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我们都生病了。


这个病多发、难以根治、还会传染,它就是焦虑!


我们为所有还未满足的、未知的、还没得到的而焦虑。


互联网上隔差三五都会有非常多的爆款刷屏内容,但如果你去归类一下会发现,其中一多半都深深印刻着年轻人的焦虑。


而如果你再去深看一下也会发现,每隔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同样类型的内容又会爆一次,从未断过。


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焦虑有很多种,对于职场人,最多发的应该是知识焦虑了。


这个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典型。


之前我订了《经理人》杂志,它的介绍是这样的“《经理人》提供全球领先的商业思想,提供对商业实践行之有效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思维“。


说实在的,也仅仅是订了而已,我后来其实根本没有看这个杂志。但为什么我在开始要选择订购呢?


因为焦虑!


再比如,我上次翻看微信收藏,才发现已经收藏了数不清的文章,里面70%的是没有收藏意义的,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再看。而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甚至我都没看完就收了。


但为什么我会收藏呢?


还是因为焦虑!


这样的收藏行为会暂时缓解我的焦虑,在我收藏时我的大脑反馈给我这样一条信息:


“看,我多努力,又学习了一个不错的知识,今天表现不错(其实根本没看)”。


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因为焦虑!每个人都有!


就连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也会说:“有时候我半夜都会惊醒,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未知太多”。


戒骄戒躁,说易做难。焦虑感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人的一大超级痛点,而且很难根治!


难怪打造了《奇葩说》这个神奇网综的马东也说:


好内容没有秘密,

本质上都为解决焦虑而生。


看得的确是透彻。那换个角度想想看,我们做内容写文章的关键是什么?


应该是帮用户解决问题!


而现在这个信息井喷的时代,焦虑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超级大问题了,谁能解决,谁也就能获得用户的青睐!


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比如新媒体要做什么内容?什么样的内容是大伙需要的?


每个人对于内容的需求肯定各不一样,但有3种内容基本是所有人都需求的:


1)所有人都需要对应专业知识、技能指导、实用类的内容。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类人群都有其对应的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实用建议。


比如 “如何快速拿到意向公司offer”、“写出爆文标题的6个套路”、“轻松教你解决电脑无法开机问题”……


2)所有人都需要有内容能提供慰藉、缓解压力或者帮助表达,甚至发泄情绪。


因为现代人的社会和家庭压力都非常巨大,而且越来越大。所有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情感、情绪或心态上的问题,都积累在心里需要消化。


搞笑类的内容也是属于这种,它能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忘掉不悦嘛。


3)第三个就是新闻热点,行业资讯。


在这样一个信息传播快速发展的时代,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资讯焦虑症。


所以资讯类信息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板块。人人都看新闻,且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新闻。


而热点以及追热点则是资讯类的一个延伸板块,利用的也是资讯焦虑。(一天不看热点,感觉都OUT了)


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总结起来就是用户存在 “知识焦虑+情感焦虑+资讯焦虑”,而且非常焦虑。


既然每个人对这3种内容都有着强烈的需求,那可以提供的内容就是:


☑ 写行业干货、观点实用类,能提供技能指导。比如:


《2021全年热点营销日历!含热点解析》

《5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广告文案手法,可套用》

《做公众号,如何做好系统内容规划?》


☑ 写情感心态类,能帮助心灵慰藉。比如:


《管不住嘴!是!会!影!响!智!商!的!》

最近喜欢的10句文案》


☑ 写资讯热点类,能缓解资讯焦虑。比如:


《罗振宇2021“时间的朋友” 跨年演讲精简》

《圣诞节文案精选来了!》


我们的内容主要就是结合自身定位,帮用户解决这3种焦虑问题。提供实用技能指导、帮助心灵慰藉、缓解资讯焦虑。根据自己的属性,控制三者的占比。


这样的内容可能更容易生存,也更能获得青睐。


要知道,马东团队最擅长的就是做社交内容、新媒体内容,这也是他们的经验总结。


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好内容的核心在于解决焦虑,而不是制造焦虑。


比如在解释一个概念的时候又引入了其他陌生概念,虽然写得更有深度,但用户读起来也是压力倍增。


老贼这里也给大家3个建议:


1、描述细节,减少难懂焦虑。


一堆模糊不清、抽象的信息很难让用户建立认知,更别提产生信任感,但细节丰富的描述不同,它能帮助用户把内容具象化,产生画面。


而且这些细节的东西越多,就越能有画面感。特别是故事类的内容,其实大意其实都差不多,对不对?


而那些精彩的,扣人心弦的故事都是真正把细节写到打动人。


阿城的处女作《棋王》中,描写 “棋王” 王一生吃饭时的样子时,就有这么一段:


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


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

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


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

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


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这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一个人在吃饭的场景,但阿城没有用形容词,他不断去描述人物细节动作,但却让你有浓浓的画面感。


你看到的是一个非常饥饿又小心翼翼吃饭的人,毫不拖沓,整个人的形象呼之欲出。没有丝毫阅读障碍感。


2、场景打造,减少无感焦虑。


我们总是说好内容要唤起用户的记忆,引起用户共鸣,引爆用户情绪......


这其实就是唤起用户内心深处一个个熟知的场景,有场景就会有画面,记忆多半会被激发。


它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内发生的一系列具体生活画面或情绪,可能是你大学毕业时的一次聚会、可能是在大城市一次深夜想家的流泪......


场景化内容打造,就是给用户制造一个场景联想,让用户能触景生情。我们不要通篇都是讲道理,道理太多用户无感,焦虑还是得不到解决。


比如民生信用卡的这个文案,就是关联到同学们大学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场景。就是这些东西让人被触动。


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那么就再见了。
20平米的青春,1/4的友情,
2:00a.m.还不睡的悄悄话,
一公升混着喜与悲的眼泪。
谢谢你们和我一起拥挤地生活,
等我赚够租整居的钱,
请你们仨来我家,
再吃一次饮水机煮火锅。


3、关联熟悉事物,减少陌生焦虑。


我们的大脑都是会关联记忆的,而且非常擅长关联记忆。


对于一个不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让人完全抓不到头脑,而要是利用对方已经理解的事物(基模),再在这个事物上进行关联就容易多了。


所以,一个让用户容易明白的好用绝招就是:利用用户已经理解的事物,来解释目前还未知事物。百试不爽。


索尼也有一个创意广告,就是把U盘的存储功能与过去的CD连接起来:一个小小的U盘就抵得上一堆的CD,新时代来啦


好内容,本质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奇葩说也在用


切记,好内容的核心在于解决焦虑,而不是制造焦虑。


如果你是先制造焦虑来让人产生兴趣,那内容里也要一步步解决这个焦虑(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别把坑挖太大,自己又填不了。


共勉!


文 | 木木老贼(公众号ID:mumuseo)

关注我【木木老贼】,可以第一时间和我交流、答疑。免费获取最新新媒体运营、营销妙招、文案进阶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阿城   小口   饭粒   内容   热点   奇葩   文案   焦虑   本质   场景   所有人   事物   画面   细节   收藏   数码   用户   资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