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出发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一冬天的蛰伏,疫情再次复发的受限,使开春的人们跃跃欲试,采荠菜大军又开始出动,对于孙二哥一队驴友们来说,当然不甘心于家门口的菜地,环山公路的道旁。


汽车七拐八拐的就进了什么峪,大妈大叔们下了车,背上水和干粮就进了一道梁。各种铲子、刀子袋子备齐。甚至一个大姐竟然拿了把镰刀,真是挖野菜极品,还给我说了各种镰刀的好处,什么挖的快,脚上有泥就刮泥,有坡了用镰勾着小树就上了坡。


路上几天前的雨水和着我们黄土高原上的土,成了稠如阿胶的黄泥,正好镶嵌在各种休闲鞋底部,加上地面干草的填料,每个人一时都带上了两个脚蹼。感觉有五六斤重的两只鞋子让人走起路来更像鸭行一般。


走着走着两个人就消失匿迹在了辅道,我这个菜鸟嚷嚷着去找时,只见人家俩人已经撅着屁股开挖了,找人家可不见得落好,还不如赶紧知趣的去开辟自己的营地,不一会儿三三两两的就各自占据了一方山头。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 挖野菜 |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然后基本就闲言碎语不要讲,一会儿看看谁是咱的好汉武二郎。惊蛰刚过的西安山头其实还是一片萧条。春意就孕育在小树林里杂草丛中的一抹绿色中,你不蹲下来,你不沉下心,它是不肯入你的法眼的。


曾在上海的菜市场见过一年四季不下架的荠菜,可见上海人吃荠菜的热度一点也不减西安。但具我感受那都是人工栽培的成果,哪里比得上我们大秦岭的天然野味,只可惜让他们抢了专利,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什么荠菜鲜肉大馄饨、荠菜鲜肉小笼、荠菜鲜肉汤团都是极富上海特色的小吃。还有荠菜虾仁双菇、荠菜鲈鱼、荠菜黄鱼羹、荠菜肉丝豆腐羹等菜肴。


可是上海的荠菜远没有秦岭山中的烈性和乡野趣味。就好比西凤和茅台,我没有你的大雅之堂,我没有你的股价三千,可我有我的八百里秦川和三千万懒汉的钟情,在这里鄙视链的那头还不知道是谁。


一行人埋头苦挖上两个小时已经是精疲力尽,腰酸背痛,几乎要匍匐在地上,嘴上说不挖了不要了,手上还是不停,从一开始的不吭不响到互相招呼着,快来这边吧,这边多。那头的人回应着我们这里更多。此时肆意生长的荠菜使这一群人的多巴胺和内啡肽爆棚。


那边传来孙二哥的信天游声,原来他们还有这么多娱乐节目,音箱话筒一应俱全,有人就是为了跟着来听孙二哥吼上两句,空旷的山梁间回荡着放纵随性慵慵懒懒的歌声,大家这才渐渐都停止了手上的工作,聚拢到了一起,边说笑着边欣赏起了道旁的桃花和油菜花。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 图源去哪儿@wcyd5213


拿镰刀的大姐自然是收割大王,指着几大包荠菜憨笑着说,你们都拿去,我不要。她只享受这挖荠菜的过程。


大家互相调侃着,讲着各自进山出的笑话,有一次孙二哥找下歭峪村却翻去了骆驼岭(老公开车路过时给我们指了一下位置,还真是不近),后来找不回来,还是让同行的人开车去接了回来。还有谁谁谁有一次采蘑菇,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后来找回来时,磕青了脑门,划伤了脸颊。也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际遇。


在车边大家就地解决了午饭,看来都是有备而来,互相交换着面皮、包子、馒头咸菜、桃酥、苹果,也全然不顾指甲缝里的黑泥,感觉此时的粗茶淡食都是在家里吃不出来的美味。


拿镰刀的大姐觉得时间尚早,就建议去了魏寨方向,听说那里有藏匿地头的茵陈和芥菜,还有塬上的苜蓿,听说是春节期间踩好的点儿。一路人又浩浩荡荡跟着新的向导进发。最终也是满载而归。


我实在的拿走了大姐的荠菜,殊不知重头戏才刚开始,大姐说她常常摘菜洗菜烫菜到半夜三点钟,后来才知道,要不是老公帮我,两个人再就着《乘风破浪的姐姐》当佐料,这么艰苦的工作着实干不下来。


到最后闭眼睁眼都是荠菜伞骨般的影像,累并快乐着。


荠菜生秦山,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比金丹。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饮食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在路上,大姐还不厌其烦的给我们普及她的饮食经。一看就是个美食家兼贤妻良母的持家能手。


什么荠菜饺子,荠菜包子,荠菜菜盒,荠菜锅贴,荠菜面龙,凉拌荠菜,荠菜炒鸡蛋,哈哈!真是像小品里说的是荠菜开会呀!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 焯好拧干准备放入冰箱的荠菜团


因为我爱喝汤的缘故,记住了她说的一道荠菜豆腐羹,将腌制好的肉末下油锅炒散,加入鸡汤或清水,下入姜末盐少许,煮开出味,放入焯过水的嫩豆腐丁烧开,将事先兑好的玉米淀粉水均匀倒入锅中,边倒边搅拌,一定要做到稀薄均匀,透而不寡,浓而不腻,提前打散的鸡蛋如倒水淀粉的方法,边倒边搅拌,让鸡蛋花漂浮于汤羹中,像小桂花点点,最后撒入一把荠菜沫,开锅根据自己喜好加入味精,胡椒粉等提味。她的话讲,能鲜掉眉毛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收获的人们自然不厌其多,听他们讲家里为了储存野菜野果,冰箱都不够用了,专门买了冰柜来伺候着。什么东西多了自然就变通出新,翻出很多花样来。


真是美食家在民间呀!记得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用茵陈(即白蒿)做了手工青团,翠绿的色泽让我难以想象是白雾一般的小草染成的颜色。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 白蒿 | 图源网络


因为女儿在上海的缘故,经常要在上海生活一段时间,常常看到老字号门前上海老阿姨们排队打卡,有时为了买个手工青团不惜花上5个小时的时间,真感慨她们的有钱有闲。


想来我们今日个出行也是超过了5个小时的,但我们登了山,锻炼了身体,山风吹洗了我们一周手机屏幕损伤的双眼。最重要的让我心里窃喜的事情是,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第一手货源中爆发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是那么浓烈,原汁原味的清香鲜嫩,没有做过对比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它的差别所在,只能是尽在不言中了!


而且上海的酒香草头中的草头,三片圆圆的小叶,像极了西安的苜蓿,连口感也差不多的。两地南北文化差异巨大,却也挡不住这么多的近似之处,我们西安的农家野菜,竟都是上海人饭桌上的各种追捧。


想来美味无国界,野菜也是同宗同源的。回来后,和老公约定下次还要和孙二哥他们去踏春,何况还有他那余音绕梁的信天游呢!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文化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话说野菜在古时是穷苦人家维持生存的无奈之举,吃野菜的习俗也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艰苦的年代自然少油没盐,吃出来的味道一定晦涩苦口,难以下咽。也不知古代名人雅士和达官显贵有没有吃野菜的习惯,估计习惯是没有的,偶有为之估计也是装样做秀罢了,估计皇帝也会有搞搞形式主义的时候吧。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 芥菜饼


寒窑的野菜都让王宝钏挖完了,我们挖野菜也只好去南山了,费油劳神的也是没得办法了,估计骨子里有把这项艰苦的任务传承下去的基因吧!


上学时候的忆苦饭一定是要想法儿逃避的,但几十岁了又总是想把传统文化灌输进年轻人的脑子里,甚至总想着有孙子了,也要带上他去挖野菜,这也算是一种强迫症吧!


倒是知道古代文人也有对野菜情有独钟的,不光是亲自烹食,还要吟诗赞誉的,也不知道是因为有文化兼吃货,还是苦中作乐的小资情调。


万物复苏 赶紧拿个铲铲去挖野菜

■ 挖野菜 |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宋代大诗人陆游就喜好荠菜,写过一首《食荠诗》:“小着盐醯滋美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饮钵穷家话,妙绝何曾肯受人。”有点卢仝《七碗茶诗》的味道,这个“醯”字我查了一下,有醋的意思,也有酱醋调和的料汁的意思,由此可知陆游做的是“凉拌荠菜”,他一定有自己的独家秘方,只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无暇的想象,不过没关系,现在什么调料没有呀,我们都有各家的滋美味,直馋到陆游恨不得破冢而出呢!


不管陆游家的饭是不是好吃,你只要知道他活到84岁的寿命,就知道这个野菜确实是吃得的。毕竟不论在古时还是现在,陆游都当属长寿老人了。当然这也和陆游宽厚大气的性格有关,所以说吃野菜的同时保持乐观心态才是长寿的秘诀。


大文学家苏轼也非常喜爱吃荠菜,并美其名曰“天然之珍”,他赞美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在贬官外放时,苏轼喜用荠菜、萝卜和粳米,不加调料做羹食用,还发明了一种荠菜和米煮的粥,自称“东坡羹”。


巧的是陆游在四川时还模仿苏东坡自己烹制“东坡羹”,吃了之后写下了这样的咏荠佳句:“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反正他的意思是这个荠菜呀,是什么猪肉牛奶都不换的。


我努力的寻找唐朝著名诗人写野菜的诗词,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到底没有宋朝这两位这么忠实的粉丝,可能确实是王宝钏把曲江边的野菜挖完了,要不然就是唐朝的生活水准确实有点高,李白,杜甫们只要游赏盛景,邀朋唤友的金樽清酒斗十千,与尔同销万古愁,但愿长醉不愿醒就好了。


作者 | 梦树 | 西安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野菜   秦岭   东坡   茵陈   妙绝   长寿   荠菜   芥菜   鲜肉   镰刀   西安   上海   大姐   万物   美味   自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