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nm成熟制程也不放过,老美的小九九只会催化芯片产业尽快升级

28nm 制程近期大热。

为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14nm 本来被美国划定为芯片战略的红线。凭借现阶段对芯片技术的主导权,半导体产业链仿佛成为美方地缘争端的最后依仗。众多信息表明,美方针对28nm这样的成熟制程,也开始施展桎梏,对我半导体领域的遏制,比预想中要严重。

28nm成熟制程也不放过,老美的小九九只会催化芯片产业尽快升级

前不久有消息称,中国台湾晶圆代工领头羊台积电、联电,在大陆预扩大28纳米制程产能的计划,没有获得美方的供应许可。这样的结局导向,不知不觉与国内某些媒体人的竞争挤压论调,契合到一块了。

更有甚者,台湾晶圆制造商,如果想把海外的美方旧设备转移至大陆工厂,也需要获得美方的许可。旧设备转移到大陆,竟然也不行!

我们的芯片代工龙头中芯国际,自打被盯上后,其主要设备进口商,来自美国的应用材料就一直未能取得向中芯国际的供货许可,这其中包括成熟制程的消耗类配件。

极力阻止 28nm 这样的成熟制程在中国规模化生产,美方为什么疯狂加码半导体限制范围?

28nm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这将是大陆整体行业第一块必须拿下的高地,28nm 必将成为我们半导体内循环走下一个节点的基石。以我们目前百舸争流的整体产业链已经几乎全面触及到 28nm 领域,美方近似疯狂的成熟制程阻隔策略,是不是只是一厢情愿,能否奏效呢?

美本土代工制造来势汹汹, 28nm 成为全球代工必争之地

美国历来奉行成本优先的科技政策,一直没有考虑回归到重资产的工业布局,它们希望的理想状态是:将极度耗费资源的材料和制造业交给全球供应链去完成,只在技术顶端控制这个行业。这直接造成了,亦如芯片金字塔顶尖的美国,也会遭遇半导体制造带来的危机。因为目前的半导体产业早已是世界产业中最复杂,地理位置最分散的价值链。

30年前,全世界制造的所有微芯片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美本土公司。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仅12%。目前全球约80%的芯片生产集中在亚洲,主要是台湾,韩国,日本则把持着高端材料的制造。

28nm成熟制程也不放过,老美的小九九只会催化芯片产业尽快升级

重拾美国本土的芯片制造能力,其目标远不止是抑制我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更是为了取代当前台湾和韩国的半导体的产能。

放眼全球,能生产高端芯片的主要玩家只剩三个: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尽管英特尔在芯片先进制程技术的相对裹足不前,因为 10nm以下的先进芯片制造技术,目前全部掌握在台湾(92%)和韩国(8%)手中,但亲儿子的身份,再加上英特尔的整体晶圆产能,仍在全球容量中占有不能忽视的比重,英特尔在芯片制造本土化的策略中被寄予厚望

28nm成熟制程也不放过,老美的小九九只会催化芯片产业尽快升级

英特尔产能占世界第6

尽管身为IDM的大佬,英特尔重返代工谈何容易,它将面临如下困难:

1、英特尔正面临衰退的危机,其主要特征是,先进制程技术能力不够,满足自身新产品所需要的产能亦严重不足。英特尔近年来10nm制程发展不顺,无法全面应用于最新处理器产品,甚至沦落到需要将某些先进的制造业务外包给台积电的地步。

2、 其实英特尔2020年营收高达778.7亿美元,领先三星和台积电,产量仍居全球半导体龙头地位。但重返代工,英特尔与三星的短板是一样的,首先要确保自己的技术服务力量、产能优先服务自己。这很难与台积电的专业服务力量,尤其是与苹果、华为、AMD这样的芯片设计企业建立起高度信赖的纯代工关系,无法与台积电直接竞争。

这决定了重返代工的英特尔,无法在先进制程,获得苹果、英伟达及高通等主要晶片产品竞争业者的订单,只能被迫把代工业务聚焦在成熟制程。毕竟在14/28 nm 领域,对于英特尔来说,拥有成熟且充裕的产能与设备。

28nm成熟制程也不放过,老美的小九九只会催化芯片产业尽快升级

简单说,就是中芯国际、联电,甚至走回头路扩产28nm成熟制程的台积电,都将成为美国本土代工需要直面的竞争者。

打压台积电大陆扩产和中芯国际,还有争夺28nm供给能力这样的阴暗目的。由于缺芯大潮缺的就是以28nm为代表的成熟制程,美国这时候出手限制成熟制程设备,将放缓成熟制程的扩产节奏,成熟制程的供给缺口将会持续更久,为了达到一己私利,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28nm长盛不衰,成熟制程的产能争夺将加速晶圆代工业务竞争

我们已经接受了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法抵达先进制程的事实, 3nm/5nm这些业界顶级芯片技术,尽管绚丽如夏花,也只能搁置在我们砥砺前行的最远方。眼下,只有矢志不渝地实现28nm 芯片产业链全系国产化的第一目标。

也许中国自主拥有基于28nm的产业体系,才有可能将半导体行业,乃至世界科技格局,重新拉回全球化的正确轨道。

28nm成熟制程也不放过,老美的小九九只会催化芯片产业尽快升级

28nm是半导体产业大厦的基石。作为一种承上启下的技术,28nm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存空间。

从2010年底台积电量产算起至今,28nm已经问世10年,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上,28nm产值依然有上百亿美元,其中台积电占了将近60%的份额,紧随其后的,就是精专28nm工艺的代工大厂联电。

据IC Insights《全球晶圆产能2019-2023报告》显示,至2019年底,28nm以下工艺制程的产能将占IC行业总产能的49%,换句话说,28nm及以上工艺,仍有50%的份额。在智能驾驶、万物联网的趋势下,在AIoT、新能源汽车、5G网络设备、智能家居上,22nm、28nm、90nm甚至100nm以上的制程工艺的芯片,都在大量使用。一旦完全掌握28nm芯片制造技术,就意味着,我们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电子时代基础元件的话语权。

于是乎,众多大厂纷纷发力成熟制程扩产:

1、台积电表示,南京厂扩产并投28nm成熟制程,主要应对目前全球车用芯片短缺。

2、联电的扩产28nm规划,可以缓解电源管理芯片、显示驱动芯片、车用电子芯片等产品市场供应吃紧,交货期持续拉长的状况。

3、中芯国际短短12个月之内,在北京、深圳两地,投入百亿美金,两度大幅扩增28nm及以上工艺的12英寸晶圆产能。

4、华虹 28nm 扩产也在进行中。

在成熟制程区间,限制只能使我们越来越强

这一次美国的降维遏制是不是太托大?恐怕很大程度,只能为我们的28nm去美化进程加了一把推力。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国家战略层面来看,28nm都是大陆必须尽早攻克的晶圆代工堡垒。 28nm 是国产芯片产业链整体最接近破局的制程,这是整个行业必须攻破的高地,也是走向下一个高地的最佳起跳板。

28nm成熟制程也不放过,老美的小九九只会催化芯片产业尽快升级

我之前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介绍,目前国内28nm产业链,经过两年特殊时期的加速发展,成熟制程工艺,实现去美化生产已经逐渐接近成熟。当前国内拥有28nm及以下晶圆厂的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合肥长鑫等,而国产设备可进入28nm及以下晶圆制造产线的厂商包括华海清科、沈阳拓荆、盛美半导体、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

总体来看,除了光刻机、离子注入和某些特殊检测设备,处在突破的黎明前夕,绝大多数设备和材料在28nm这个节点上,基本可以实现国产替代。

现在连最缺乏的验证机会和验证过程,也在“美国的紧张催促“下,有了更多的流动性,本土化配套意愿提升,国产设备工艺验证周期大幅提速。

最后

几天前一则消息:随着疫情在中国得以缓和并解除了口罩出口限制后,大量来自中国的高性价比口罩再度重新进入美国市场。从而将美国口罩制造业逼上了悬崖边缘。

我们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完善的工业体系,晶圆代工厂商们将在成熟工艺展开新一轮的较量,半导体遏制策略,并不能使得美国制造回归顺利进行,如果最黑暗的那段时光已经过去,大陆在28nm 站稳了脚跟,目前的芯片格局将会改变。

全球芯片短缺,科技战使得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晶圆代工厂相继增资扩产,成熟制程产能将于 2022 年起开始陆续释放,并于 2023 年达到高峰期,届时产能吃紧状况可望获得缓解;但随着产能全数上线,未来产业可能面临的供过于求的风险,已经开始提上日程,届时那又将是市场具备话语权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三星   芯片   成熟   英特尔   美方   代工   美国   产能   产业链   半导体   中国   工艺   产业   设备   全球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