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1308亿!!!

7月9日,贝特瑞申购结果出炉,本次网上发行共计45.97万户申购,有效申购倍数326.09倍,最终获配比例0.30666494%,冻结资金高达1308.53亿,创精选层新高。


考虑到最近行情的火爆程度,付出的资金成本可想而知,这也印证了贝特瑞的受欢迎程度。


作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纯正的特斯拉概念股,贝特瑞被誉为精选层皇冠上的明珠,可吊诡的是,在以前却并不受资本市场待见。


2018年,贝特瑞营收40.09亿,净利润高达4.81亿元,彼时的市值却只有30亿,直到2019年才开始火箭般蹿升。


究其原因,母公司中国宝安“功不可没”。


在这里,我们详细地说道说道,贝特瑞及中国宝安是怎样的存在。

1

贝特瑞是全球负极龙头?


说到这点,可能很多人无感。


要知道,贝特瑞在2009年出货量就已超越日立化成,此后稳坐行业龙头宝座。


可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前有杉杉股份,后有璞泰来,这才是负极材料的行业龙头嘛,贝特瑞是什么鬼?


先说杉杉股份。


公司起手很好,抓住2015-2017年那波新能源车热潮,疯狂怼产能,正极、负极、电解液都在大干快上。


公司雄心勃勃地要成为全球正负极材料龙头企业,效果也的确显著,2016年正极出货量全球第一,负极全球第二,辉煌一时无两。


但技术是杉杉的硬伤,于是后来被璞泰来超越。


璞泰来2012年成立,短短数年崛起,原因就是与宁德时代同出一源,核心管理层多来自ATL,包括总经理、研发总监等。


相同的技术基因,加上双方的渊源,璞泰来被宁德时代钦点为御用供货商,搭上了云霄飞车,可以预见到在新能源车的大趋势下将继续狂飙猛进。


贝特瑞之所以声名不显,就是因为完美踏空了国内的新能源车行情。


而这就涉及到技术路线之争。


负极材料分为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两种。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关键性能指标有比容量、循环寿命以及倍率性能,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价格。

人造石墨在循环和倍率上占优;

天然石墨则在比容量和价格上更佳。

由于补贴退坡及市场化必然导致的降价压力,国内电池厂商都建立起以成本为导向的供应链体系,照理天然石墨更有优势。


可天然石墨对电池材料配套体系要求高,应用难度大,国内电池厂商处理不好,人造石墨因而成为国内主流技术路线,市场份额高达75%。


江西紫宸、东莞凯金、杉杉股份都是以人造石墨为主。


主打天然石墨的贝特瑞只能干瞪眼。

天然石墨的福地在哪里呢?

海外市场。

以松下、三星、LG为首的国际动力电池厂商,均以天然石墨为主。


不得不说贝特瑞非常NB,这些电池巨头都是眼高于顶的货,产业链准入门槛非常高。


以松下为例,材料供应商全部以日系为主,且都是独占格局。


正极材料选择NCA,由住友金属独供;


负极人造石墨由日立化成独供,天然石墨以日立化成和贝特瑞为主;


电解液宇部化学占58%,三菱化学占34%;


隔膜80%由住友化学和旭化成供应,恩捷股份部分提供。


国内企业中,只有贝特瑞成为松下的核心材料供应商,把日立化成的市场份额生生抢走,2019年还荣获松下集团供应商最高奖项“最佳合作伙伴奖”。


三星、LG、村田等同样如此。


2017年,贝特瑞的天然石墨出货量,分别占到松下、三星、LG、村田需求量的48%、88%、65%、91%,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技术实力之强悍可想而知。


以硅碳负极材料来说。


理论比容量可达4,200mAh/g,远超石墨负极材料,是未来最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之一,各厂商都非常重视。


在其他厂商还没影时,贝特瑞2013年就已实现突破,并先后通过松下、三星的认证。


2017年,公司硅碳负极出货量达到1000吨,通过松下供应特斯拉。


截至目前,国内仍只有贝特瑞能批量供货。


3000吨的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别人是等技术突破,贝特瑞是技术突破了,等下游需求爆发。


这在天然石墨上表现更明显。

2

前些年,国家对新能源车大力扶持。


国内电池厂商的发展速度远超国外,特别是宁德时代,装机量迅速攀升到全球榜首。


欧美汽车巨头比较佛系,宝马、奔驰、通用、沃尔沃等均是在2018年才开始大举进军新能车市场,布局欧美市场的松下、LG等需求自然不大。


这导致贝特瑞迟迟无法上规模。


在杉杉股份、璞泰来的紧逼下,贝特瑞终于疯狂了一把,从2016年开始加码正极材料,重点是磷酸铁锂。


贝特瑞不差技术,上量自然很快,2017年就把磷酸铁锂出货量干到全国第一。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体现在业绩上,公司16、17年的正极营收爆发式增长。


可这时出了个事,坚瑞沃能爆雷了。


大批供应商躺枪,其中也包括贝特瑞,肉没吃两口,就挨顿闷棍。


贝特瑞非常谨慎,面对激增的应收账款,果断停止暴量,重新回到“做优做强”的道路上。


从2018年开始,公司的正极营收逐年递减,在保留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优质客户的同时,逐步清理劣质客户,清算呆账坏账。


2017年至2019年,贝特瑞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0.76亿、1.26亿、2.73亿。


2019年的大幅计提,使公司的扣非净利润降到3.82亿,同比减少7.69%,不然公司的业绩会非常漂亮,即使按2018年的水平计提,扣非净利润仍将同比增长36.69%。


但经过清理后,公司已将沃特玛的应收账款全部计提,国能剩余的2.56亿再次计提40%,再无大额计提压力,为公司的业绩增长扫清了隐患。


正如前面所说,欧美从2018年开始疯狂加码新能源车,贝特瑞终于苦尽甘来。


以松下为例,16、17年为贝特瑞贡献的营收均不足3亿,2018年达到5.53亿元,2019年更是飙升至11.4亿。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原因很简单,特斯拉放量了。


从2018年Q3开始,特斯拉爬出产能地狱,Model 3产量大增,松下需要的负极材料自然暴增,这才有了贝特瑞业绩的爆发。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三星同样如此,17年为贝特瑞贡献的营收仅2亿出头,2019年已达到7.22亿。


此外LG、宁德时代、SKI等也在放量。


这样豪华的客户阵容,在电池材料厂商中独一份。


特斯拉国产化后,贝特瑞凭借对LG和宁德的捆绑,仍能做到“内外皆修”。


论特斯拉概念纯正度,贝特瑞至少在前三甲。


再看正极材料。


目前NCM111、NCM532、NCM622等普通三元材料已没有竞争力,以NCA和NCM811为代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贝特瑞没玩普通的,上来就瞄准NCA。


贝特瑞在国内率先实现NCA的技术突破,已经向SKI批量供货,同时已通过松下的现场审核,即将把松下这全球最大的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厂商拿下。


届时松下NCA+硅碳负极的化学体系,都将由贝特瑞主供。


2019年,公司1.5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已经投产,出货量在全国仅次于容百科技和巴莫科技,如果不是疫情影响,今年就将进入爆发期。


再看贝特瑞的发展前景。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根据韩国SNE Research的数据,2020年Q1,LG和松下装机量双双实现对宁德时代的反超。


这正是因为欧美市场的爆发。


松下靠着特斯拉,自不必说。


LG供应的雷诺Zoe EV、奥迪e-tron、捷豹i-Pace等纯电动车销售火爆,加上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的攀升,LG装机量惊天大逆转。


贝特瑞作为松下、三星和LG的负极主供应商,在欧美市场逐渐发力后,业绩的持续高增长板上钉钉。


站着把国际巨头们的钱挣了,国内都没几家这种企业。


从发展前景看,贝特瑞远比璞泰来值得期待。


且在研发投入、专利储备、净利率等方面,贝特瑞也显著优于璞泰来。


根据公司预测,2021年营收接近百亿,按照公司15%的净利率,净利润将达到15亿,完全有望奔千亿市值而去。


别急着否定,诚然电池竞争激烈,且特斯拉等厂商都是价格屠夫,但贝特瑞也不是吃素的。


控股鸡西贝特瑞和鸡西长源矿业,打造天然石墨负极产业链;


天津贝特瑞和山西贝特瑞,打造人造石墨负极产业链。


全产业链布局,持续的技术领先,加上行业独占格局,贝特瑞的翅膀真的很硬。


更何况这些年,天然石墨价格本就在下降通道,但贝特瑞却能硬生生把净利率做起来,2013年为10.02%,2019年已提高到15.6%。


未来三五年,贝特瑞真有望成就千亿市值。


但这要以贝特瑞转板为前提,需要看中国宝安的功力。

3

中国宝安这公司,一言难尽。


我们曾经分析过,A股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


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过低时,由于所有者缺位,管理层会鸠占鹊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他们以功臣自居,把上市公司视为禁脔,搞以权谋私,损害全体股东利益。


最常见的是设立大量子公司,通过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转移资产,搞利益输送,各种花式操作。


中国宝安就是典型的“内部人控制”企业。


宝安是资本市场老八股,那些年曾在市场上呼风唤雨。


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第一张可转换债券、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


宝延风波,开启股权并购的先河。


深圳坐地虎,著名的资本市场大鳄。


中国宝安以股权投资见长,依托中国风投,多年积攒的家底不菲。


A股的马应龙,H股的国际精密,新三板的贝特瑞、大地和、成都绿金、友诚科技等,参股的还有筹划上科创板的芳源环保……

以贝特瑞为主的新能源车产业链;

以万鑫石墨为主的石墨烯产业链;

旗下有名有姓的公司175家,涵盖军工、半导体、医药等多领域,再加上遍布全国的房地产,几十亿的土地储备。


真*A股多宝道人。


正是这些隐藏资产,让“慧眼如炬”的投资者们前仆后继,但结果证明都是飞蛾扑火。


宝安的投资以初创企业为主,短期很难见成效,而且采用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设立大量子公司,更骚的是还交叉持股,很难窥其全貌。


且在宝安的刻意低调下,子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外界无法得知,报表也不会披露。


上市至今,就没投资者能扒清水有多深。


如此骚操作就是因为宝安是内部人控制企业,大股东富安控股仅持股11.91%,外界皆知这是董事长陈政立的马甲。


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管理层没有做大做强的野望,反而刻意保持低调,多年来没有任何资本运作,打造了完美的“内循环”。


暗戳戳的“自食而肥”,岂不快哉。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年年业绩两个亿,年年分红两分钱。


除2015年卖宝安地产,藏不住,10多年来,皆是如此。


投资者压根没法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


即使贝特瑞业绩爆发式增长,宝安营收翻了几番,净利润仍稳如老狗,无数预测业绩的投资者脸打的啪啪响。


凭着这点股份,管理层何以稳如泰山呢?


就在于下面这句话: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774家机构,持有12.11亿股,占总股本的46.96%,可Choice显示只有1家基金,10大股东加起来都只有7.07亿股。


哪来这么多机构?还持有如此多股份。


还不是管理层在亮肌肉,我有筹码,勿扰。


2015年,宝万之争爆发,外行看热闹,宝安的管理层却惊出一身冷汗,虽然宝安自己就是国内最早的野蛮人,却并不想成为被狙击的对象。


金色降落伞出炉:


当公司被并购接管,管理层被解除职务需得到本人认可,且公司须一次性支付其相当于其年薪及福利待遇总和十倍以上的经济补偿,还要按《劳动法》支付赔偿金。


同时,毒丸计划也来了。


宝安历来喜欢炒股,2015年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后,宣布将不再追加投资,可很快就自己打脸,且派来一员猛将。


“小巴菲特”,陈匡国。


1984年出生,2001年8月-2006年6月期间分别在英国剑桥贝尔语言学校、剑桥MPW学校和ALEVEL、剑桥艺术与科学学院、英国创艺大学读书。


如此丰富的求学经历,肯定是高材生。


陈匡国在宝安任金融投资部常务副总经理,携10亿巨资杀入股市,操作仅两笔,可笔笔令人窒息。


2017年Q1,耗资5亿杀入海马汽车,现在海马汽车已变成*ST海马,亏损大半,至今仍在死扛;


2017年Q4,和马应龙组团,耗资5亿把华大基因推上顶峰,华大的10大流通股东,宝安独占6席,好不风光,最后跌成狗屎。


今年华大基因涨的如此风骚,却又在一季度减仓。


论高吸低抛,卧倒装死,宝安的投资部门已深得个中精髓。


如此犀利的操作,业绩能不惨?


但宝安也不是浪得虚名,把山东地产项目转让,仍能把2018年的净利润保持在2亿。


业绩,总归要稳定才好。


恶心吧,你别买啊。


宝安管理层如此折腾,自然天怒人怨:


二股东宝安区国资委的代表次次投弃权票;


宝安搞股权激励被中小投资者否掉。


但又怎么样呢,内部人控制企业就这样任性。


这样的宝安真是人厌狗嫌,券商机构都绕道而行,整整五年研报都没一份,连贝特瑞都受牵连,在资本市场不受待见。


态度归态度,但我们要明白,这并不代表宝安没价值。


持有贝特瑞75.49%的股份,类似思摩尔之于亿纬锂能,这就是价值。


控股参股公司数百家,能跑出贝特瑞,以后也会跑出其他企业,这也是价值。


注册制,对宝安更是如虎添翼。


问题的关键是,宝安没有建立起良性的投入—产出机制。


很多企业投资,直接上已有体量的明星企业,然后在二级市场快速变现。


宝安以投初创企业为主,发育周期非常长。


以贝特瑞为例,2000年成立,宝安2002年开始投资,直到现在才见成效。


这样漫长的投资周期,足以拖垮任何投资者,即使宝安手里捏着金疙瘩,只要管理层不愿意变现,投资者很难享受到成长红利。


以宝安的体量,指望成长中的企业贡献业绩,也不现实。


再加上宝安为投资这些初创企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年三费都占到营收的20%以上,能有业绩才怪。


简言之,没业绩,没业绩,没业绩。


可在贝特瑞上精选层的当下,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4

5月11日,中国宝安发布公告:


将以7.692元/每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转让孙公司成都泰格尔2652万元注册资本,预计产生净利润1.2亿元。


公告还提到,成都泰格尔欠宝安借款本金4839万元,利息113万,欠深圳泰格尔借款本金1498万元。


现在知道宝安的钱去哪儿了吧,有这上百家子孙公司吸血,宝安的业绩能好才怪。


从公告也能看出宝安的子公司多值钱。


以泰格尔命名的公司,还有深圳泰格尔航天航空、深圳泰格尔碳纤维材料、泰格尔航空科技(南昌)等。


多宝道人真不是乱叫的。


紧接着,宝安开始丧心病狂地卖。


5月29日,转让海南三家房地产子公司股权,交易价款8.4亿,预计产生3亿元净利润;


7月1日,转让湖北宝安房地产公司股权,预计产生净利润5300万元;


7月7日,新疆宝安房地产转让土地使用权,预计产生净利润6000万元。


毛估估,已为宝安贡献净利润5.33亿,回笼资金14亿元。


在卖卖卖背后,我们可以看出:


宝安在对房地产做减法,强化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布局;


宝安真的很值钱,只要想,卖个宝安出来都有可能。


而宝安这样骚操作,目的很明确:


为贝特瑞转板作准备。


根据分拆上市的规定:


上市公司最近1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中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不得超过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净利润的50%;上市公司最近1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中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净资产不得超过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净资产的30%。


从2019年的财务报表看,宝安享有的贝特瑞净利润为5.03亿,比宝安全年净利润还高,贝特瑞的净资产也占到宝安的40%,两项皆不符合。


宝安这才不断卖子公司,增加净利润,做大资产。


宝安要多少净利润才能符合条件呢?


先看贝特瑞,公司公告受疫情影响,1-5月业绩承压,可据君临调研,影响非常小,半年就有转正的可能,全年保持增长无悬念。


去年额外计提1.47亿坏账,贝特瑞的净利润仍有6.66亿,今年无坏账计提压力后,全年净利润有望上10亿。


按宝安持有75.49%的股份算,要达到50%的净利润要求,宝安2020年要干到15亿才保险。


如果顺利,中报最迟三季报就有预增公告。


我们再看宝安这波行情的逻辑。


2019年12月,宝安的特斯拉概念得到认可,正式被归入新能源车行列,开始受到市场追捧。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从机构持股看,原来多年不变保持在12亿股,从12月开始却迅猛增加,到3月10日,机构增持了2.4亿股。


接着疫情爆发,但机构并没有怂,短暂撤离后继续怼。


截至6月30日,散户152051,不断减少,机构数1607,机构持股飙升至1544290361。


相比19年12月,机构耗资20亿,增持了3.3亿股,这才是宝安股价不断上涨的主推手。


同时在2020年Q1,社保503和118也跑来凑热闹,合计买进4269万股。


要知道陈政立非常有政治觉悟,2015年四季度,宝安股价能翻倍很大原因也是证金买进2805万股,不然以宝安的尿性,什么时候如此飙涨过。


再加上转板的业绩预期。


资金、题材、业绩已形成合力,宝安出现了罕见的投机价值。


为何用投机?


这是因为注册制也罢,贝特瑞的高成长也好,管理层能否真正把打造高科技产业落到实处,真正把宝安做大做强才是关键。


不然每年2亿,永远只有投机价值。


当然这是后话,至少现下的宝安,真的很香。

特斯拉暴涨,谁最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三星   特斯拉   泰来   宁德   负极   正极   出货量   石墨   净利润   子公司   松下   业绩   材料   科技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