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的那些事之二“秋煞地”

每年的秋天,粮食都收归仓之后,就该秋煞地了,就是把种庄稼的土地全部犁一遍,以便把泥土中的虫卵与病菌都翻出地面来让冬的寒冷把它们通通杀死,为来年春暖花开后的播种作准备。

我们队里有一个篮球场般大小的场院,是全生产队的中心,北面边上是四间房子,分别是库房和饲养员休息室、西边是一排整齐的牛圈和草料室,东边有几个像鸡蛋糕一样的麦秸垛,场院中间是用来打场碾粮的,非常平整光洁。

深秋时节的场院里像谷子、高粱、大豆等等粮食已经全部该上缴的上缴国库了,该分的都分给社员了,还留存了一部分用作牛羊的饲料以及集体库存。场院里随意堆放着一些谷糠、高粱壳等等的杂物。

队里养了七八头牛,这几天都去下田犁地了。

每天早上队里的男劳力们就两人一组地赶着牛、扛着犁去田里犁地了。

牛这种动物虽然力气大,但是它走路慢、干活慢,因此为了节约时间,早饭都是家属们送到田间地头吃的,当然还有牛吃的草料。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吃的早饭都是玉茭面疙瘩米汤,这种饭吃了又能顶饱又能解渴,美的很。当然当时的情况下,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也是别无选择。

俺们队的土地离村有近的有远的,远的路上要走一个多小时,还要赶着牛、扛着犁,上坡下湾的,路上的时光就把人的体力消耗掉了,辛苦的很。

尽管犁地辛苦,但人们也还是很愿意去做的,因为干上一个早晨加一个上午,下午就不去犁了,因为人需要休息,牛也需要休息,并且可以挣到一个工日的工分,下午在家可以做些自家的事情。

其他的社员就没有这种待遇了,他们要去收完粮食的地里先行把地里的秸秆收拾干净,用长高粱杆做的yao(捆扎秸秆用的工具,字写不出来[我想静静])捆扎成大个儿,集中到一个地方堆放,冬天下雪了,秸秆就是牛羊们的草料了。玉米、高粱们的根茬是牛犁不起来的,需要人们拿镢头人工刨起来的。

刨起来的根茬打净泥土,然后平均分配给每家每户,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根茬是用来做燃料,取暖做饭的好东西。

秋煞地是有时间季节局限的,我们这里的大秋庄稼一般都是割寒露,打霜降的,就是说大约寒露节气开始收割,到霜降前后基本就收归入仓了。

霜降时节天已经很寒冷了,所以就得抓紧时间去犁地,到小雪季节的时候大地就上冻了,犁不动了。

那时候队里对犁地抓得紧,饲养员都要半夜起来给牛加料吃夜草,让它有干劲,好多犁些土地。

旧时的记忆,像刻在脑袋里一般,有些模糊,写出来分享给看见它你,看了就随手点个赞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玉茭   大秋   场院   寒露   霜降   草料   饲养员   社员   高粱   庄稼   秸秆   早饭   泥土   时节   年代   土地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