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杀的中美,结局扣人心弦


相爱相杀的中美,结局扣人心弦

云撕逼多日后,中美在夏威夷开了个小会。


会议地点意味深长,披露的会议公报也耐人寻味。


所谓“双方充分阐明了各自的立场,认为这是一次建设性的对话”,翻译过来,就是“各说各话”,没有共识。


几天后,有超级鹰之称的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在FOX中称中美贸易协定已经“终结”(over)。


此言一出,美股当即跳水,道指期货下跌超400点,触发全球市场震动。


最懂股市的建国慌忙救场,超级鹰也立马甩锅“fake news”,声明自己的发言“被严重断章取义”,中美经贸协议仍在执行。

相爱相杀的中美,结局扣人心弦

一个intact(完好无损)不够,还得加上个fully(彻底、完全)来强调 来源:懂王推特

这事嘛,有两种解读。


一种解读是,美国人对中国还心存期待,执政精英们嘴炮归嘴炮,但仍不希望最终撕破脸皮,尚有回旋的余地。


一种解读是,在夏威夷会谈鸡同鸭讲的背景下,纳瓦罗的over论不是空穴来风,可能是美决策者内部的共识,这次不过是说漏了嘴,其实暴露了真实意图。


实际上,第二种悲观解读很有市场。


因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对美有利,从美国务院《对华战略方针》中“respectful yet clear-eyed”(尊重但擦亮双眼)的冷酷措辞来看,待建国打赢连任选举战,第二阶段协议就没有谈下去的必要。


而美国最近一系列甩锅和干涉我国内政的操作,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感,同时我国抗疫成功,也激发人民空前的自信情绪。


迎合这种情绪的言论颇有市场,翻脸就翻脸,脱钩就脱钩,爽文嘛。


是啊,国内市场大,似乎关起门来自己过也行。


可地球离了中国照样转,但中国却离不开世界,国内孤立主义抬头并不是好事。


事情变糟了吗?


作为理性乐观派,在君临看来,还不至于。

1

5月14日常委会,有一个新提法,即: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时间,洛阳纸贵,解读者众。


但都没抓住重点。


很多人光盯着“国内”,言必称新基建,却看不到“国际”和“循环”。


这两词,才是未来影响中国经济的关键变量。


在旧的发展格局里,中国的国际循环可以简单总结为“中国制造,欧美消费”。


出口大于进口,由此造成的结果,便是形成大量外汇储备,为让外储保值,只有购买量大,安全,流动性好的美债。


说起来,前些年,某些部门沾沾自喜的以外储丰饶为政绩,这些年不怎么提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很奇怪?


明明是一个穷国的中国,却是资本输出国。


明明中国人勒紧裤腰带,破坏了环境,为世界玩命的加工制造,却没换回来几句好。


明明中国人勤劳,却不富裕。


详细原因我们下文阐述,这里简单来说,就是旧格局的国际循环,不太通畅。


小国也就罢了,但中国这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梗阻,那问题就很麻烦。


还记得2008年,美国就有把锅甩给中国的历史。


当时美国的一些政客就认为,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手里的美元盈余,助长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


当然,对这样的神逻辑,我们予以坚决的一一驳斥。


但马克思教育过我们,内因由外因引发而变化,大气候管着小气候。


所以,你真以为那只人畜无害的兔子,就一定纯洁无瑕萌萌哒么?


Naive。

2

今年初,我国与美国正式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协议大致约定了什么,我们一起复习一遍。


1、Purchase(购买)

在2017年的基础上,中国承诺未来两年内从美国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

2、Tariffs (关税)

美国于2019年9月、12月宣布额外征收关税的中国商品,或是税率减半,或是推迟征收。


中方对美国汽车行业征收额外关税推迟。


此外,美方之前宣布的,对中国2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的25%关税维持不变。

3、Intellectual Property(技术/无形资产)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


中国承诺不“胁迫”海外高科技企业用技术产权换取市场;


中国承诺“节制”政府资助的对国外高科技企业的并购活动。

4、Currency(货币/汇率)

中国保证放弃本币主动性贬值操作,按月公布外汇储备表,如果违规,美国可以再次施加关税制裁。

5、Financial Service(金融行业)

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资金融企业开放。


大家读出什么味没有?


没错,协议里几乎都规定的是中方的义务,到处都写着“China shall”(中国应:)


协议一签,有些人说怪话,什么“丧权辱国”,“主权沦丧”,张口就来。


主权问题不可谈判,先不说这是一种外行的说法,起码也对中国外交历史缺乏了解。


主权其实是可以谈判的,特别是国际经济谈判,经济谈判是比较现实的谈判,就是拿主权范围内的东西来做交易。


什么叫主权范围。


“放弃本币主动性贬值”,“金融企业对外开放”,这不都涉及到主权内政吗?


高层为什么要尽如此诚意,签这样一个看起来“吃亏”的协议?


我想,对这个问题,高层比民间看的更清楚。

3

协议签订以后,权威人士接受了专访。


谈及协议主要内容,他总结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即是:


“深化贸易领域双向合作,扩大双方在农产品、制成品、能源、服务业等领域的贸易规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贸易之所以和人民的福祉联系在一起,这里面其实大有文章。


首先我们要记住以下这条不言而喻的经济真理: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中国人生产商品,出口到美国,挣了美元,没有购买美国货,却购买了美国国债。


我们就来推导这一旧格局下的国际循环。


2017年是有史以来中国从美国进口最多的一年,1303亿美元。


出口美国呢,是5056亿美元。


对美顺差足足有3753亿美元。


假如我们没有将3700亿买美国国债,而是买了美国货呢?


美国人拿到3700亿订单收入,按美国人不到20%总储蓄率计算,会存下740亿,花掉2960亿。


然后继续存,继续花,形成一个“乘数效应”,最终这3700亿采购款会带来约1.85万亿的GDP。


美国的产业问题,就业问题,是不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对中国制造的威胁论,是不是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其实话说回来,1.85万亿,这里肯定少不了飞向中国的采购订单,又可以继续相互成就。


就拿猪肉来说,美国猪肉他不香么?


要知道,养猪是一项既消耗粮食,又污染特别大的产业。


进口美国猪,不就相当于将污染留在了生产国吗?


所以有些人沾沾自喜的“穿别人鞋,让别人无路可走”的狭隘民族主义,是无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那么,买了美国国债,又会发生什么呢?


国债价格,本质上就是利率。


中国大买家的出现,会推升国债价格,也就是说会压低美国利率,让资本富国的钱更不值钱。


大水漫灌,会发生什么,中国楼市说明一切。


作为地球村里的大块头,你说08年由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危机,中国一点锅都不背,那肯定是不客观的。


事实上,我们现在对全球100多个国家全都贸易顺差,而且额度还不小,几乎是一边倒。


所以懂王要叫嚣:


“中国在经济上强奸了美国,中国公司不断歧视虐待美国公司”


吃瓜群众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真是匪夷所思,中国公司咋能“歧视虐待”美国公司呢?


将心比心,在位谋事,懂王为美国好,何尝又不是帮中国呢?


在回答懂王帮中国之前,我们先思考下,什么叫“歧视虐待”美国公司。


答案似乎是不下美国货订单。


为什么不下订单呢?


答案很简单,中国人民没钱,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却不富裕呢?

4

10年前,父亲25W卖掉了县城的旧房子,给儿子付了婚房的首付款后,发表了一番感叹。


“没想到,房子免费住了十多年,还赚了22W”


是啊,父亲什么都没做,却享受了资产增值的福利,获得了财产性收入。


房子很破,本来不值钱,但正是因为城市的土地有一个正常的二级市场,生产要素能自由流通,土地值钱,自然房子也就值钱。


这几十万,就这样凭空“涌现”了出来。


试想,假如房子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受保护的产权,自由流通的市场,良好的未来预期。


这钱是“涌现”不出来的。


所谓“涌现”,其实就是“借贷产生货币”。


有了“新钱”的产生,才会有“一个的人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的产生。


无论是买旧房买家还是儿子的新婚房,他们扣掉首付后的房贷,是银行基于上文的秩序、产权、市场、预期,且相信借款人未来能创造财富来偿还债务,凭空创造出来的。


尽管理论看起来复杂烧脑,但真实社会的财富算法,就是这样运行的。


过程虽然简单,但秩序、产权、市场、预期,都非朝夕之功。


所以市场覆盖不了地方,财富自然无法生长,这就是金融和资本的力量。


土地市场管制的破冰,之前我们写过很多,这是一个潜力无限的领域,值得期待的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经在推进,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土地的例子,是中国市场准入困难,管制过多的一个极端缩影。


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没有市场准入门槛的行业实际上供给不足,市场机会缺乏,财富缺乏“涌现”渠道,这也直接导致了竞争的过于激烈,呈现出所谓的“内卷化”。


所以权威人士总结的第二个方面就是: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包括扩大金融领域双向开放,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


放宽准入、双向开放、提供机遇,前途固然光明。


但实现路径是什么呢?


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第一章——知识产权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The United States affirms that its existing measures are consistent with its obligations in this Chapter.(美国确认,美国现行措施与本章节所规定的义务相一致。)


就是美国要求中国做到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要先做到。


有意思啊。


换句话说,协议的调子其实隐含着一个倾向:


中国的经济制度要“对标”美国。


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这也许要从加入WTO开始说起。

5

前几天,中国航空公司申请加飞中美航班,被美拒绝。


美交通部给出的解释是要“维持parity”。

相爱相杀的中美,结局扣人心弦

来源:financialpost.com

parity一词,并非美方的心血来潮,其意思,是“对等”、“相同”,即你准我飞几班,我就准你飞几班 。


这个parity,是下文的关键词,也是理解“对标”的精髓。


当年,我们加入WTO的谈判很艰难。


难就难在“市场经济制度”。


我们是个转轨国家,国家介入经济发展的程度较深,一个产业如果国家大力扶持,再加上勤劳聪明中国人的低成本优势,那几乎就是摧枯拉朽,横扫千军。


LED、光伏这些,可谓其中典型。


当然,其他国家也存在产业补贴,但体量大的中国上手补贴,那是大象闯进瓷器店,破坏力惊人。


这样操作,对那些不干预市场,或者说无法干预市场的国家来说,显然有点不公平。


当时就有学者总结:


一些最具影响力的WTO成员国仅仅认识到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然而却对中国能否履行义务怀有极大的疑问……他们不愿在没有特殊针对性的保护性条款容许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说白了,就是允许你加入,但我要留一手。


所以《中国加人WTO议定书》包含了为数不少的例外,有一些特殊条款。


啥意思呢。


就是中国可以用“非市场经济国家”加入WTO,但和中国是特殊的WTO关系,没有正常WTO国家之间那些法定义务。


还要求中国承诺要走市场经济道路,政府减少干预,并规定了一个15年的过渡期。


问题就在对这个过渡期的理解上。


过去很多学者和政府曾坚定的认为过渡期满,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可当2016年12月大限来临,欧美鬼畜、日本马鹿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相继表示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尤其是美国,你看美国务院发表的《对华战略方针》,虽然胡说八道居多,但却流露了美国对华融入国际体系的一种“失望”情绪。


当然,这个认定标准不太客观,存在明显的政治因素干扰。


就拿嗓门最大的美国,其国内法《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价标准来说。


诸如货币自由兑换,外资准入程度、主雇之间商议工资自由度、政府对定价的干预度、政府对社会生产资源的控制度和所有权状况等等。


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究竟如何,想必诸位心里应该有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然党的决定还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干什么。


WTO有几个基本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


“Mutual reciprocity and mutual benefit principle”(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


reciprocity这个词,直翻是“互惠”。


实际上,我们也是这么理解的。


但这词在法律词典里,叫“对等权利”。


我们自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在WTO里不需要提供对等。


可15年过了,美国鬼畜不认可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那就意味着需要对等。


所以在毛衣战里,懂王明确提出要遵循“对等权利”这个基本原则。


当2018年3月懂王宣布对600亿中国商品额外征税的时候,专门提了这个词。


我们来看原版新闻:


“The word that I want to use is reciprocal,” Mr. Trump said in announcing the tariffs in the Diplomatic Room of the White House. “If they charge us, we charge them the same thing.”


懂王想用的词是“对等”,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


他还强调几遍,这个词是“对等”,要求大家能记住这个词。


还生怕中国听不懂,甚至用了“mirror”,就是镜子,要镜像。

相爱相杀的中美,结局扣人心弦

来源:白宫

懂王就差说,过去双方摩擦,中方就来大笔采购那招,不好使了。


你说英文十级的权威人士听不懂吗?


那也太小看体制内的精英了。


所以第三个方面,他总结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双方承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基于自愿和市场条件的技术合作等,以更好地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与发展活力。同时,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及时有效解决经贸分歧。”


你品品,公平竞争,激发活力,建立双边安排,这些表述的潜台词是什么。


可要“对标”美国,这事似乎有些不好办呐。


有人说,美方会要求中国解散国企,取消产业补贴,甚至要审计各级政府,派驻监督员,都是中国核心主权,双方谈不下去。


但路毕竟是人走的,事也是人办的,经济制度虽然跟政治制度密切相关,但在中国,毕竟是后者领导前者。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上最精妙、最核心的中美关系不搞好,这共同体自然没戏。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大国的担当,有大国的诚意。


之所以能签第一阶段协议,那接下来自然是第二阶段的准备工作。

6

我们一再强调过,今年是个政策大年。


疫情导致的变局,只是促进改革的其中之一。


一阶段协议是今年1月签的,接下来疫情爆发,而疫情控制住后。


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


5月,《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发布。


两份“市场经济”的重磅顶层设计文件先后发布,前者明确定义了市场化的扩围,后者设计了新时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


尤其是后者,文件“基本原则”中有如下表述:


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


你品品,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制度经验,国内国际制度接轨。


懂王啊,你看到了吗?


这不就是你口中的“mirror”吗?

相爱相杀的中美,结局扣人心弦

来源:《man in the mirror》by michael jackson


尼克松当年访华,主席就说过,他喜欢跟共和党这些右派打交道。


为啥?


因为左派弯弯绕,喜欢拿着意识形态到处喷人,却不擅长解决实际问题。


右派虽然大老粗,天天秀肌肉,但能办事会办事,实事求是的多。


所以天佑懂王,再干一届。


搞定美国,市场经济地位其实就解决了,至于那些“笔尖”大的地方,还叫个事吗。


老大不是用大白话说了吗:


“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二战后70多年长久和平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人类通过各种多边组织,通过贸易和资本的力量,将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


毕竟没有人希望对自己的客户、供应商、债权人、股东动刀动枪。


怎么把中美关系搞好呢?


就是在经济领域,更加紧密的相拥在一起,一吻情深。


多事之秋,世事纷扰,现在的中美关系“看起来”似乎暗淡无光。


但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才是价值投资者最基本的素养。


相爱相杀的中美,结局扣人心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中美   加人   中美关系   扣人心弦   对等   美国   国债   关税   主权   中国   结局   协议   美元   国家   贸易   国际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