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开幕式运动员播种!巴西用什么保护希望的种子?

里约奥运会终于开幕,正如开幕式总导演马可·巴利奇的表示,这次仪式向世界展示了非常具有巴西特色的内容。开幕式的第一个主题是自然花园,向世界展示巴西丰富的自然风貌的同时,讲述因全球变暖等对自然造成的破坏。

而那个在城市森林里迷路的孩子,找到的那一株绿色希望,令人印象深刻。

开幕式会请每个参加入场仪式的运动员播下一颗种子。这些种子将被移种至德奥多罗地区的公园,未来将长成真正的森林。

以“自然花园”为题,实在是太具有巴西味了!为什么,因为巴西除了桑巴风情和光荣足球,也是一个极为重视自然环境保护的国度,而且成效显著。

让运动员在开幕式上播种,创意很好,而事实上,由于巴西的努力,这一颗颗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种子”,必然会很好地发芽生长!

我们一起去看看,巴西为了这一万多颗希望种子的发芽,都能够做些什么。

里约开幕式运动员播种!巴西用什么保护希望的种子?

一、私采路边野果被判入狱,“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巴西环境违法成本高昂。巴西的《环境基本法》形成于1972年,该法对各种污染的防治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出了细致而严格的法律规定。其中,“许可证制度”和“环境犯罪法”的震慑力度大,实施效果好。“许可证制度”不但规定“事前许可”,而且在获得许可后,在每项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获得“操作许可”,否则也构成违法,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

“环境犯罪法”则是从法律意义上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主体实行法律惩罚,实行较为严厉的惩罚机制,其量刑程度甚至可与“种族歧视罪”相当。在巴西,“环境犯罪法”规定,在禁渔期和禁渔区捕鱼者,可处1—3年徒刑并处罚金;虐待动物者可处6个月至1年的刑期和罚金;私自采取路边野果会被判入狱。如此惩罚力度,足以让巴西人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敬畏之心。

中国歌曲早已提醒,“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但许多人信奉“不采白不采”;在巴西,可不能如此任性哦!

里约开幕式运动员播种!巴西用什么保护希望的种子?

二、绿化交换税收减免,“我的热情就像一把火”

巴西不仅在政府管制层面出台严格法律规范公民的环保行为,而且在企业和公民社会的层面出台诸多措施,鼓励企业、公民参与环保,提升公民的环保热情和意识。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互惠性法规,提升居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诸多民间与政府互动的创意中,“绿色交换”项目广受欢迎。

该项目由市政府牵头,引导市民将生活垃圾,诸如纸类、金属类、塑料类、玻璃类、油污类等垃圾收集起来,送到附近的交换站,交换西红柿、土豆、香蕉等食品。“绿化交换税收减免”项目也取得很好效果。

如巴西南部的库里蒂巴市的法律规定,凡在各自庭院或者房屋周围植树种草、进行绿化的家庭,可根据绿化面积的大小减免房屋土地税和物业税;相反,如果私自毁坏甚至移栽树木植被,则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巴西环境署通过卫星实时监控,让人不敢有任何侥幸心理。

这些从鼓励到惩戒相结合的法律措施,自然使得巴西人对环保保护充满了热情。

里约开幕式运动员播种!巴西用什么保护希望的种子?

三、环境教育成为基本教育内容,有好习惯还要有好知识

巴西政府将环保教育以立法形式加以确定,根据《环境基本法》,巴西全国中小学必须开设环保教育课程,因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环保课就成为巴西中小学的必修课,旨在告知学生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学生从小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及违法的危害性,以及在中小学普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辨别生活用品是否环保等环保常识。

1999年4月,巴西正式出台《国家环境教育法》。该法明示,加强环保教育是政府带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职责所在,各级教育机构责无旁贷,必须开展环保教育,各企事业单位、媒体等社会主体必须明确自身所承担的,并须积极履行的环保教育与宣传的责任。

法律的明确要求,使环保教育氛围极为浓厚,公众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在巴西,公民植树造林、种草栽花成为风气,爱护环境已经成为自觉习惯,这种现象与巴西在青少年中狠抓环保教育不无关联。

里约开幕式运动员播种!巴西用什么保护希望的种子?

此外,巴西在环境保护上投入资金大,环保组织也非常活跃。多方面的努力,使巴西的环境保护在国际上成为一面旗帜。数据显示:2010年,巴西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2.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05年减少39%;2012年,巴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20年来最低值,约14.8亿吨。排放大幅降低的原因在于,巴西的森林砍伐量大幅降低,直接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6%。在当时,作为“金砖四国”之一,巴西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却同时取得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减少的成绩,说明了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非不可并行。

如今,巴西经济困难重重,寄望一次奥运会提振民众信心,重振经济,这是不大可能的。但在这一个舞台上,展示巴西特有的经验,对他国来说有重要借鉴意义,对自己来说,也是思考奥运后走向的契机。

因此,在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各国运动员播种,在巴西这片土地上发芽生根,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环境教育行动,也非常契合奥林匹克运动开展的教育精神。

参考资料:1、王友明,当代世界:巴西环境治理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2、柏成寿,巴西自然保护区立法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里约   巴西   开幕式   运动员   种子   野果   温室   环境保护   气体   公民   路边   自然   环境   法律   政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