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以为自己有的目标感可能都是错的

《目标感》的作者威廉·戴蒙是当今研究青少年发展的杰出学者,这本书是其在青少年目标感培养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只有当我们真心的关切世界上的某个问题,想要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的时候,我们才算是拥有了一个真正的目标。

按照目标感的强弱,作者把青少年分成了四个大类,分别是:疏离者、空想者、浅尝辄止者、目标明确者。

疏离者往往认为生活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对现状比较满意、对未来不感到焦虑,不需要什么目标,不思考长远的规划,认为漫无目的的生活、不认真思考未来就是自由从容的状态。

空想者能够表达出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但他们几乎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去把目标付诸实践。

和空想者相比,浅尝辄止者对目标的认识更加明确,但他们仅仅是认识到了自己能从目标中获得哪些表层的利益,至于这个目标对更广大的世界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了解。

目标明确者则知道自身的能力、世界对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的需要、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会愉悦感。

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疏离者的阶段。在工作中遇到稍微不顺便容易选择辞职、亲密关系中有所保留不想走入长久的婚姻。疏离者最大的误区是对现状是满意的,并未感受到自己处境中的危险。往往这份对现状的满意并不是由自己创造的,而是家庭等外部环境给予的,一旦外部环境变化或保护伞消失,或无法通过外部环境给与自己稳定的心理收获时,疏离者则马上陷入危险的处境中。

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社会的不确定性变得越来越高的世界里,当前父母最紧迫的事情是帮助孩子们获得有益的方向感,使他们能够跨越雷区——威胁他们这一代人的漂泊、迷茫、冷漠、焦虑、恐慌以及自我沉溺。

精彩书摘:

自信、务实的谦逊、乐观、恒心这些早期性格优势产生了滚雪球效应。这些品质会带来成功,而成功又进步强化了品质,随着找到新方式来运用其优势达成目标,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品质就实现了自我强化。

专注自我会带来情绪的不稳定性。对目标的执着追求会带来一种情绪的稳定、一种融合积极和稳定的生活。


你一直以为自己有的目标感可能都是错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目标   浅尝辄止   空想   处境   焦虑   青少年   情绪   现状   满意   危险   品质   优势   自我   稳定   世界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