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中医大夫谈“小儿感冒” 若要小儿安,常忍三分饥与寒

一位年轻的中医大夫谈“小儿感冒” 若要小儿安,常忍三分饥与寒

先讲个小故事:

孩子8个月的时候,第一次生病。我们去了区妇幼、市妇幼,最后被妇幼的态度和患儿众多的现实所打败,打着车,询问着司机那儿看病好,就去哪里……

最后,慕名找到了中医诊所,当时去的时候中午12点多,诊所下班了。打电话硬是把人家叫过来,至今孩子4岁半,一直就在那里看病。有一次孩子肚子疼(脐周淋巴结炎),大夫带着听诊器上门来看病。大夫让去医院做B超、拍胸片、化验血排除一下其他情况,我们在医院项目一做,就给发微信过去,最后继续在诊所治疗。

当然,孩子固定在一个地方看病,有个好处。大夫对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诊断起来也比较容易。有时候,孩子不对劲,把症状给大夫一说,大夫就说下食疗方子或者土方子。

前段时间,看他看病那么忙,给提议,让他开个公众号,方便家长学习,避免因为家长的操作不当,导致孩子生病。

结果,给写了几篇,我分享给大家:

冬季的到来,使孩子们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咳嗽,发烧,流涕……症状繁杂。且不说孩子们为此备受苦痛,只言父母所受的精神折磨已让人不堪忍受,我愿在此不厌其烦的重申普通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根源和预防,以期对爸爸妈妈有所裨益。

首先,大家需要谨记一条中医对小儿感冒病理机制的基本准则:

脏腑清净而无内火,虽有风寒弗能害之,必不致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儿体内没有内火,就很难发生受凉感冒,咳嗽发烧,喷嚏流涕,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

小儿体内没有内火,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很难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

正如《内经》所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那么小儿体内的“内火”从何而来?

最基本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衣被过厚,室内温度偏高,导致小儿皮肤血管扩张,汗孔开放,出汗太多,以至于对空气流动所产生的“风邪”非常敏感,很容易出现“风寒或风热感冒”(西医称之为“病毒性或细菌性感冒”。)这种情况常见于婴幼儿。

第二,积食内火。也就是消化不良导致的小儿舌苔厚腻,腹胀大便干,口气重,多汗,夜卧不安,手足心热,烦急,黄黏鼻涕……等积食症状。这种情况的孩子由于肠道异常发酵,产生的“内热”状态,已经形成了生病的温床,时刻准备着发病,所以这些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气温变化特别敏感,天气稍有变化,就会出现流涕,咳嗽,发烧,咽喉红肿等问题,并且迁延不愈,很是让家长劳心伤神!这类孩子多见于两岁半之后至六岁之间。

大道至简,还是那句老话:“若要小儿安,常忍三分饥与寒!”

天下父母爱儿之心,其理同,其情切!但情感之爱永远不能代替理智的科学喂养,长期的锦衣玉食,贻害无穷!

天下父母万不可以“爱儿”之名,行“伤儿”之实!

不能尽意,言不能尽情,略陈固陋,只为小天使们的康健稍尽绵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小儿   大夫   汗孔   贻害无穷   中医   风寒   妇幼   诊所   症状   体内   外界   天下父母   敏感   家长   孩子   年轻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