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136亿!史上最作死巨头,彻底被中国人惯坏

巨亏136亿,裁员30000人!

又一百年巨头扛不住了!

负面消息不断,深陷舆论漩涡。

从“销量之王”变身“召回之王”。

傲慢的品牌,国人还会买账么?

1、最作死巨头,一年赚走国人1400亿

百年巨头奔驰,它的标签实在耀眼——“德国百年汽车品牌”“第一豪车”“汽车的发明者”“身份的象征”。

车圈内流行的鄙视链是: 高端富二代开大G,中端富二代开卡宴,而低端富二代开兰博基尼。

调侃归调侃,不得不说,奔驰是一个早已占领用户心智的品牌,在中国豪车市场的销量更是遥遥领先。

豪不夸张地说,市面上70%汽车的专利,都来自奔驰。

近年来,该品牌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

例如2017年,梅赛德斯-奔驰和smart两大品牌在中国共交付61万辆新车,中国成为奔驰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突破60万销量大关的单一市场。

也是在这一年,奔驰在中国市场狂赚1400亿人民币。

同样的,在2018年1月,奔驰以6.8万辆的销量,夺得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单月销量冠军。

有趣的是,截至今年4月,即使奔驰全球的销量为742809辆,同比下跌5.6%,但是,其在中国前4月的销量为232050辆,同比上涨了2.2%。

巨亏136亿!史上最作死巨头,彻底被中国人惯坏

事实证明,中国成了奔驰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单一市场,而中国的用户,对奔驰显示出了实足的偏爱。

然而,这样的偏爱,不仅未能收获应有的尊重,相反,它却“恃宠而骄”,越来越作了……

前有西安女车主坐在奔驰引擎盖上的维权事件,现有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召回事件。

无不是在说明,奔驰被中国人惯坏了。

巨亏136亿!史上最作死巨头,彻底被中国人惯坏

在最近的一次召回公告上,两款奔驰车,召回数量近6000辆,高居名单榜首。

而在此前的6月底,奔驰才刚刚上过红榜,预计今年12月18日起,召回66.89万辆车,国产和进口的热门车型全军覆没。

2、从“销量之王”变“召回之王”

如果你对奔驰的认识还停留在高端、德国制造、销量之王的层面的话,小编不得已搬出这样一组数据:

截至目前为止,奔驰在今年已经发起14次召回,涉及车辆近80万辆。今年其在华的销量为70.2万辆,召回145万辆。

等于说,问题车辆已经远远超过了销售数量。

现如今,原本的“销量之王”,俨然已成为“召回之王”。

2019年,奔驰的召回数量超过140万辆,数量最大,远高于宝马和奥迪。

这样的奔驰,你还会继续买账么?这样的德国制造,还敢说是百年传承么?真的当国人“人傻钱多”?

奔驰频繁的大规模召回背后,到底藏着哪些诱因?

首先,质量问题突出,导致大规模召回。

自今年1月10日起,奔驰因为各种质量问题陆续召回各类车型。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召回发生在6月29日,以“发动机存在渗油隐患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为由,召回各类车系总计668954辆。

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发动机,因高压燃油泵与低压燃油管结合处,在长时间受到热负荷影响后,密封性会降低,在低温条件下,车辆冷启动时,可能会发生渗油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等于说,这次召回的主因是奔驰的燃油管密封处的密封件容易老化,存在自燃的可能。

此外,奔驰本来的定位是奢侈品路线,当面对中国市场的巨大销量时,原有的运行成本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矛盾。

从奢侈品牌的运行体系如何转化成大众的品牌模式呢?于是,奔驰选择了简配,这样就能省下一大笔的设备改进以及整车生产成本。

例如,奔驰以降低消费者维修成本为由,在中国市场进行简配,将某些车型的部分材料由铝合金换成了钢材。

再比如,近期某上市汽车网站发布了一组奔驰旗下车型的测试成绩。

结果显示,奔驰热销的一款GLC可能存在严重的简配现象,在连续几组对系统性能的测试中,奔驰2020款GLC无法完成简单的滑轮组测试,多个项目无法成功通过。

巨亏136亿!史上最作死巨头,彻底被中国人惯坏

这样一来,“简配”同样埋下了安全隐患。

除了漏油、简配的问题之外,今年年初,奔驰在美国召回的75万辆车,竟然是因为天窗有问题。谁能想象你在高速上驰骋时,天窗会离奇飞走?

在J.D.Power发布的2020年美国车辆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平均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为134,梅赛德斯-奔驰为152。一般来说,PP100得分越低,汽车质量越好。而在另外两个德系“三强”中,宝马、奥迪的PP100得分,分别为123和136。

可见,奔驰的可靠性数值已垫底。

尽管对于此次大规模召回,有人称这是品牌方负责任的表现,但是,这也彻底暴露了奔驰在品质体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次,产品工艺问题+二次召回。

产生大规模召回的原因,除了质量问题之外,因产品工艺问题而召回的比例也占据了多数,例如安全带、制动器、发动机涡轮增压器,进油管的材料等不符合规格或要求。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召回维修工作中出现失误,出现了二次召回的问题。

再次,“被迫召回”,可能是“知情不报”。

根据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消息显示,这次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等于说,奔驰是被动大规模召回,不排除其知情不报。

巨亏136亿!史上最作死巨头,彻底被中国人惯坏

最后,傲慢过头,有意扭转舆情。

根据乐思舆情的观点认为,奔驰近期频繁在华召回车辆,也与之前发生的“断轴、轮胎鼓包”等问题有关,当时,奔驰面对这样的质量问题,视而不见,姿态高高在上,并迟迟不对公众做出回应。

此外,在网上随便一搜,关于奔驰的各种质量、维权问题,十分普遍,而品牌方的态度又屡屡藐视用户,十分傲慢。

伴随奔驰车在华销量的增长,为了长远发展,奔驰似乎意识到了之前的怠慢,有可能对今后品牌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即使面临“召回过多”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也要尝试扭转对其不利的舆情。

3、被惯坏的“奔驰们”,该醒醒了

奔驰的“硬伤”已经昭然若揭,但是,出于奔驰多年来的第一豪华品牌的定位,以及巧妙的价格策略,导致国人对于奔驰的认识形成了集体的思维定势。

所以,就算明明知道它有问题,仍然抵不过面子上的诱惑。

也许,正是一部分国人有这种想法,才导致这个品牌越发嚣张,对中国用户缺乏最起码的尊重。

比如,2017年7月,奔驰被国家质检部门约谈,但是直至11月奔驰才提出召回计划,而相比较美国市场,早在2016年2月,奔驰就采取了召回措施。

区别对待的“黑历史”,由来已久。

质量问题、简配丑闻以及傲慢态度,让国人对这个品牌日益不满。

如今,被巨亏、裁员笼罩下的奔驰,很难不在成本上继续消减,如果这个品牌仍然在形象工程上大做文章,而不注重产品本身的打磨,那么,它的高和贵,必将被中国市场重新定义。

遥想三星当年,也是由于对中国用户的伤害,而败走中国;杜嘉班纳因辱华后,元气大伤;哈根达斯的区别定价,也让它如今在中国市场上生意惨淡。

如奔驰一般的品牌是时候醒醒了!

时至今日,消费者也在不断成长,如果品牌仍然学不会尊重用户,不断透支用户信任,产品以次充好,那么,想要继续在中国市场获得丰厚红利,续写销量神话,将注定是大梦一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三星   舆情   范围内   德国   销量   中国市场   傲慢   中国   巨头   国人   车型   车辆   数量   中国人   品牌   用户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