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A加学科毕业生同民办毕业生竞争一线操作岗位为什么

如果说你是中国人民大学实力强劲的A+学科背景的这个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你会选择去河南中烟下辖的卷烟厂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吗?而跟你一起录取的这个同一个单位的,同一个岗位的竟然还是在高考的时候分数远不如你的广州理工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等这样的民办高校,或者是独立学院的毕业生,那再比如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而且热度有这个愈演愈烈趋势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录比也是逐年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A加学科毕业生同民办毕业生竞争一线操作岗位为什么

高学位降维竞争低学位岗位,是时代的必然性

根据公开的数据展示,从2016年到2019年,国考的这个报录比呢,分别是46 : 1,49:1,58 : 1,95 : 1,而以上这些名校精英半体制内以及公考热等等类似这样的一些现象,是不是就意味着社会竞争内卷的加剧,学历的贬值,而且年轻人择业的倾向愈发保守,愈发的追求稳定了。内卷,学历贬值的典型外在表现,就是本来大专学历的就能够胜任这些岗位,结果本科生甚至是顶尖名校的硕士生,博士生也来抢一个岗位,哪怕是这个岗位只是一个普通的一线操作岗位,不需要太多的技能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A加学科毕业生同民办毕业生竞争一线操作岗位为什么

由于疫情以及整体的经济形势,使得这种裁员啊,失业啊等等,这样非常牵动神经的那些词语,经常能够在新闻上看到,所以说,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就比以往更加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其实我们并不是说体制内他就不需要这种高素质的人才了,尤其是在当下的这种“经济新常态”,跟这个高薪酬挂钩的都是这种熬夜加班,996或者是高风险的,相对于体制内的旱涝保收,一辈子的铁饭碗能够带来的这种安全感,使得以身体健康为代价,或者是需要冒高风险才能够有的高收益。

旱涝保收虽然显得竞争者过于保守,但逃出内卷就是最好的结果

你比如说创业,大学生相对保守的这种就业倾向他就显得非常合理,而从这个相对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的话,创造创业创新的门槛,它在提高,风险也在提高,我们经常鼓励大学毕业生要勇于创造创业创新,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但大家稍微想一想,一旦失去,或者是一旦失败,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开始,那想要回到零可能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创造创业创新的成本也在提高,收益在下降。同时除了高考,我们再也想不到比这个考公务员更好地能实现在阶层之间向上流动的这个通道了。

中国人民大学A加学科毕业生同民办毕业生竞争一线操作岗位为什么

阶级上下层通道的流动性在降低,争渡争渡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而年轻人择业的这种保守化的倾向,其实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能够实现阶层跃迁的路径,也在变少,而怎么才能够扭转这种局面呢?这个话题,就足够写一篇硕士论文了,从这个论述的主体的角度上来说,那肯定是得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就业渠道的角度,从个人、社会、家庭、高校的角度来进行一个综合的考量,但是大环境摆在那儿,从个体的角度上来讲的话,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我没有觉得择业的这个保守化的倾向,它是一个贬义词,相反的话,年轻人的择业保守化倾向,恰恰是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的理性选择,只不过说从社会系统行动的角度上来看的话,呈现出公务员热保守化,这么一种整体非理性的现象而已。

中国人民大学A加学科毕业生同民办毕业生竞争一线操作岗位为什么

对此大家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国人民大学   旱涝保收   岗位   铁饭碗   名校   大学毕业生   阶层   热度   保守   学位   学科   倾向   毕业生   体制   角度   学历   年轻人   竞争   操作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