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认知闭环”,打造你的高效人生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


深以为然。


我们每个人遇到冲突,遇到问题,遇到挑战……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逻辑,我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认为这就是最佳的方案。


慢慢地,这种思维方式,就形成了自己的认知闭环,且很难打破!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用“认知闭环”,打造你的高效人生


认知高度不同

看到的世界也不尽相同



相信下面的场景每个程序员都有遇到过:


业务方在某个模块下新提出了一个功能,但是你希望做新功能之前先把这个模块的低质量代码重构一下。但是,不管你怎么摆事实讲道理,还是得不到同意,只能赶鸭子上架,继续将就着。


发现最近某个技术比较火,自己实际捣腾了一下,发现的确不错。然后balabala整理一堆理由想在项目中实践运用,得到的又是一盆冷水。


更常见的是,你与其他人沟通的时候,比如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等。经常会出现,同一件事你理解这个事情是A,对方理解这个事情却是B的情况。


用“认知闭环”,打造你的高效人生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此是束手无策的。好像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地和对方“在同一个频道”,最终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改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每个人与其他任何一个人之间都隔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它的名字叫「认知」。没错,任何人的区别只在于鸿沟的距离大小。


有个很出名的故事,说有位妈妈,带着未成年的女儿逛街,逛街回来,女儿画了幅《陪麻麻逛街》。


妈妈拿过女儿的画,瞪眼一看,顿时懵了:女儿的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


只有一根又一根的,奇怪的柱子……女儿画的是什么?


妈妈端详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


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到成年人看到的商厦车流。


她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视线。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用“认知闭环”,打造你的高效人生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用“认知闭环”,打造你的高效人生


认知范围决定了价值层次



在网上看过一个感触特别深的故事。


在一群人为了抢夺一块金子,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另外一个人拿起了旁边的一块钻石扬长而去。


抢金子的人死伤一片,而拿走钻石的人,最后成了富翁。


并不是抢钻石的人能力有多强,而是抢金子的人,根本不知道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


目光所及之处,便是一个人认知的最大范围,大多数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这个范围的影响和限制。


对我们程序员来说,想要获得更多的钱,靠运气是靠不住的,天上可能偶尔会掉下一个馅饼,但不会天天掉。所以相对来说,决定你能获得多少金钱的是你能为社会创造多大的价值,其中的一部分就是你的回报。


然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就是得有知识,光靠蛮干可不行。不过,影响一个人认知能力的因素有很多,知识、智力、经验、文化、三观等等。所以可以说,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最好体现。


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你能不能看到那些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事物”。这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傅盛曾说过的一段话:“认知,几乎是任何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越能在把握好现在,加速自己的成长;而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容易贪图安逸,形成依赖,渐渐停止自我成长。


其实,我们的成长速度,或许有外因作用,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认知水平。


同一起跑线的两个人,一个只贪图眼前,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和一个既能保证走好眼前的路,还能着眼于未来的人,注定不会在同一节奏上。


用“认知闭环”,打造你的高效人生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用“认知闭环”,打造你的高效人生


想要成局,唯有破局



如何打破认知闭环?


向行业顶尖人物学习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认知。当你的认知水平较低时,你很难看到更高维度的世界。所以才会想当然认为,自己眼中的世界,就是真实世界的样子。认知就僵化在那里。


想要打破这个困局,需要找不同行业内拥有顶尖认知或最新认知的高手。帮你不断“碾压",击碎闭环。


独立思考 时时思考


我们的注意力每天都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洪流撕扯着,人们也更容易倾向于选择那些容易看到或容易学到的东西,而忽略了去挖掘这中间更深层次的原因。


思考会让我们的大脑觉得痛苦,觉得累。但也正是痛苦的过程,磨练了大脑检索、整合、筛选信息的能力。


独立思考,碎片化思考,拥有自己的主见,永远不盲从。并尝试着从现在开始,重构认知。不断建立起更广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


用“认知闭环”,打造你的高效人生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转化思维


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经常听到有程序员跟小渡反馈,按需求上理解就应该这样设计,领导给了规范就应该这样。


程序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受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的限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思维定势,这样的定势一但形成就很难突破,本能的坚定的认为按照要求完成一定不会错,不会错但不一定是对的或最好最高效的。


因为你的领导也会受他们自己的思维所限,所制定的要求只是相对理想但永远不会是最理想,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企业都提倡创新。


想要创新最理想的状态,需要我们每一个程序猿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共享,不断的修改规则和要求,从而才能实现创新,提高效率,与此同时你个人也会在这个不断改变的过程中,收获工作以外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避免认知偏见


极其不可能的巧合事件其实每天都在发生。


2020年,从爆发的疫情,到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家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虽然这次疫情可能是人类历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疫情,但是拉到地球整个的生命时间线上看,这样的事件肯定并不少见。



所以记住,很少并不意味着没有。不要把未观察到的、或者是概率及其小的事情认为是不可能。


这其实也警示着每一个程序员:任何你忽视的细节,都可能让你的软件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出现莫名其妙的崩溃。


你应该在设计代码时,仔细思考一下你可能遗漏的点,可能没有想到的点。花时间检查一下“不可能”异常值或者“极其不可能的”case。


如果它们真的发生了,你将会消耗10倍甚至100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它。


用“认知闭环”,打造你的高效人生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人最大的悲哀,是在低层次上早早形成了认知闭环。


始终看不到闭环之外的逻辑,不愿意重新构建更大的认知边界。


对于任何事物,都要具有好奇心,都要有空杯的心态。千万不要让你的存量,变成你的障碍。


我们之所以觉得一件事情不靠谱,是因为我们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经过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逻辑,越多的经验堆积上来,这个逻辑就越能自洽,最后形成一个闭环。


然后你会把它当成真理,一旦发生在这个认知闭环之外的,就会被认为是错的。


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能力,因为它能够提高我们决策的效率,降低试错的风险。 但这个闭环,也会成为你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获得新能力的阻碍。


对于你做不到的事情,请说超出我的认知,但别说不可能。


那些超越认知的可能,才是机会。

你的认知高度,决定了你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闭环   认知   定势   高效   疫情   金子   程序员   逻辑   思维   女儿   事情   水平   能力   人生   世界   图片   科技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