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2020年10月28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桃澍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一个叫做 Science Advance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最新研究,农村烧炭产生大量pm2.5污染,导致每年数十万人死亡。”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这论文还说了,2014年中国就有115万人因为PM2.5死亡,其中因为老百姓烧柴做饭,烧煤取暖至死的就有77万人,占比达67%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当时啊,这神论文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加上各路自媒体的吐槽和各种网友的神回复靠实力上了热搜,现在这事过去也快半年了,除了砖家还是砖家,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伯伯们烧了几千年的柴还在继续烧着,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烧不起清洁新能源啊。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咱们中国14亿人口中有六亿的农民,2020年每个农民每个月平均收入1345元。

在北京1立方天然气2元,集中供暖为30元/平方米。

如果按照这个算法,在农村给100平米的房子供暖1个冬天,大概需要9000元。

再加上农村房子不如城里的保暖,可能这个费用还要高。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这样算下来,一个老百姓半年多的收入就要用来交暖气费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果烧煤烧柴的话,取暖的同时还能做饭,最重要的是便宜。在农村,柴几乎就是免费的,煤也不过几百块钱1吨,1个冬天用3吨煤最多也就是2000块钱。比集中供暖省7000块钱。

这样看下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砖家被喷得那么惨了。

好好的大学老师不当,去研究农民怎么做饭,硬生生都把几十万人的死因归结于农民烧柴给熏死了。

咱也不知道这教授到底研究了啥,只说问题不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就算是真的烧柴做饭熏死了几十万人,那这砖家到是说说有啥替代方案啊?查了很多资料,貌似没有哪个砖家研究出可行的方案来,那在农村到底用什么能源才是最合适的呢?

干净清洁的能源谁不想用呢?但是贵啊,消费不起。所以呢,我认为,在农村还是得烧柴,只不过要换一种烧法。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第一个解决方案。

改进炉子结构。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

在某宝某东已经卖爆的无烟柴火灶就是很不错的产品。

去年开始大流行的那种一个圆桌面可以在炉子上转的那种,就是个挺好玩的炉子,虽然看上去有点土,但是在湖南,湖北,贵州等南方农村确实解决了农民的痛点。南方没有暖气,冬天湿冷湿冷的。一家人围在炉子旁边吃个火锅,其乐融融又超级暖和,

相应的北方版本没有这个桌面圆盘,就是个汽化炉,烧起来也没什么烟。再配个风机就很暴力了,所以叫无烟柴火灶。粗略了解了一下,随便一个小作坊一年都能卖几万台,看来这东西真的是抓住了农村的痛点。虽然它没烟了,但是功能单一北方用并不合适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第二个解决方案。

北方还是需要能做饭能取暖,能带土暖气,能热土炕的炉子。

一旦涉及到取暖,炉子就得有超长的续航,低功率持续运行稳定性

要想解决续航问题,就得加入自动供料系统。这样的话,不规则的各种柴火就都不能用了。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这里不得不提一种燃料生物质颗粒。啥叫生物质颗粒呢,其实就是家具厂的下脚料,木糠木屑,碎木头渣子,秸秆棒子骨头等等草本木本植物,除了压秤的泥巴以外绝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粉碎以后压缩成指头大小的颗粒,起个牛叉的名字叫做生物质颗粒。

听陕西的粉丝说过这么个事,他们那不让烧柴,但是烧生物质颗粒没事。

如果谁家烟筒在冒烟,一看正在烧柴,抓住罚款2000没收作案工具,如果一看烧的是生物质颗粒,就算是冒烟也没事,这玩意就没人管。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大家权当听个笑话。其实冒不冒烟和燃料没啥关系,关键是用什么烧,怎么烧的问题。

其实民用炉子完全可以借鉴锅炉设计,调整配风,让它多次燃烧,就不会冒烟了。

我之前做的3次进气火箭炉就做到了。

只不过功能太单一,不能做饭。所以今年我要改进它,能做饭能取暖在北方才好用。

燃料明确了,就是落地的问题了

我粗略算了几个数据。山东冬天颗粒价格是1400/吨。1个冬天要烧3吨也就是4200块钱。

这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太贵了,怎么办?

柴火在农村其实是免费的资源,但是一不让烧,二呢也不好烧。

那如何把柴火变成颗粒呢?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一套最便宜的颗粒机也得有5万左右,卖给农民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颗粒机可以和前面提到的多功能炉子一起放在农村基层代理点。农民拿着免费的柴火换购成品颗粒就可以了。

相比1400/吨的颗粒,农民多拿一些柴抵扣加工费就可以换成颗粒,那不是很合算?

但是炉子的钱还是要花的,今年冬天我就准备推出上面提出的多功能炉子,大家对这个炉子有什么期待和想法可以跟我说,争取在2021年秋天之前最终定型。

以上两点是目前在农村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大家怎么看?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不妨说出来一起讨论下。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第三个非常理想的终极解决方案就是超大型气化炉和入户管网

这个方案特别适合北方,尤其是每年产生大量秸秆的农村。

理论上来说,超大型气化炉可以做到3000万大卡,相当于一个小型火电站,大概每小时消耗12吨秸秆。这样下来可能一个县城的秸秆都不够它烧的。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这种大型气化炉,嗯,严格说是大型气化中心。可以采用热电联产的形式,产生可燃气的同时,自身的热量还可以回收用来发电,

可燃气要么并入管网输送到农民家中,要么直接发电并入电网。综合效率差不多能达到90%以上。这超高的转化率加上超低的排放,估计在砖家眼里不会熏死那么多人了。

当然以上是非常理想的假设,具体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咱们国家的新能源科技树点的是风能,太阳能那一块。对生物质能源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种大型气化炉,严格说来应该算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是哪个私企想干就能干的。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这就是我对农村烧柴的看法,以及替代新能源的设想,第三个方案也不是特别成熟,也许过于理想化,大家怎么看,可以评论区留言。

北大教授:农村烧柴污染环境又致人死亡。那农民应该烧什么?

关注我,点亮生活的好奇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农民   农村   湿冷   柴火   管网   炉子   块钱   新能源   秸秆   颗粒   燃料   北大   冬天   教授   解决方案   生物   方案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