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拒绝:拒绝,有时候是“大善”,学会拒绝,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的第五项是:“积善行,思利他”。

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接人待物,非常重要。多做好事、善事,家人、家族有好报不必说,这种好报还会贯穿你的一生。

学会拒绝:拒绝,有时候是“大善”,学会拒绝,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是不是所有的事儿,都应该不假思索地去帮助他人呢?为了帮朋友解脱困境,去充当他的贷款连带保证人?朋友有困难开口借钱,让你陷入困境,也应该借吗?

学会拒绝:拒绝,有时候是“大善”,学会拒绝,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这两个问题太典型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见过的真实案例。

老秦在县城的事业单位上班,20年前,家庭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大女儿已经成家,小女儿还在上大学,家里经济情况勉强供小女儿读书。她有兄弟姐妹七人,有个哥哥、一个妹妹、五个弟弟。在她五十岁的时候,五弟说要改行买辆车跑出租,但没有本钱,也没有固定资产。他想借老秦的房本,贷款买车。老秦觉得不靠谱,如果五弟还不上贷款,这一辈子攒下的这个房子也就没有了,这是动了根本,心里是不愿意的,但又心疼弟弟,就把房照借给他,跟他一起到银行办了抵押贷款的手续。前两年,五弟的活儿不错,除了养家糊口,还能有点节余,也按时还款。但是,两口子不安现状,把车卖了,到外地打工挣钱。出去的第一年还能想着还银行的钱,第二年到还款的时候,他就一点儿消息都没有,老秦没办法只能找大女儿帮忙,把银行的钱先还上……从此以后,这个五弟只字不提还款的事儿,为了保住房子,老秦借钱还款,而五弟一家也再没提要还钱的事儿,日子也一直没有起色……前几年,大哥家的二儿子要创业,大嫂也想借用老秦的房子贷款。老秦也是吃一堑长一智,直接拒绝了大嫂的请求。老秦想:我都六十多岁了,万一侄儿的创业失败,房子就没了,不能拖累自己的孩子们。

老秦的这个经历也是很典型了。应不应该拿自己的房产去帮弟弟呢?不抵押房产,他会不会有更好的出路呢?

还有一种情况,朋友有困难开口借钱,借还是不借?一起看看小文的经历吧。

小文是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的时候,勤工俭学做家教,为自己挣学费和生活费。当时给一个家境很好的初中生当家教,这个孩子不爱学习,但跟小文相处得还算融洽,上完课以后就没怎么联系了。小文工作一年多的时候,这个学生正在读高中。一天,忽然打来电话向小文借2000元钱。对小文来说2000不是小数,也知道这个学生一定还不上,有所顾虑,他又觉得,给他当家教的时候,没少挣他家的钱,就借了。名义上是借,实则是给。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学生再也没跟小文联系过。

小文从上大学那天就自力更生了,毕业以后也是白手起家。前两年刚借钱付了首付,贷款买了房,日子过得比较拮据。去年,小文家的一个表哥刑满出狱,没有固定的收入。一天他向小文借一笔钱,小文把自己的近况跟他说了一下,告诉他自己手里没有那么多钱。表哥说1个月就还,让小文帮忙倒一下。小文心软,说最多能借给他两千。小文也惦记他能还这个钱。


没过多久,表哥打电话来说:“很对不起兄弟,没能把钱还上,能不能再借2000,过段时间,把上次的钱一起还上。”小文妻子觉得这个亲戚没有诚信,明知道小文家里缺钱,不还反要再借,感觉这样的事儿,以后还会持续发生。小文妻子说:“他确实可怜,但咱家上有老下有小,现在自己也不知道到哪去借钱了,咱们接济不起他。”小文劝说妻子,说大哥入狱前也是个讲究人,再相信他一次。过了1个多月,亲戚又来电话,先说还不上钱的原因,然后又要借钱……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朋友借钱,你借给他了,他却迟迟不还,让你陷入困境?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中说:只凭感情,只凭同情,就慷慨解囊,或当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俗话说“孩子可爱也要让他经风雨、见世面”。虽然看似无情,但却是对孩子的“大善”。

“朋友手头紧,找上门求你帮忙,仅仅因为他来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钱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帮了他,实际上是害了他,使这位不负责任的朋友变得更不负责任。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这是“小善”,你关爱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对,是帮倒忙,让他越陷越深。”

——稻盛和夫

《六项精进》中也讲到一个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一位公司员工的父亲遇到了困难,他们父子俩一起深夜来到稻盛和夫家借钱。当时,他仔细地询问了事情的原委,最终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伯父,我把钱借给您是会害您的。我也许不了解您现在困难到哪个地步,但我还是不能答应您。伯父,您要挺身接受您现在面临的苦难,必须承担得住才行。”

这种貌似冷酷的决断,从结果上看是正确的。那位公司员工现在已是京瓷的干部,从事海外营业方面的工作。他爸爸从那以后也重新振作了起来。他还跟别人说,应该感谢稻盛和夫,多亏了那时他的帮助和鼓励。

朋友找上门来借钱,央求你作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时,首先你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认真调查,如果是由于他做事不检点,乃至挥霍浪费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那么你应该断然地拒绝他,明确告诉他,这个钱不能借,而且,你还要劝导他正视眼前的困难,接受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如果你唯唯诺诺、有求必应,借钱给他,或同意作他的连带保证人,这似乎也算一种“善行”,但它是“小善”,这种“小善”会把你自己牵连进去,弄得你自己也很狼狈。在需要作出判断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判断的基准是“大善”还是“小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摘自《六项精进》

有时候,拒绝是一种“大善”,学会拒绝,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经验的积累,可以是亲身体验的,但自己能体验的毕竟是少数,还有大量的经验可以间接获得,通过分析学习别人的经历,也是一种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京瓷   保证人   伯父   不假思索   大嫂   必修课   表哥   事儿   困境   贷款   弟弟   困难   房子   孩子   银行   人生   朋友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