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的那些事之四“大麻油”

我们这里的方言习惯把“蓖麻”叫做“大麻的”,就是下面图中的这个植物。

1970年代的那些事之四“大麻油”

这是植株


1970年代的那些事之四“大麻油”

这是果实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生产队会种很多这个东西,特别是好点的、比较肥沃的地块的四周都要种植一圈,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牛羊糟蹋庄稼(羊不吃老的蓖麻叶子,它们吃嫩的,由于蓖麻植株高大,一般它们是吃不到嫩叶的,只是一旦吃了蓖麻叶,就会中毒死亡)。当然也会在某些适合的地块整块地种植。

每到秋天的时候,一但发现它的果实由青绿变枯黄,就要及时采摘了,要不然等它干黄以后就会自己崩开表皮,果实跌落到地面,到处都是,捡拾会很麻烦的。


1970年代的那些事之四“大麻油”

适合采收的蓖麻果

这种东西表面有很多毛刺,采收的时候很扎手,小时候收过嘛,手疼好几天。

收回去晒干了,就拿砖头使劲搓它,它的皮就脱落了,收拾干净就是一粒一粒的蓖麻子了。

1970年代的那些事之四“大麻油”

蓖麻子

我们家,不,我们这里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是拿它当食用油的,有人说它有毒,但我就是吃它的油长大的,从来也没有中过毒的。

我爸是吃供应粮的,每个月可以从粮站领到半斤蓖麻油,我们家自留地种的蓖麻的一部分也是用来换油吃的(附近的一个大队有一个人工榨油的油坊),当然也是蓖麻油了。

你可能会说,噢,自家种的蓖麻,吃油一定会很丰盛吧?不是的,蓖麻这种东西是很值钱的,当时一个全劳力一天做一个工日也就能挣到5分钱,但是一斤蓖麻子是可以卖到几毛钱的(具体多少钱,年代久远就不记得了),听说公家收购了,是去加工高级工业润滑油的。

蓖麻油是很黏稠的,颜色发乌,没有经过任何过滤程序,杂质不杂质的就不管它了,流动性很差,倒在锅中也是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才会流动起来。

这也是那个物资紧缺年代的产物,如果现在再拿来当食用油吃,我肯定是不会吃了,不管它有没有毒。

有人会问,像菜籽油、胡麻油吗?不,它们只是颜色相似,质地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今天在家做饭突然想到的,写出来予你分享。记得点个赞哦,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蓖麻子   工日   胡麻   蓖麻油   扎手   蓖麻   植株   麻油   食用油   地块   杂质   果实   小时候   颜色   年代   适合   东西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