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食用菌产业:四十年终成正果

——河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样本75

魏鑫

平泉食用菌产业:四十年终成正果

河北省平泉市的食用菌产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历经4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该市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推动市域经济发展和快速带动农民脱贫的支柱产业。

一、产业源起与规模

“鸡鸣三省,菇香九州”,承德平泉市自古就是野生菌类的盛产地。《雍正年八沟厅备志》就有“蔬之属,松、蕨、芥皆有之,其著者,则有蘑菇,营盘蘑最鲜美,以屯营之地粪壤肥沃故也”。清幕府志曾有“沙头蘑菇一寸厚,雨过牛童提满筐”之记载。平泉香菇规模化生产始于1980年代,据1979年民俗调查,平泉农科所的梁希才采集了第一株野生香菇,进行分离驯化,为平泉香菇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来,平泉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气候、技术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目前,平泉食用菌已经成为全市最具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最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农民从中受益最多、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

近40年来,食用菌产业在平泉已经逐步发展成了富民产业。2019年底,全市食用菌基地面积达到6.5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产规模达到6.4亿袋,平泉食用菌产量6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70亿,位列全国县级第一位,

平泉市是华北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食用菌品种有香菇、滑子菇、黑木耳、双孢菇、鸡腿菇、杏鲍菇、平菇、灵芝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培育了森源公司、润隆公司、金稻田公司、乾通公司、三棵树公司、希才应用菌公司、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等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能够进行保鲜、速冻、烘干、盐渍、即食软包装、罐头、菌脯等各类加工,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荷兰、新加坡等16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近1000万美元。兴建了平泉“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卧龙镇食用菌物资交易市场,注册了“平泉”牌集体商标,连续召开了三届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大会和首届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暨亚太地区食用菌联谊会,提高了平泉食用菌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食用菌品种有香菇、滑子菇、黑木耳、双孢菇、鸡腿菇、杏鲍菇、平菇、灵芝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平泉香菇”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拥有“菇芳源”“瀑河源”等中国驰名河北省著名商标8件,“三品一标”农产品95件。“平泉香菇”“平泉滑子菇”被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产业园内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已达80.3%。

平泉食用菌产业:四十年终成正果

二、40年崛起之路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从80年代开始,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三个阶段,现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立县特色主导产业。

(一)铺就致富之路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平泉历届领导班子就坚定不移地把食用菌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来抓,一届接着一届干,在资金支持上,每年市本级财政安排5000多万元,用于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同时创立了金融支持的“政银企户保”模式,建有“政银企户保”农业金融平台和“政保融蘑菇基金”,为龙头企业和菇农融资10多亿元。食用菌产业如今已成为该市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推动市域经济发展和快速带动农民脱贫的支柱产业。

食用菌产业年吸纳了近十万人的农村剩余劳力和城镇富余人口、下岗职工再就业。老百姓人均收入约50%都是来源于食用菌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2万人。通过“一户一棚”“两区同建”“三零”等平泉创造的产业模式,深化探索了“龙头企业+农户+原料基地+市场营销”的一体化经营,让6000余农户最大化受益。同时,以园区为平台,实现了土地流转收租金、入股合作分红、领养领种得现金、务工取酬挣薪金的“一地生四金”增收效果,已有1000余户通过该种模式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另外,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市场”的一体化经营,建立农民分享二、三产业收益机制,采取订单农业、电商联结等方式,让至少2500余名农民分享二、三产业收益。

目前,全市建设百亩以上“三零模式”精准扶贫园区100多个,直接吸纳贫困户8000多户,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这些切切实实让贫困群众与食用菌产业“结了亲”,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收入。另外,平泉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41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8家。全市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产品主要以干、鲜、腌、冻、加工品5种形式销往国外16个国家、地区和国内60余个大中城市,年创外汇近1000万美元。

平泉食用菌产业:四十年终成正果

(二)打通产业之路

平泉食用菌从40年前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逐步走向规模生产、集群生产、产业链运营。

在食用菌全产业链条上,平泉加快转型升级,通过产业集聚、龙头带动、科技支撑、政策扶持等措施,平泉食用菌产业逐渐朝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市场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拥有菌种、菌棒生产、保鲜库、食用菌机械、菌袋、纸箱、泡沫箱、贸易和深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并成立了正科级的平泉县食用菌办公室,负责产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乡镇食用菌办公室,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食用菌带动了包装、运输、机械制造、餐饮、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工程与产业互促、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平泉是全国香菇价格的“风向标”。每年5月至8月,全县每天需要出产300吨优质香菇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每到出菇期之前,都要根据物料、人工等核算菇农成本,确定香菇最低收购价格。这个价格成为影响全国香菇市场的指导价格。平泉建有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场和“中华蘑菇云大数据产业园”,是中国北方食用菌价格形成中心和集散地,同时也是全国食用菌出口备案基地。该市食用菌辐射带动周边6个省区、20余个市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菌乡”。在香菇市场价格上形成话语权、定价权。

在政府服务体系上,平泉组建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兼任主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解决产业园创建过程中的各项难题。同时还建立了市、乡、村三级食用菌产业科技服务体系,成立了食用菌行业协会,负责全市食用菌行业管理、物料协调、技术服务、信息发布、试验示范、纠纷调处等工作。

在人才培育上,平泉培养了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棚把式”“田秀才”等新型职业农民1587人,其中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327人、种养大户96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300人,15人获得农业农村部、团中央等授予的省部级荣誉。

在科技研发上,平泉建有国家食用菌产业研发中心,由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团队担纲运营;建有食用菌院士李玉院士工作站。同时,实现了从地栽到架式到标准化生产模式,全国领先,特别是平泉独创的“香菇四季出菇棚技术”模式填补了国内空白,“菌炭热电肥联产”项目为国内首家香菇半工厂化和闭合的循环经济样板。产业园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

在品牌建设上,平泉充分利用特有的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培育食用菌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育壮大了森源公司、润隆公司、瀑河源公司、金稻田公司、亿园公司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及流通企业40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跨国企业1家,生产香菇多糖滴丸等10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年加工销售能力超过10万吨。栽培品种发展到香菇、滑子菇、羊肚菌、虫草、灵芝等10余个,累计建设10亩以上食用菌园区1500余个,起草制定省、市地方标准20项。打造了“菇芳源”“百菇宴”“瀑河源”等多个知名品牌。

在产品销售环节,平泉高度重视畅通食用菌销售渠道,全市培育流通企业126家,培养各类食用菌经纪人3000余人,建成食用菌购销点100余处,全市90%以上食用菌产品通过本土经销商销往国内外市场。兴建了平泉“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卧龙镇食用菌物资交易市场,注册了“平泉”牌集体商标,连续召开了三届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大会和首届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暨亚太地区食用菌联谊会,提高了平泉食用菌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平泉食用菌产业:四十年终成正果

(三)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注重食用菌产业规模效益的同时,平泉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已形成了“刺槐林—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畜禽养殖—粪便肥料—还林”的“绿色产业链”,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互促共赢,实现了产业外部一、二、三产业循环,有效带动了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化工原料、交通运输、包装、印刷等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更大的跨行业经济链条,走出了一条工程与产业互促、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注意培养一大批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食用菌生产队伍,通过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大力推广新产品及绿色防控等先进生产技术,引导和鼓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知名专家,结合生产需要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外商企业投向食用菌,促进产业与资本的结合。建设以食用菌为主题,集示范种植,观光采摘,养生美食,休闲娱乐,特色购物于一体的现代食用菌休闲度假观光农业园。

平泉共研发菌类产品9大类60余种,依托中科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平泉成为全国食用菌改良中心。全县先后被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等部门命名 “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滑子菇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强基地县”、“全国食(药)用菌行业标准化示范市”“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市”“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等多项国家级殊荣。

平泉食用菌产业:四十年终成正果

三、产业观察

食用菌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总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在种植业中居第六位。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量都在增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继续大力发展这一产业。随着技术的提高和产业升级,以食用菌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调味品、营养强化剂、辅助治疗品、药品逐渐增多。这些产品附加值高、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其市场必将进一步扩大。

食用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展技术研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单位的优势,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不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适合本地栽培特点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菌种繁殖基地,积极开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育种及菌种脱毒等技术。

要做长做强食用菌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进生产型龙头企业,培育合作社、生产大户,发展职业农民,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作用,引导农户连片联合生产、发展定单农业、引进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搞好食用菌保鲜、脱水和深加工,积极开发食用菌保健药品、风味食品、调味品、饲料、有机肥等,形成系列化生产格局,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从长远来看,要实行逆向开发,打开对外出口窗口,培育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在销地城市建立批发市场,在菜市设立食用菌柜台,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出口创汇力度,实现市场网络化、贸易国际化。

要十分注意食品安全。食用菌是舌尖上的产业,质量安全大如天。要高度重视食用菌食品安全,不断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可以追本溯源,打击假冒伪劣,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绿色、无污染的食用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平泉   食用菌   河源   产业   正果   香菇   龙头企业   交易市场   产业链   中国   全市   农民   特色   全国   产品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