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航证券研究所/邹润芳、孙玉浩、朱祖跃、唐保威

2021年1-7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7.94GW,同比增加4.84GW,增幅约37%。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累计纳入2021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7.66GW,同比增加4.73GW,增幅约161%。1-7月户用光伏新增装机接近总体的98%。得益于下游装机需求旺盛,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硅料致密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相比年初分别上涨144.05%、57.14%、16.85%、7.32%,目前价格均为7月下旬以来的最高点。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1.本周专题:户用光伏支撑装机需求,光伏全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1-7月光伏新增装机量持续增长,户用撑起下游需求:

根据能源局与中电联的数据,2021年1-7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7.94GW,同比增加4.84GW,增幅约37%。

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累计纳入2021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7.66GW,同比增加4.73GW,增幅约161%。1-7月户用光伏新增装机接近总体的98%。

光伏全产业价格上涨:

得益于下游装机需求旺盛,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根据PVinfolink 8月25日的最新数据,硅料致密料价格为205元/kg、M6硅片价格为5.06元/片、M6电池片价格为1.04元/W、355-365/430-440W组件价格为1.76元/W,相比年初分别上涨144.05%、57.14%、16.85%、7.32%,且目前价格均为7月下旬以来的最高点。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大尺寸硅片具备一定毛利优势:

我们将硅料、硅片价格的单位转换为元/W进行比较,发现M12尺寸硅片的单价始终高于M6,而进入7月份以来,M10硅片的价格也超过了M6硅片。

随着硅料价格快速提高,硅料价格占硅片价格的比例也迅速提升,但目前M6尺寸的硅成本比例高于M10和M12尺寸硅片,大尺寸硅片具备毛利率优势。

大尺寸硅片或将加速占领市场:

根据索比光伏网的统计,2021年1-7月硅棒硅片环节有267GW扩产,扩产类型多为大尺寸。根据CPIA预测,182+210硅片市场占比将从2020年的4.5%提升至2021年的48.99%。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硅料扩产势头不减、部分电池组件企业积极参与:

根据索比光伏网,2021年1-7月硅料扩产达164.5万吨,投资金额超1050亿。硅棒硅片扩产267GW,投资金额超455亿。由于硅料短缺带来的供应链不匹配等问题使中下游企业利益受损,部分电池组件企业选择亲自下场扩产,特变电工、晶科、晶澳、润阳等多个企业切入硅料环节。2020年全球硅料产能为60.8万吨,此轮扩产落地将大大缓解硅料产能短缺的情况。

看好硅料设备供应和硅片生产环节,重点推荐双良节能:

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炉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是硅料生产商的核心设备,硅料环节扩产加速无疑将使公司受益;同时公司规划一、二期公司40GW大尺寸硅片产能,将充分享受大尺寸硅片带来的溢价。

2021H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470.35%,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88 亿元、5.87亿元、8.57亿元,YOY分别为109.59%、103.94%、45.90%,对应目前PE为57.86X/28.37X/19.44X。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2.光伏:光伏下游需求向好,产业链中上游价格回升

政策利好,光伏迎来发展机遇:

2021年6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2021年起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2021年新建项目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同时新建项目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利于30%;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20%。大力度的政策推动,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均迎来快速发展。

执行煤电基准价减少恶意竞争,平价时代促使光伏成为发电主力军:

2019年发改委划定指导价,光伏上网电价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不得超过当地指导价。这一规定加剧了市场竞争,而此次《通知》明确光伏执行燃煤发电基准价,有利于光伏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能源电力说,我国大部分地区煤电基准价的平均值为0.3673元/kwh,CPIA测算2020年光伏电站利用小时数1800-1000之间的全生命周期发电成本为0.2-0.35元/kwh。告别补贴证明了光伏已经具备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的能力。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下游开工率持续提升刺激上电池片价格上涨,硅料价格趋稳:

继8月11日硅料价格小幅回升、重返200元/kg后,8月18日,硅料价格再度调涨。

根据硅业分会数据,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19.5-21.0万元/吨,成交均价小幅回升至20.58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24%;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19.3-20.8万元/吨,成交均价回升至20.35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15%。

通威公布了8月份太阳能电池片指导价,单晶电池上涨0.02-0.04元/W,其中G1电池报价1.12元/W,M6达到1.03元/W,G12为1.02元/W。硅片价格再次上涨加剧了硅片、电池片买卖双方价格博弈。

供需不平衡导致上游价格高企:

我们认为硅料的短缺并非是刻意营造的,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下游的电池片、组件端的产能扩张过快造成了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

勾股大数据预计2021年底硅料产能不过200GW,而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均超过300GW,硅料相对于下游产能是远远不足,硅料价格的上涨也符合市场规律。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HJT技术路线进展顺利

光伏去补贴+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高效电池片环节值得关注:

光伏平价叠加原材料价格高企无疑会挤压行业内低效落后产能的生存空间,电池片环节处于光伏产业链中的中游位置,是光伏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大小直接影响了电池片功率的大小,也会间接影响下游组件功率和LCOE的大小。

所以,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是光伏技术竞争的核心,提高转化效率是决胜未来的根本,这也使电池片环节成为实现降本增效最重要的一环。

HJT技术走向成熟,薄片化降本+异质结增效符合行业选择:

HJT在量产效率、工序数、工艺温度、双面率等多个维度具备优势,目前普通电池片厚度在170-175μm,而HIT电池约为150μm,且未来有望持续减薄至120μm;根据CPIA今年HJT电池量产效率或达到24.2%(目前头部企业已突破25%)、perc仅为23.1%。光伏平价上网叠加硅片硅料涨价或倒逼行业选择HJT。

看好HJT电池设备龙头

迈为股份和捷佳伟创均为优质的HJT设备供应商,我们认为下半年这两家公司的HJT设备订单会放量。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HJT项目频频落地,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

爱康与理想万里晖签署HJT项目首条整线设备采购协议:

理想万里晖开发异质结设备已超过八年,年生产量产设备能力超15GW,拥有完整的异质结电池片中试线,已交付超过1.2GW高效异质结设备。爱康聚焦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技术研发、生产与销售,泰州基地目前拥有160MW异质结电池生产实验线,2025年将实现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产能6GW,爱康未来五年将在江苏泰州、浙江湖州、江西赣州打造20GW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制造实体。

随着爱康产线的持续扩产,捷佳伟创、理想、钧石等设备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华润电力12GW HJT项目开工:

该项目总投资110亿元,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建设24条5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线和24条500MW电池组件封装生产线等主体工程。

到2025年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均营业收入将达到190亿元,年均利润总额约20亿元,建成后有望成为全球光伏大规模量产转化率最高的光伏企业之一。

捷佳伟创首批管式异质结PECVD工艺电池顺利下线:

HJT技术也在持续突破,8月18日,捷佳伟创全球首批利用管式PECVD制作的异质结电池顺利下线,目前市场上HJT的制造工艺均为板式PECVD路线,捷佳伟创同时储备了板式PECVD和管式PECVD的技术路径,在异质结的管式PECVD领域目前是行业首创。

管式PECVD具有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开机率高、维护保养成本低的有点,适合大批量生产,是异质结降本之路的又一关键突破。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3.储能:发电侧和用户侧储能均迎来重磅政策利好,推动储能全面发展

发电侧储能新政策出台:

8月10日,《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出台,首次提出市场化并网,超过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按15%的挂钩比例(4小时以上)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都被认定为调峰资源,为发电侧储能打开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储能分为发电侧和用户侧:

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储能可分为发电侧和用户侧。

1)发电侧储能是发电厂用来促进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配套设施。从累计装机容量来看,目前抽水蓄能方式份额最大,但电化学储能因为其响应速度快、布点灵活等优点,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2)用户侧储能曾被业内视为最有潜力的储能发展领域,大多数是EMC模式,通过利用峰谷价差、较少用电企业的需量电费和电网的需求侧响应等方式盈利。

之前受制于种种因素,其装机量迟迟未迎来爆发,中国的用电价格处于较低的水平,绝大多数地区的峰谷差价很小是主要原因。

发电侧抽水蓄能存量最大,但增量较缓:

抽水储能电站通常容量较大,额定功率可以从100MW到2000MW,工作时间范围相对较宽从4h到10h,单位功率建站成本约为500-900美元/kW。

但是抽水储能电站效率相对较低(60-75%)、响应时间较长、建造周期长(8-10年)和地理条件有特殊要求,近些年增长缓慢。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电化学储能是未来发展重点,锂电增速较快:

收益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电力储能领域也保持高占比和高增速的态势,2016-2020年复合装机增速为105%,截止到2020年,中国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比最高(90%),为2.90GW,同比增长211%。

锂离子储能系统成本已突破1500元/kWh的关键节点,说明我国电化学储能已由“商业化初期”跨入到“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电化学储能以三元和磷酸铁锂为主:

目前来说电化学储能主流方案是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国内的企业大多以磷酸铁锂为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磷酸铁锂的价格相对较低。

国外由于对电池的一致性要求较高,所以大多选择价格更高的三元电池,效率高、能量密度更大。

发电侧大规模配储是光电、风电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与用户侧盈利驱动不同,发电侧配储主要原因是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平滑风电和光电等新能源并网后产生的波动。在2020年,各地省级新能源配储方案陆续出台,比例在5%-20%、时长在1-2小时不等。

本次全国范围配储方案的提出,明显提高了标准(15%-20%,4小时),说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储能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全面推行分时电价,波峰波谷电价差在3到4倍:

为提升电力系统整体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分时电价新机制,要求各地结合当地情况推行分时电价。

1)新的分时电价机制进行了更细致的时段划分,每个时段的电价都不一样,高峰和低谷的电价差在3到4倍。

2)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尖峰时段根据前两年当地电力系统最高负荷95%及以上用电负荷出现的时段合理确定,灵活调整;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

峰谷价差套利显著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

本次机制大幅提高了峰谷电价的电差,使得用户侧储能有了持续盈利的可能性。并且尖峰时刻的电价也有不低于20%的提价,对于城市工商业等价格敏感群体有较大影响,进一步提振了其配置储能系统的需求。

我们认为,用户侧储能主要由价格和盈利驱动,能够为储能市场带来新的装机需求量。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电池成本占到储能系统总成本的一半以上:

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从储能系统产品成本构成来看,电池系统成本占比53%左右,EPC工程和其它系统等费用占35%。

有望开启千亿市场空间:

根据储能白皮书,理想情景下中国2025年电化学储能投运规模将达到55.9GW,是2020年(3.27GW)的17倍左右。

光伏/风电+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和氢能+储能等技术路线持续突破,参照2020年国内1500元/KWh的锂电储能系统成本,储能有望带来下一个千亿市场。

行业公司:

星云股份是国内领先的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与锂电池、储能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并推广储充检一体化储能电站系列产品。

科创新源通过液冷板切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赛道,已进入宁德时代供应商体系,随着下游需求不断提升,未来有望放量增长。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4.锂电设备:国内外动力电池扩产周期共振,本土锂电设备公司全球领先

国内外新能源政策利好:

8月5日,美国设定了2030年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50%的目标。 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景气度再次得到确认。

根据中汽协数据,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24.8和25.6万辆,同比增长135%、139%,继续刷新当月历史纪录;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00%。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4%,1-6月渗透率10.2%,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美国市场特斯拉占比最高,但份额有所下滑:

进入2021年,在电动汽车扶持政策的推动下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强势增长,电动汽车渗透率也创历史新高。从品牌和车型的市占率来看,进入2021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中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从2020年的63%下降至51%,丰田、大众、通用等品牌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

利好国内中上游供应链:

由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我们认为日韩电池厂商采购量会大幅提升,松下、LG和SKI最为收益。

涉及国际化业务的锂电设备公司:杭可科技是全球后道设备龙头,高毛利、高客户黏性,最大客户LG扩产计划充足,有望充分收益。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中国、美国、欧洲等推动动力电池产能扩张:

根据《中国2035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20%;美国发布锂电池2021-2030年国家蓝图,提出要刺激美国电极、电芯和电池包制造业的发展,促进新型电池设计的开发,以减少加工时间,加快电池组装速度,降低成型成本;据欧盟非政府组织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公布的数据,欧洲现有项目中已建设或正在建设的超级工厂总数达到38个,预计总年产量超1000 GWh。

国内外主要动力电池厂商加速扩产,锂电设备需求迎来爆发:

国内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等快速扩产,其中宁德时代规划的产能基地2025年预计达产超550GWh,中航锂电预计2025年达产、在建和规划的产能300GWh;国外方面,SKI拟IPO以帮助实现2025年200GWh的产能目标,LG新能源预计2023年扩产至260GWh,Northvolt规划2030年产能150GWh。全球扩产周期共振,带动锂电设备需求爆发。

全球产能周期共振,中国锂电设备龙头将迎来新一轮成长期:

从规模来看,先导智能、杭可科技等国内锂电设备公司的总人数、营业收入规模较日本、韩国等锂电设备公司优势明显,盈利能力也相对更强;技术上,国内锂电设备公司在中、后段等核心设备的性能上也已经实现对海外锂电设备公司产品的追赶和反超。

行业公司:先导智能(技术实力领先、整线能力过硬、规模优势明显),杭可科技(全球后段设备龙头、盈利质量更优),以及海目星、联赢激光、赢合科技、先惠技术等。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全球电动化趋势日益深入:

根据EV Sales,2021年5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44.2万辆,同比增加199%(EV29.5万辆,同比大增190%),前5月累计销量达196.2万辆,渗透率5.8%。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

根据中汽协,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4万辆和27.1万辆,环比增长14.3%和5.8%,同比增长1.7倍和1.6倍。2021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50.4万辆和147.8万辆,同比增长均为2倍。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125%:

2021年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1.3GWh,同比上升125.0%,环比上升1.7%。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5.5GWh,同比上升67.5%,环比下降8.2%;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5.8GWh,同比上升235.5%,环比上升13.4%。1-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3.8GWh,同比累计上升183.5%。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CR10达91.7%。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5.工程机械:暖风吹向工程机械板块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5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统计,2021年7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7345台,同比下降9.24%;其中国内12329台,同比下降24.1%;出口5016台,同比增长75.6%。

从数据上看,行业销量已表现出好转,但由于雨季拖延工期和前期专项债发行较缓等短期因素,内销仍有一定下滑。虽然小挖开工率较低,但中大挖开工率已有所回升。

下半年专项债预计加快发行。

7月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信号,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下半年宏观经济环境有望边际放松,专项债发行速度会有所提升。我们预计下半年基建领域专项债比例将高于去年同期,对基建投资形成有效支撑,工程机械行业需求较预期进一步提高。

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企稳,项目进度加快。

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纠正运动式减碳,螺纹钢、热轧卷板等上游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下调明显,根据反馈,基建类项目已陆续开工,进度有所加快。

工程机械板块已经过大幅调整,处于价值投资区间,性价比高。

工程机械板块经过数月的调整,估值已进入合理价投区间,整体市盈率11x,处于近一年11.93%分位。

随着政策暖风,板块整体有望止跌回升。市场波动后,行业格局触底向好,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中长期有较好成长空间。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6.自动化:挖掘进口替代及机床数控率提升带给硬质合金刀具的机会

刀具下游应用广泛、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提高:

切削刀具的下游行业包括汽车、模具、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军工、通用机械、能源等,涵盖国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及前瞻网,目前我国刀具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7亿元。

竞争格局——国外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国内厂家渗透率较低:

中国切削刀具制造水平还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世界刀具行业的领先者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企业有瑞典山特维克、美国肯纳金属、日本三菱综合材料等。

本土刀具企业数量众多,竞争实力差距较大,主要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价格优势,赢得了较多的中低端市场份额,主要企业包括株洲钻石、厦门金鹭、恒锋工具、沃尔德、欧科亿、华锐精密,这6家企业2020年市场份额合计不到国内的10%。

耗材属性明显、刀具消费额占机床消费额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刀具属于工业耗材,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存量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从刀具费用占机床费用之比的角度看,中国刀具消费额占机床消费额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从2010年的17.50%上升到2019年的25.26%,但是与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制造业强国每年50%的比例对比,中国市场的刀具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中国市场存在1/3以上进口替代空间,国产品牌性价比优势已经显现:

根据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2010-2019年我国进口刀具占比在3-4成,占据大量市场份额。2016-2019年进口刀具比重连续降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刀具的自给能力逐步增强,但仍有约35%的国产化替代空间。

部分头部厂家国产刀具品质已达到或优于进口刀具,且更具备价格和本土服务优势,在进口替代进程中能享受到更多红利。

硬质合金刀具贴合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机床数控率提升带来更多机会:

硬质合金数控刀具“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专用化”,贴合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是参与数字化制造的主导刀具。

目前我国数控化率约40%左右,发达国家机床数控化率80%以上,数控刀具的用量会随着机床数控化率的提升而增加;发达国家硬质合金刀具占刀具比60%以上,中国这一比例为50%左右。随着制造升级,硬质合金刀具前景广阔。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7.碳中和:碳交易方式明确,看好碳市场受益企业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正式发布:

本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我国碳价格长期被低估,全国市场形成有望使碳市场量价齐升:

目前我国碳价格明显低于国际水平,2018年至今8个地方碳交易所加权平均碳价格仅为29.13元/吨。全国碳交易系统建立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活力,我国碳排放价格有望在2030年前有望突破200元/吨。伴随碳交易市场成熟,预计碳交易规模将迅速攀升。

协鑫能科——优质碳中和标的:

协鑫已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坐拥2000万吨碳资产,组建了专业的碳资产管理团队,可以开展碳资产交易,通过运作协鑫内部碳资产和市场碳资产资源以服务需求用户;也能为用户进行碳减排,实现建立零碳工厂的目标。伴随碳交易市场成熟,碳资产终将为公司带来收益。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8.氢能源:光伏、风电与氢能联动是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

氢制备的三种方法。灰氢:采用石化能源,不处理CO2,含碳量高;蓝氢:用化石能源制备,处理CO2;绿氢:新能源制氢。

《2020年白皮书》显示,当前中国氢气产能约每年4100万吨,产量约3342万吨,是世界第一产氢国。但是,目前灰氢占比最高,约为96%,不符合碳中和发展要求,未来绿氢是氢制备的发展方向。

随着清洁能源发展,弃光和弃风量也逐步提升。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能量密度低等特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加剧了电力系统供需两侧的双重波动性与不确定性,系统调峰难度大,由此带来了弃风、弃光等一系列问题。

2020年全国弃风电量166.1亿千瓦时,风电利用率96.5%,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弃光电量52.6亿千瓦时,光伏发电利用率98.0%,与2019年基本持平。

绿氢发展恰逢时机。

国内丰富的光伏和风电,间歇性的能源,由于电网消纳困难,不能得到上网,通过氢能的开发,能够释放光伏和风电这些间歇性的能源。氢能作为新型的终端能源,进入到终端之后,跟电能够构成一个很好的互补体系,解决能源的供应问题。

看好隆基股份和明阳智能。

两家公司分别为光伏和风电龙头,且都表示入局氢能源,目前问题是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

先进制造行业一周分析: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大尺寸硅片溢价显现

公募持仓:二季度,机构加仓半导体设备、光伏设备、锂电设备、泛自动化等行业龙头公司

二季度,主动型公募基金重仓一览:

先进制造板块中,主动型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靠前的有北方华创、三一重工、璞泰来、华测检测、先导智能、中微公司、杰瑞股份、锐科激光、柏楚电子、恒立液压、捷佳伟创、中联重科、迈为股份、华峰测控和埃斯顿等。

机构加仓半导体设备、光伏设备、锂电设备、泛自动化等行业龙头公司:

从重仓持股市值变动看,Q2环比增加靠前的为北方华创、璞泰来、中微公司、杰瑞股份、锐科激光、华峰测控、先导智能、柏楚电子、广电计量、埃斯顿、杭可科技、长川科技、奥特维、迈为股份、中信博等。

注:上述重仓股统计中,主动型公募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以上为WIND中国公募基金分类。

风险提示

新技术开发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海外复苏不及预期、国内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零部件供应受阻;产品和技术迭代升级不及预期

客户扩产不及预期;HJT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更多精选报告pdf版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链接:「链接」

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硅片   电化学   溢价   电价   美国   新能源   产能   产业链   刀具   下游   中国   尺寸   比例   电池   能源   先进   价格   设备   行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