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从重要会议的措辞看,内循环正在加码。


造词学在进步,概念也变的时髦,但新瓶仍然装的旧酒,所谓的内循环无非是个扩内需的老问题。


可事实证明,内需不是填入硅胶的罩杯,想扩就扩,关键前提是:


大众要有钱消费。


那么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问题,除了做大蛋糕,就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


以民主平等为口号兴起的社会主义,原教旨加入东方传统,虽早已面目全非。


但从西方来,到西方去,不妨从号称“当代马克思”的皮凯蒂那本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说起。


用贫富分化的视角,来思考投资的问题。


1

伟大的工业革命,让人类告别了匮乏,在市场规则的照耀下,人类拥抱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度。


暴涨的生产力虽然让人类告别普遍性的稀缺,但马上又面临着一个悬而未决的古老问题:


这个世界的社会财富和资源分配。


到底是更公平,还是更不公平?


现代社会,无论什么主义,都不会忽视公平问题,就算身体不诚实,标语总要来几条。


但这事具体到我国,到底是要一穷二白的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朱门酒肉?


前有狼,后有虎,政策似乎就显得拧巴。


当然,最拧巴的,要属那些从工业革命起,就一直观察贫富差距现象的经济学家们。


在书中,皮凯蒂首先梳理了经济学上四大经典之论,即: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法国大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初期


李嘉图的古典贸易理论——从重商到自由贸易的英国


马克思的资本论——社会不平等最严重的19世纪


库兹涅茨的U型曲线——两战和冷战时期

简单来说:


马尔萨斯的理论简单粗暴。


他认为人口过剩是影响财富分配的首要因素。


当务之急是立即停止穷人所有的福利资助,严控穷人增长。


李嘉图的高级一些。


他从稀缺原则出发,认为人口和产出开始稳步增长,相对其他商品,土地会越发稀缺;


如此一来,地主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会越来越大,从而破坏社会平衡。


老马则更进一步。


老马生活的时代,资本主要是工业设备而非土地,那么意味着资本累积没有上限。


在“无限积累原则”下,资本将不可逆转地不断积累,并最终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要么是资本收益率稳步降低,引发资本主义大内战;


要么是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无限制地增长,引爆工人运动,一个幽灵......


看来,那时的主流非主流经济学家,也是阴阳怪气,一副你球药丸的样子。


当然,树靶子,是为了更好的批判。


在作者看来,以上三位对贫富差距的讨论都存在问题,即:


“从未采用过任何数据或不同时期相互比较的方法。”


大白话说就是以论代数,拍脑袋下结论写文章。


并非作者狂妄,因为现实证明,三位经济学家的末日预言并没有发生。


大致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主要工业国的贫富差距开始逐渐缩小,以至于马老师的亲密战友也在感叹“英国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化”。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来源:WID

在资本主义的邪恶轴心美国,1913~1948年,美国收入不平等突然减少。


收入最高10%那拨人,从占全国年收入总额的一半,降到40年代末期的30%~35%。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作为生活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注意到这种现象。


在1955年,他乐观的解读了这一现象,并提出“库兹涅茨U型曲线”。


即持续的工业化发展,会让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就像下面这个倒U型。


理论似乎很眼熟,不就是资本主义初级和高级阶段论嘛。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当然,库兹涅茨这个靶子,也逃不掉被批判的命运。


至于库兹涅茨的理论,问题不是数据,而是数据不足。


库兹涅茨死于1985年,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里,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见底回升,出现趋势性的扭转。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来源:WID

U性曲线破产,20世纪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贫富分化,不是倒U,而是正U。


换言之,如果没有外力因素,如战争、社运、政府干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只会让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有了数据,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先破后立,作者提出了“资本论”的两个中心论点——资本主义两大定律。

2

两大定律的基础,是一个公式:


资本/收入比

资本是存量概念,收入是流量概念,对一个国家来说,这个公式就是:


社会总资本÷国民总收入=X年


计算方法不难,计算结果代表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总额,等于X年国民收入之和。


按照WID(世界收入财富数据库)的数据,我国2015年“资本/收入比”是710%,即7.1年,当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万人民币,那么人均社会总资本就是15.6万。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来源:WID

2.2W你也许嗤之以鼻,但如果想想“6亿人月入不足1000”。


你就会意识到,别说5年前,就算现在,2.2W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一笔巨款。


人均收入掩盖了极大的贫富差距,造成收入差距无非两大原因:

一是劳动收入不平等;

二是资本收入不平等。

同样,我国的人均社会总资本15.6万,当然也并非均衡存在。


不同人群间,持有资本的差距恐怕比收入更不平等。


当然,还有群体持有的资产是产权不完整的资产,比如农民。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社会总资本很大一块是名义上属于你,但实际上并不属于你的国有资本。


OK,清楚了资本/收入比的概念,再引入一个变量,即资本收益率,组成资本主义第一定律:


资本/收入比*资本收益率=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


还是拿中国数据算一算。


假设资本收益率为5%,资本/收入比为710%,等于35.5%。


意味着我国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5.5%,剩下的64.5%,就是劳动收入的比重。


用文字描述第一定律,即:


在资本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收入比越高,资本收入占的蛋糕越多,劳动收入就越少,那么贫富差距就越大。


看得出来,第一定律的关键在于资本/收入比。


资本/收入比是怎么来的,构成了资本主义第二定律:


资本/收入比=储蓄率/经济增长率


还是将我国数据代入。


2015年,我国国民储蓄率为47.9%,经济增长率6.9%,那么资本/收入比等于6.94。


看来WID的数据基本靠谱。


用文字描述第二定律,即:


在社会储蓄率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低,资本/收入比越高。


这也反映了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结束了高增长,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资本/收入比一路走高,贫富差距也就拉大了。


作者认为,当资本/收入比达到6~7倍,财富将高度集中,“世袭资本主义”将卷土重来。


什么叫世袭?


就是掌握大量财富的人,将财富代代相传,形成一个“食利者阶层”,这个阶层不用工作,光是靠继承来的资本获得收入,就比那些终年搬砖的人高得多的多。


到此,作者给出了全书最重要的结论:


资本收益率>经济增长率。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在长历史段内,还是我看的准” 来源:网络

财产性收入跑的比劳动性收入快,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内核,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复利的原罪。


虽然我们从道义上谴责不劳而获,但扪心自问,在坐的诸位难道是到市场上来做慈善的?


很明显,研究贫富差距,对投资有非常大的启示意义。


这种启发,不仅表现在微观上,也表现在宏观上。

3

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普通人唯一的选择,就是竭尽所能的站在富的一边。


毋庸置疑,基于“资本收益率>经济增长率”,尤其是中国经济减速的背景下。


资本/收入比继续攀升,获得资本收入极端重要。


但选择哪种资产?又以何种方式持有?


这是一个宏观问题。


第一定律中,资本收益率衡量了一年内资本通过各种形式(利润、租金、分红、利息、版税、资本利得等)带来的收益,其含义广于“利润率”。


显然,不同类型的投资,收益率迥然不同。


有些工厂年收益率可能超过20%,但也可能输得精光。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是企业家,社会上大量资本是通过各种金融市场来配置的。


在长时间段,那些资产表现最好呢?


关于此问题,我们不想着墨过多,有请神图出场: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来源:《股市长线法宝》

与《21世纪资本论》一样,西格尔教授那本名字颇为恶俗的书里,同样采用实证方法,统计了美国各类金融资产200年来的历史收益率。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来源:《股市长线法宝》

结果表明,不管是否考虑通胀,长期看现金才是最大的泡沫,股票碾压了其他一切资产。


关键词是“股票”,“长期”。


但要过“长期持有”这一关,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难过登天。


所以说,价值投资可能是一门理解时间的学问。


除了资产品种和持有方式,其实还有一个宏观启示,表现在历史行程上。


2013年,君临记得信璞归江写过一篇文章《资本市场中速甜点区即将到来》。


他将中国比作一个已过青春期的小伙子,成长速度慢下来,智力发育却在加速。


这个历史阶段,信璞发明了一个词——“中速甜点区”。


所谓甜点(Sweet Point),就是指在网球、羽毛球运动中,在拍面中央附近最佳的击球点。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他们研究发现:


“工业化国家成长历史中,在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渐过渡到中速增长的时期,资本市场会一致性地出现迟到的资本市场高收益期,我们不妨称之为资本甜点区现象。”


美国:1964~1982年,琼斯指数在1000点附近徘徊18年之久,随后18年出现了10倍的飙升。


日本:1960~1968年,实际年均GDP增速高达15%,而同期股指年均涨幅仅2.54%。


韩国:1993~2003年,经济10年高增长,股指却负回报,但在随后经济增速放缓的7年里,股指年化回报却达到15%。


信璞观察到这些现象,却没有解释这个现象。


而资本主义一二定律,恰好可以解释。


我们将一二定律变换一下:


储蓄率/经济增长率*资本收益率=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


在经济高增长时代,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劳动收入占比就高。


当经济低增长,分母越小,分数越大,资本收入占比就上去了。


抛开抽象的公式,回到现实中,我们再从微观思考这个问题。

4

在完全市场化的行业,经济繁荣期,遍地赚钱机会,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行业集中度低,资本收益率不高,老板没挣到钱,但工人挣了工资。


这就叫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


当经济降速,容易钱不好挣了,资本退潮,行业洗牌,企业破产兼并,工人失业,但剩下的行业龙头的盈利,反而进入加速的甜点区。


投资者津津乐道的“行业集中度提高”,就是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高。


也是工人阶级的血和泪......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美国工人阶级》 来源:路易斯-海因

具体有哪些行业呢?


不妨再复习一遍马老师的“无限积累原则”。


这个被马老师称为“资产阶级自掘坟墓”的核心机制,也说明一个励志道理,那些比你过的好的人,肯定比你早懂“积累”这个道理,而且不会等到明天才去践行它。


因为:资本收益率>经济增长率。


资产分有形无形。


对积累有形资产的行业来说:


主要就是不断扩建产能,不断摊低固定成本,让竞争对手痛不欲生,让觊觎者望而却步。


例如空调、化工等重资产行业。


最典型是空调,1994~2006年,全国空调销量增速达到年化31%,但期间龙头企业的盈利年增速只有18%。


此后,空调销量增速一路下滑,但龙头企业年化盈利增速却提高到40%+。


这与欧美经济体表现出来的中速甜点区现象高度一致。


多说一句,这几年,由于2016年楼市暴涨的滞后效应,空调行业迎来一波“回春增速”,以至于奥克斯这种三流货色都敢骑脸格力。


但随着增速拐头向下,笑到最后的,一定还是龙头。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对积累无形资产的行业来说:

一是不断的研发滚动投入,将技术壁垒打造的高不可攀;


二是不断的营销滚动投入,将品牌壁垒打造的密不透风。

前者典型如台积电。


投入巨资研发先进制程,性能的提升,让产品能进一步扩大市场,进而能投入更多研发资金。


后者主要是消费行业。


这几年“中速甜点区”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啤酒行业,具体可以查阅我们之前写的文章。


总而言之,经济增长放缓后,资本和劳动者都将过剩。


过多的资本和劳动力在追逐各行业剩下的少数赢家,这压制了利息和工资增长。


换句话说,这部分蛋糕被赢家企业拿走了,盈利开始加速。


相比工资的损失,尽管作为资本收入的利息被压制,但投资这些赢家企业的“资本利得”却大幅增长。


赢家企业,构成了各个股票市场中的成分指数,也在结构牛中定义了贫富分化。

5

对投资者而言,洞悉了贫富分化的逻辑,就等于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站在赢的一边。


但对一个国家的来说,有效的减少贫富分化,不仅是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也是这一代改革者青史留名之役。


幸运的是,中国的条件比西方国家好得多。


还是回到资本主义一二定律,将两定律组合起来:


社会总资本/国民总收入*资本收益率=储蓄率/经济增长率*资本收益率=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


各变量中,政策制定者可以直接调节的,主要是:

1、社会总资本

2、储蓄率

XF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那么我们社会总资本就和西方,存在概念上有区别。


根据《GWY关于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10.4万亿,负债总额135.0万亿,国有资本权益总额58.7万亿。


全国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64.3万亿,负债总额237.8万亿,形成国有资产17.2万亿。


两者净资产合计75.9万亿,即人均0.54万。


虽然看起来有点少,但国企历来是改革重点,纵观183以来的国企改革,主要有两大方向:


管资本和证券化。


其目的,一是提升国企经营效率;二是重估国企资本价值。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做大分子,虽然在定律中意味着进一步扩大了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


但资本收入的分配,才是关键,才是全民所有的实质。


那么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就是开了好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公有制资本收入分配之路。


此外,还有农村土地市场的改革,也将让一个庞大群体拥有资本收入。


而管资本和证券化,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建设。


这就与“储蓄率”高度相关了。


中国储蓄率高,一个主流解释是中国社保不健全,导致老百姓多储蓄。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有一定道理,但并非事情的全貌。


国民储蓄率的统计口径,包含了企业、个人、政府等。


按照统计局只更新到2014年的数据,当年各项存款中个人存款占了45.74%,企业存款占了50.91%。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2014年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各项存款分类情况 来源:统计局

占了半壁江山的企业存款,其实是储蓄率波动的主要来源。


因为企业存款,源于贷款。


来做一笔银行放贷时的会计分录:


借:对企业贷款


贷:企业存款


在此过程中,银行并未使用其他客户存款来贷款,而是通过扩表的方式,“凭空”记账创造了货币。


间接融资占大头,贷款推着存款走,这就是中国储蓄率高的秘密。


那么现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注册制大扩容,补上了直接融资这一短板。


直接融资没有货币创造的过程,是企业拿到现金,交出资产凭证;居民现金减少,拿到资产凭证的一增一减。


换言之:


企业减少间接融资,会降低“贷款创造存款”;


直接融资扩容,居民则会持有更多股权资产,减少现金储蓄。


从两个方面入手,降低国民储蓄率。


分子减小,分数减小,也就降低了资本收入的比重。

尾声

也许有人会嘀咕,减少贫富分化,且不意味着资本收入比重的降低?


多虑了。


贫富分化只能被减缓,不能被消除。


市场,本质上就是优胜劣汰之所,必然有赢家和输家,没有贫富分化的市场经济,好比没有地狱的基督教。


只要坚定的走“市场决定”之路,那么市场一定会奖励聪明的投资者。


还是为那些致力于改善贫富分化的改革者,上山下乡的扶贫干部们鼓与呼吧。


只有这样,拿到手里的资本收入。


才不会那么烫手。


财富密码!内循环战略的应有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之义   国民收入   中速   甜点   贫富   收益率   资本主义   定律   比重   存款   资本   资产   收入   密码   战略   财富   社会   行业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