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华虹28nm规模生产正起步,如何看待头部企业扩充中低制程产能

半导体是目前科技博弈中的焦点领域,目前某些人更是极尽能事欲将我们排除在高端芯片供应链之外。

目前中芯国际在短短一年内,分别于北京、深圳两地,投入百亿美金,两度大幅扩增28nm及以上工艺的12英寸晶圆产能。

而另一家大陆芯片生产企业华虹也在无锡建厂,预估月产能达约达8万片。

与此同时,一些老牌半导体代工企业,因为受到全球缺芯影响,纷纷倒回布局,扩充了一些目前并不算先进的28nm 制程产能。商业竞争不可避免,关键是我们是应该情绪抵触还是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全球化的正当挑战?

中芯华虹28nm规模生产正起步,如何看待头部企业扩充中低制程产能

此时此刻,我们半导体产业的处境其实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芯片生产环节,更是被掐住脖子的瓶颈通道,什么才应该是我们期待的呢?

1、如果全球化还剩有余晖,就希望它能尽量再护送我们一程,保障我们的经济建设大盘对半导体元素的依赖。

2、希望我们的芯片自主化进程能再加快一下步伐,这会让某些遏制行为有所忌惮。

3、我们在整体芯片产业链的各个方向都处在落后地位,希望充分利用我们的市场规模和优良的产业环境等优势,尽量争取更多的力量,尤其是某些已经有倾斜迹象的中间力量继续与之保持紧密合作。

那么如何看待来自先进企业扩产 28nm 成熟制程,利弊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纵观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是靠融合博纳,主动进入国际化赛道参与竞争,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台积电领军半导体代工,几万片28nm产能简直不算什么

台积电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纯晶圆代工厂, 制程技术、产能、营收长期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是当之无愧的代工龙头,世界半导体不能缺少的力量。

半导体涉及的核心技术方向很多,但其中的顶级技术莫过于晶圆制造技术。难道不是光刻机吗?光刻机的制造技术的确很复杂,但是光刻机的最后成型,只有通过一线大厂的无数次校正,才能最后工艺成型的,虽然同时拥有EUV光刻资源,台积电凭借一流的工艺技术,在良率和功耗上优于三星和英特尔,在同样面积里,台积电可以创造出更大的运算能力。

中芯华虹28nm规模生产正起步,如何看待头部企业扩充中低制程产能

在目前已生产的全球最先进制程节点中,台积电则几乎占据了90% 的市场占有率。台积电的晶片处理器客户包括苹果、AMD、高通,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个新的技术节点上,台积电都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技术一骑绝尘,台积电的另一立足之本是中立原则:台积电只负责生产,而不会去与客户相互竞争,这获得了相关芯片厂商的信赖,得以使得台积电超过对手三星,控制着全球超过半数的晶圆代工市场。

在遏制没有收紧之前,台积电是华为和大陆其他主流芯片设计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华为至今仍有5nm 麒麟芯片在新品中出现,与台积电严格兑付商业承诺不无关系,这也是去年高通 5nm芯片转投三星的部分原因吧。

产能是台积电的另一大无可撼动的优势。台积电光是三座12英寸超大晶圆厂:Fab 12、Fab 14 及 Fab 15,在2019年的总产能就已超过 800 万片,可覆盖生产0.13μm-7nm全世代以及其半世代设计的芯片。

这样看来,如果台积电纵然扩产了4万片28nm产能,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 bussiness,尽管这是六年来,台积电第一次扩充 28nm 这种较落后的产线。我们需要理解:2020年后,世界范围内极度缺芯,一众没有代工合同能力的芯片设计公司处在心焦和绝望之中。

芯片产能奇缺!如果不是台积电,也会有其他代工厂满世界提高28nm 产能

2021年,芯片的供不应求将成为长期的话题。以往,芯片需求是由服务器驱动的,然后是PC,然后是手机消费类电子,而现在芯片无处不在。5G,物联网,云等。

需求的激增,芯片产业却又是一个长周期项目。比如台积电的南京厂,如此成熟的制程,仍需要一年时间才能达到量产,2023年中才能达到规划的四万片全产目标。

中芯华虹28nm规模生产正起步,如何看待头部企业扩充中低制程产能

目前的缺芯风潮下,最缺的不是什么先进制程产品,反而就是成本性能控制最好的 28nm 工艺芯片,比如目前的电源管理芯片、显示驱动芯片、车用电子芯片等,市场供应是最紧张的。芯片产能大牛三星,都需要求着联电的28 纳米产线,帮助其每月生产 2 万片手机影像处理器(ISP)。

28nm 至少从目前来看,有着一个长周期的商机,看看某些乱象就明白了:

1、某些28nm 代工费用涨价幅度超过50%。

2、IC 设计大厂联发科,为了巩固电源管理IC产能,自掏腰包16亿新台币采购半导体设备,租给晶圆代工厂力积电,为的是抢产能。

3、某些晶圆厂一个月三次涨价,甚至提前出售2021年第二季度的晶圆代工产能,出售产能的方式竟然是以“竞标”的形式,价高者得。

许多头部代工企业都参与到了 28nm 产线扩充阵营:

台积电南京厂扩充4万片 28nm 产能;

中芯国际短短一年内,在北京、深圳两地,投入百亿美金,大幅扩增28nm及以上工艺的12英寸晶圆产能。

美国格芯在纽约、新加坡、德国沙克森州扩产12~90nm制程;

大陆华虹在无锡建厂,月产能达约达8万片;

已经成为 28nm 专业户的联电,聚焦5G智能手机、数据中心边缘运算、电动车与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芯片制造,其扩产的28nm、22 nm制程产能,分布在中国台湾及中国厦门两地。

头部企业扩充 28nm 产线能冲击到大陆本土企业吗?

在技术产能处于优势的海外头部企业扩充 28 纳米产能,会不会对中芯国际进行中的28nm扩产计划,以及刚刚在28nm 站稳的华虹,造成冲击呢?

中芯华虹28nm规模生产正起步,如何看待头部企业扩充中低制程产能

首先需要认知:躲避竞争,永远不是本土企业真正长大的策略。

1、大陆的 28nm 工艺水平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中芯国际的14/28nm工艺,在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占比只有5%。与台积电、三星、联电在成熟度、成本控制、规模化上存在巨大差距,妄自猜测这其中的有意或无意,实在是无聊。

比如,三星旗下的12英寸晶圆产线已经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也就是在无尘室中借助架设在高处的运输系统,移动晶圆盒。某种程度上,台积电、三星这样的传统强队在大陆设厂,可以为我们近距离带来学习机会。

2、28nm 仍然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头部企业也不可能放弃。

根据台积电2020年报,目前用于生产大多数汽车芯片的28 纳米~65 纳米制程,仍然要占台积电整体收入的40%至65%。

联电已经将28nm 做成自己的特色。

3、大陆的需求巨大,目前的28nm 产能,根本就供不应求。

产业升级大幅提高了芯片使用量。以手机为例,手机是目前半导体产业最大的应用领域,全球手机出货量已达到10亿级,而且手机性能与功能的提升大幅推高了对芯片数量、性能和面积的需求。其次,人工智能、5G、IoT、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应用涌现,这为半导体产业又撑起万亿规模。

于是乎,2020年我国芯片设计企业猛增至2218家,当然其中不乏概念操作,借题发挥者,以往鄙视自研猪肉的,都在通过小小的ISP芯片澎拜,芯片制造缺口巨大。

未来五年,晶圆代工产能会是兵家必争之地,没有订单能力的IC设计小厂,只能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末梢等产能。

大陆本地的产线扩产具备很多正面意义

中芯国际较为先进的14nm 产线反而在缺芯现象下,产能不够饱和,这是因为被列入限售清单后,材料、设备维护、EDA存在的不确定性,导致订单的不确定。

目前,我国的整体半导体产业链,在设备材料的诸多方向上已经开始临界28nm这个关键点。随着大陆本地众多代工厂28nm 产线的投产,相信会为中国制造提供更多的上线验证机会,只有设备、材料、EDA软件国产化一齐提速,产业链的整体进步,才是我们国产芯片业立足的根本。

而这其中,晶圆生产线是集成电路行业中对人才、技术、资金等要求最高的环节,大陆落地更多的产线,才能激发制造业的带动性

写在最后

中芯华虹28nm规模生产正起步,如何看待头部企业扩充中低制程产能

我们需要积极参与海外科技大厂融合,但同时,也要对来大陆建厂的台积电、特斯拉,这些大人物要一视同仁,合法合规营商,不必给予超国民待遇。

我们拥有众多科技实体企业,可以保证大陆28nm产能的基本盘。打铁终须自身硬,不惧竞争,推动内循环的同时,积极促动全球化国际循环,才能在科技博弈中取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三星   产能   头部   光刻   企业   代工   产业链   半导体   纳米   芯片   规模   竞争   大陆   工艺   手机   技术   科技   华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