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1年的努力,达到别人5年的成长?「渡一教育」

作家舒尔茨在《像成功者一样思考》中说:“你比那些优秀的人,差的其实是思维。”

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思维越强大,成长越快的人,占有的机会和资源就会越多,收获的倍增价值也是成指数级的。

那么,我们如何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光速成长,用1年的努力达到别人5年的成长水平呢?或许形成“体系”思维模式,才是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真正的思维高手,总能直击事物本质

先来和大家分享《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经典片段:

在工程学课上,老师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什么是机械装置。

所谓的好学生起身,开始背起了概念:装置是实物构件的组合,各部分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借此,能量和动量相互转换,就像螺丝钉和螺帽或者杠杆围绕支点转动......

意思很正确,但是就是让人听不懂。所谓的好学生能完整的背下来概念,但却其实并不怎么理解它的意思。


如何用1年的努力,达到别人5年的成长?「渡一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但兰彻是这样回答的:能省力的东西就是机械装置。


“今天很热,按下开关,得到阵阵凉风...这就是个机械装置。”

“跟千里外的朋友说话,电话...机械装置”

“快速运算,计算器,也是机械装置”

“从钢笔头到裤子拉链,都是机械装置”


简单清晰,直击事物本质。

就像《教父》里的一句经典名言:“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现在的我们,看似获取了大量的额新知识,但无法把这些知识碎片有效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解决问题,直抵本质的能力。

但只有少数高手,拥有一眼看穿本质的能力。他们跳出了碎片化知识的陷阱,用体系思维整合知识碎片,并将他们有机组合成完整的思维系统。


可能我们在生活中并不能看出这些高手的能力,但往往可以直观地反映在薪资上——一个系统架构师的年薪普遍上要比一个程序员高出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如何用1年的努力,达到别人5年的成长?「渡一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真正的高手,总是可以玩转体系思维,在短期内直击事物本质。他们的成长速率往往更快,收获的也会更多。


建构体系思维的关键因素

什么是体系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处理事务,尤其是处理复杂事物各要素关系,使知识碎片形成有机整体的一种思维方式。想要建构这种体系思维,我们首先要抓住它的四大关键因素。


1、 拆解思维

拆解思维的本质,是为了从整体到局部,把问题展开具体细化描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点或者可以说是着力点,以便于在这个问题点上找出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策略。


再复杂的事物,也经不起拆解的破坏力。想要建构体系思维,首先就要学会拆解思维,界定目标问题,分析问题构成要素,然后再拆解每种要素有多少种可能性和选择性。


如何用1年的努力,达到别人5年的成长?「渡一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2、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本质,是为了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操作一件事,达成有效地实施步骤或者说是环节,从而在实现目标的每个环节上,找出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策略。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如何操作要素,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依据逻辑流程的时间、地点、主次和程度,整理出要素的次序,规划出实现目标路径的步骤,这是处理事物最基础的一项基本功。

逻辑思维在编程中非常实用,包括我们的老师也在反复强调:大厂面试一方面考察的是基本功打得牢不牢,另一方面就是考察思维能力,底层思想,其中逻辑思维是最重要的部分。


以前端的轮播图demo为例,在着手编写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确它使用的技术栈,然后根据效果找出demo的结构和布局,具体实例具体分析,这需要调用我们知识储备和以前做demo的经验。在搞定静态效果之后,再去一一敲定轮播图元素之间的动态切换,元素运动方向,临界条件等等。最后做技术经验总结,更新自己的逻辑框架,为下次编写程序做准备。


其实不论是与项目组沟通,推动项目发展,还是汇报工作、拆解项目,分析具体的函数逻辑,逻辑思维的运用无处不在。


如何用1年的努力,达到别人5年的成长?「渡一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3、 权重思维


权重思维的本质,是为了找出驱动事物发展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在这些关键要素上给予足够多的重视和投入程度,找出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策略。

这是体系思维的关键,也是找到关键性的驱动要素。一组要素中,每个要素互为作用关系,但在整体事物中作用程度却不尽相同,决定了我们在分配脑力、精力和体力的分配比例也不相同。


4、 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的本质,不是思考未来做什么,而是现在怎么做才能有未来,把所有的知识碎片整合在一起,然后朝着一个方向发力。构思出目标和愿景能实现的一种“必然性”结果。

体系思维不仅是解决当下的挑战,更注重解决长远的挑战。战略思维可以通过调查分析,扬长避短,做出持续性连贯的行动来达成未来的目标和愿景。

就像马云说的:“你知道这样搞下去,将来一定会到那儿,所以你在那先挖个坑”。


如何用1年的努力,达到别人5年的成长?「渡一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系统思考的价值在于非常适合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情况,也会对事物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拓展新思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体系思维呢?


如何建立体系思维?

人人都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体系思维,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一种思维方式而言,可习得性并不难,真正的挑战在于:一个人体系思维的强大与否,取决于他自身累积的认知能力的算法——知识X经历X阅历,然后让其有序化,形成完整科学的方法。


那么,如何建立体系思维呢?

要看清事物各种关联结构,而不是线性因果关系;

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态快照”。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1、 将零散的个人知识整合为生活经验

也就是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通过对世界的不断学习、实践、复盘、优化,而总结出的一套个人哲学体系。


透过现象看本质暗示着我们通常以为是先看到现象,然后再去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但现实很可能是与此相反的:一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方法论,他习惯的就是运用这套方法论来解释所有事物,通常是为了他生活中的实用而逐渐形成的。


如何用1年的努力,达到别人5年的成长?「渡一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而看透本质本身是没有特别意义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这些本质规律。

通过学习、时间、复盘、优化等方式,将零散的个人知识整合为生活经验,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规律,将他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适时调整。


2、 整理思维边界

也就是将现象各种要素分拆归类,剔除掉无关的因素,那么剩下的那些因素就是这一现象的本质。


往往我们在思考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除了问题本身,还会衍生出很多和问题以及逻辑无关的内容。很多事情的本质其实并不复杂,很清晰地摆在眼前,但很多人看不到问题的根源,反而在无用的细节上纠结,这才是问题所在——因为没有清晰的“边界意识”


分清边界就是确定清楚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中,哪些是和主题相关的“有效逻辑关联”因素,哪些是“泛逻辑关联”因素,哪些是“无逻辑关联”因素。

剔除掉“泛逻辑关联和无逻辑关联”因素,那么剩下的“有效逻辑关联”因素就是我们要探求的「本质」。


如何用1年的努力,达到别人5年的成长?「渡一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就像查理·芒格所说的那样:“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他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最后的日子里自动地运用他们。”

知识的丰富程度决定着问题的精确程度,也只有基于正确知识的思考,才形成稳定的体系思维。


写在最后

就像水流改变山川那样,体系思维的形成需要碰撞。


它是大脑在知识、经历和阅历的碰撞中,通过系统思维的张力,把复杂的、碎片化的知识或信息,连接成一张像“蜘蛛侠那样的网”,才能帮助我们翻越千山万水,斩妖除魔,直指心中的目标和愿景。


总结规律,整理思维边界,这才是“体系”思维的奥秘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逻辑思维   碎片   要素   装置   逻辑   本质   事物   思维   现象   因素   体系   努力   目标   知识   图片   科技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