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我一直想买一个大老碗,粗瓷的,带把把儿的,一个端着不烫手,能从巷子东头端到巷子西头那种,于是我来到了陈炉。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这几年陈炉名气大,大的代表了耀州窑。其实耀州窑地盘很大,围绕着耀州窑博物馆,现在也有很多瓷业公司,这几年在西安的茶博会中,耀州窑的展区也不小。我还去过一个瓷业公司的生产车间,烧的瓷器很高档,茶具酒具很有品位的——这个地方原来是烧制瓷葫芦的,知道瓷葫芦不?就是电线上用的那种。但是,这些厂烧纸的瓷器再好,也就是一个工厂,而陈炉不是一个工厂,它是众多瓷器作坊烧成的一个记忆,它还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而是展现到你面前的活生生的记忆。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第一次去陈炉两千零几年,具体时间记不起了,只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是一个暑期。我携妻挈女,从西安城北客运站一路向北,到药王山摸了摸摸爷,到博物馆看了倒流壶,下来就搭着郊县车到了陈炉。到的时候天也就晚上了,对于在西安周边生活惯的我们,对着沟沟峁峁里的房屋,稀奇的不得了。你上的这家院子,就是下面这家的屋顶,前面明明到了一个死巷子,屋边却又出现了一个小路路。反正随便走,都有路,路的方向没有东南西北,只有上,只有下。瓷片铺街罐罐墙,这是确确实实的。我知道了一个名词,叫匣钵,那个罐罐就是匣钵,就是装瓷器胚子的容器。到了饭点,家家户户的烟囱上都冒出青烟,炊烟袅袅,把陈炉镇笼上一道轻纱。晚上找了家窑洞,睡大炕,还是热炕,能睡四五个人,孩子在炕上稀罕的不得了。整个小镇只有一家卖饭的,我想喝点酒,但是店里没有炒菜。我在小院子里裹个被子,就着火腿肠,喝着酒。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的,我看到了很多流星。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后来又去过几次,新鲜感慢慢的少了。看来走的路远了,见到的地方多了,追求的就更多了,方便的交通拉近了地方之间的距离,便捷的通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就如同喝酒,酒量小的人,千万不要自卑,你只要喝二两酒,就能拥有喝半斤酒的陶醉感,既省了酒钱又不伤身体,且喝且珍惜。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陈炉基本上还是老样子,说基本上,是因为现在镇政府前的路新修了,环境更加的干净了,有几家老窑坊规模更大了,饭馆多了,还增添了好多的农家乐,当然,游客也多了,要喝酒,炒十个八个菜是不成问题的。说起游客,就想起女孩子们。一些女孩子,爱到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旅游,不爱上这黄土塬上来,其实她们不知道,这里的景致有层次,这里的景致够粗糙,在这样的景致里拍照,才能把她们那些花容月貌衬托出来——语文不能白学了,这叫衬托,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王建房唱“大老碗大老碗大老碗一日三餐,大老碗大老碗大老碗,日子过滴浐!”这里就是产粗瓷大碗的地方。农村的小伙伴们,谁的记忆中没有一个比脸大的老碗,没有一个半人高的水缸,没有一个一尺高的油罐罐,没有一个拳头大的盐钵钵?不过现在这里早就不烧这些东西了,陈炉现在的产品都是比较精细的,仿照耀州窑博物馆馆藏的文物,这里也有精细的物件了。耀州窑唐宋时好赖是驰名全国的,宋代也是六大窑系之一。就是到现在,窑火都没有熄过,我喜欢陈炉的原因就是:这里一直在传承,而不是死的尸体,等别人解剖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五代时倒流壶,七十年代出土时惊艳了全国,现在这里仿制的瓷器,还有唐风宋韵,高古的很很。同时,这里的瓷器吸取民间的质朴,娇憨可爱。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我不是陶瓷专家,对这些也不懂,胡说着,大家也就胡听着。


澄城尧头窑,我去过两次。这里可能好多人就不熟悉了,从西安过去上高速就是两个多小时,和去陈炉时间差不多。尧头窑最大的名气就是黑瓷,当然,老百姓生活用的各种大缸小罐,也曾经是这里的主营。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陈炉逛的主要是沟道里的一片坡,窑头村逛的是沟道里的三面塬。


这里要比陈炉的窑口更多,更分散些,自然视野更开阔些。同陈炉不一样的是,这里居住的人少些,大多数人家都搬到下面大路边了,除了仅存的几户人家,还有几家经营的窑坊。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塬上的路宽些,坡缓些,路边废弃的匣钵墙上,长着密密的仙人掌,草木有些荒疏。我们绕着塬坡走了一圈,满眼是废弃的窑坊,好多地方都散落着残破的瓷器,有的还基本完好。路边有几个大雕塑“懒婆娘”,用来看碎娃的民间发明,同伴伸开胳膊腿要穿过去,我说你这身材进去就出不来了。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参观了几个窑坊,明显这里的瓷器,从器形到品种上要比陈炉少些。来陈炉的外头人多,要求多,器形就多了;这里来的人少些,器形就少了,交流是可以促进发展的。但是也能看出来,这里曾经也有繁密的人烟,高大的村门依然挺立,村墙院落还依然完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好多景区把人搬走了,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如果人文景区里没有人家,那这个景区就该荒败了。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遇到一个翻泥胚的师傅,抽着烟就聊开了,我们同行中有个铜川人,说起了耀州窑,师傅不服气了:我们这里规模要比耀州窑大的多。耀州窑博物馆长禚老师开始还不信,跑到我们这里发掘,就在那条沟。发掘了后,挖了些东西,禚老师就服气了。禚老师就是耀州窑原来的博物馆馆长禚振西,在这方面绝对的权威。这位师傅是很自豪的,说着说着,他不说了,抽口烟,哎一声,两个手一摊:没办法,咱的名气没有人家大呀。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收秋不收秋,等到五月二十六,只要此日滴一点,快到尧头买大碗,买来大碗吃米饭。”


师傅自管自的念着民谣。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以前尧头窑有多红火,现在就有多衰落。以前生活用品大多是瓷器,现在生活用品都变成铁的、塑料的,这些窑烧的东西就没有人买了。现在生产的东西,都算是艺术品了,装茶的罐罐,泡茶的壶壶,喝茶的碗碗,其他的都算是摆件了。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尧头窑的黑瓷釉色光润、釉质饱满,黑的有味道。我最喜欢尧头窑的老鼠罐罐,狗罐罐,师傅那看似粗苯的手指头,就那么捏几下,一只老鼠,一个狗娃儿,就活灵活现的出现了,稚朴,古拙,惹人欢喜。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从陈炉窑到尧头窑,我看到了千年窑火的不息,也看到了手艺人的执着,也看到了若干无奈,若干希望。以前生活是为了活着,现在活着为了生活,生活中的物质需求满足了,我们需要满足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时代在变化,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逝去的生活是温饱,现在的生活是享受,享受生活的艺术。传统的技艺这样才能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能更加丰富。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耀州窑有陈炉古镇,澄城尧头窑却有点没落了



图文作者 | 大瓦渣 | 陕西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匣钵   沟道   澄城   博物   陕西   大老   景区   大碗   巷子   瓷器   景致   古镇   名气   博物馆   师傅   东西   地方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