。


最后,小渡想说,鸿蒙究竟是不是套壳安卓?


其实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鸿蒙推出后能给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带来什么?是交互体验上的提升,还是场景应用中的便利?毕竟,任何科技与技术的应用,它们的初衷始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被吹爆的鸿蒙,就是安卓“套壳”?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而从目前阶段来看,鸿蒙的表现确实比其他人略有优势,但鸿蒙能否在用户群体中站稳脚跟,小渡认为还缺两个条件,那就是时间跟差异化!


首先,每部新手机开始使用的那一阶段都非常优秀对不对?其次,在如今手机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甚至包括服务都出现了高度雷同的情况,那么如何成为突出的那一个从而获得用户的橄榄枝,唯有差异化一途!


关于鸿蒙系统,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评论区留言告诉小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三星   鸿蒙   华为   家电   分布式   开发者   内核   场景   操作系统   生态   用户   设备   系统   手机   科技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